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1-11唐红梅
唐红梅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统计在治理国家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列宁把统计看作是认识社会的最有力武器之一。统计学作为一门搜集、分析、解释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非统计专业,如财务管理专业、金融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都开设统计学这门课,但由于这门课专业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如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多年的统计教学的工作经验,笔者就应用型本科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 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统计学课程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于多媒体、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为辅,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努力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1]。学生是否对知识产生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对某学科感兴趣,记得快、学得好,再难学的内容也不成问题,抽象难懂的学科也能够掌握。马寅初先生说过“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学校应当邀请一些在经济领域有名的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专题报告,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统计既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手段上,多年来一直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课堂的活跃性不高。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讲解完要求学生进行总结,灵活掌握;每节课堂上都有提问,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每学期组织两次讨论课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利用寒暑假期给学生布置任务,自己找调查实习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开学交一份实习报告,开展社会调查对学生今后写论文有很大帮助[2];同时加强学生画图、画表基本功的训练。
2 有关教材的正确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2.1 教材的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与统计专业不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能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其本专业课相结合,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3]。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侧重描述统计,而统计专业的学生一般侧重的是推断统计。近些年在实践中主要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梁前德主编的《基础统计》,这本书既适合本科学生使用也适合专科学生使用,配有习题集,课后有习题和案例分析,是一本适合非统计专业学生使用的优秀教材。这本教材始终把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放在核心地位,注重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书中运用“问题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理论知识;运用“知识自测”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运用“内容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构筑理论知识框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运用“基本能力训练”的方式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体系安排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教学内容上,针对财务管理、物流金融、国际商务等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应侧重描述统计的同时也增加推断统计的内容。描述统计主要用来研究如何取得统计数据,如何利用一些综合性的指标来描述所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4]。描述统计学是表述、分析、解释所研究的全部资料数量特征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适用、简单、明确、易于理解的方式去揭示现象之间的数量规律性。在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所搜集或所遇到的数量化资料大部分都是杂乱无章、无规可循的资料,而人们可以通过统计描述的一系列过程,用更有意义或更适用的形式,遵循描述数据资料的某些规则和程序,使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呈现出来。
推断统计是讲述如何根据样本资料去推断总体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知的总体的数量特征或分布形式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描述统计学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起点,它为统计工作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有效的样本信息资料[5]。而推断统计学则是现代统计学的重要核心和统计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
针对推断统计和描述统计的差别,本院介绍给学生的内容主要有:统计的概述,主要介绍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作用、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是学习统计的基础;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及其区别;统计资料的整理、统计分组、编制统计表、统计图的绘制,这些是具体的统计工作;统计分析主要介绍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时间数列的分析、长期趋势的测定、季节变动的测定,统计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指数体系,抽样推断的基本问题、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样本单位数目的确定,相关与回归分析等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解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
3 落实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在教材选定方面
近几年使用最多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梁前德主编《基础统计》一书,虽然这本书非常适合经管类非统计专业学生使用,但应根据学院学生的特点,从各学校实际出发,编写一本适合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6]。一些院校的教师也编写出版过《统计基础》这本教材,教材课后配有习题、案例分析、参考资料。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应用型院校的转型发展,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教学用书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统计的指导意义,借鉴优秀的教材,注重学生使用教学软件处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学生能够使用Excel、SAS、TSP、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进行一些统计的计算分析。
3.2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传统的统计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这种“单向式”的方法一直沿用。但统计学这门课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概念抽象难于理解、计算分析复杂,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利用软件分析计算,利用假期时间搞社会调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促进统计学的学习[7]。例如广东海洋大学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就是在机房,学生实操比较多,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采取“双向式”教学已提到了日程。
案例教学也是很多学校一直推崇的方法[8],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一直尝试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课堂上讲述生动有趣的实例,学生喜欢听,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一些枯燥难懂的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通过具体形象的例子,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高。在课堂上还可以尝试提问的形式授课,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较好的基础。今后在教学中更应当重视案例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在教师配备方面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由统计专业的教师讲授,这样更专业具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打下扎实的基础[9]。学校应定期派教师到其他院校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讨教学方法,请有经验的教师就教学方法等进行讲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在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上不断提高。
3.4 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
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是闭卷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这种考核方式比较落后,今后考核方式应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的份额,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的重点放在学生平时作业、调查报告上,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统计越来越重要[10]。1998年教育部将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调整为理学类的一级学科,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据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是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的教育,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统计方法目前已经成为理工、医、农、人文、社会、军事、管理等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处理杂乱的统计数据,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的一门重要课程。统计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是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