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019-01-11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小学李文秀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小学 李文秀
新课标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一部分教学重心放置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工作上,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通过自主思考来探究知识点,有助于转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加深记忆,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意义
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并能实现自主探究。但是小学数学教师一直以来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独立思考的环节,对教学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果。
二、影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1.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灌输教学知识内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主要是根据教师安排内容进行学习。可见,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听、记教师所讲内容,并没有有效分析知识点。还有的学生即使有自己思考的过程,但思考的方向不对,会造成疑惑,可教师却没有有效引导,导致学生将错就错,没有真正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长时间如此,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负面影响。
2.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启蒙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在心理方面还是在生理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在此阶段,小学生自主意识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虽然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但好奇心的持续时间不长,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家长和教师作为学生启蒙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所在。然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重心放置在学生学习成绩上,家长也会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普遍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即可,不注重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没有给予思考能力培育高度重视,理念上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环节。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
1.转变思想理念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的培育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应该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适当转变自身角色,让自己由之前的教学主导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家长则需要适当转变思想态度,需要由之前的“随大流”理念中脱离出来,适当地降低学生成绩方面的压力,减少心理负担,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主和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
2.优化教学方式
为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采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环境,首先可将兴趣作为导向,引起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培养。例如,在进行乘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玩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适当添加一些游戏,例如接龙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产生兴趣的时候再进行诱导,引起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如“为什么两只青蛙八条腿?三只青蛙十二条腿?”学生会想到因为一只青蛙有四条,两只青蛙就是4+4,三只青蛙就是4+4+4,也就是2 个4 相加等于8,三个4 相加等于12。教师再进行总结,“对,这就是乘法,两个4 相加就是4×2,三个4 相加就是4×3。”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直接将知识点讲授给学生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求出了乘法的本质,能够确保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并加强记忆。教师通过富有生趣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再配合一些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尝试独立自主思考,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避免学生在独立思考时走入误区,为学生纠偏解疑,加深理解。
综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教师要想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就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兴趣为导向,加以科学引导,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