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小学教师专业读物选择的一般性建议
2019-01-11高启山刘洪艳牛丽茹
■ 高启山 刘洪艳 牛丽茹
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外在标准性要求。从教师内在成长需求来看,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专业阅读活动是保障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形成自己风格的重要途径。
不同任教阶段的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不同、面临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不同、专业能力提升的侧重点不同,对专业读物需求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在调研唐山市中小学教师阅读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参照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读物选择方面,提出如下一般性建议。
教育实践专业知识
新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学科教师教学用书。教材与教师原本应该是一体的。但是,从实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师并未真正系统、科学地把握教学目标,没能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读懂、读透教材,学科教学目标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学科教师教学用书是“没有过教材关”的教师,尤其是众多新入职教师的首选内容。通过阅读,应该达成如下目标:
一方面,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系统把握学科“教什么、为什么要教、教学时该注意什么”等条文规定,借助相关“解读”文献将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作不同年段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结果的认识;将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用书的建议相联系,加工成为课堂上教师“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向和教学行为表现”,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另一方面,读懂教材的知识点及其产生与应用的背景,确保所教的是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并促进学生主动积极迁移;读懂知识点在学科教材体系中的前后联系,保证自己知晓所教内容的来龙去脉;读懂教材各个部分的联系和编者意图,除了学习知识还应该了解教授学生如何学习。
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大部分教师在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学习过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教材安排的学科知识内容也在进行着调整。作为教师,即使学过相关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教育内容的变化,拓展阅读,读懂教育工作需要的新知识。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学科知识的疑难点,及时去搜寻相关图书、文献阅读学习,这是保证自己科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持续弥补和更新自己所欠缺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阅读的目标之一。
教育教学方法的专业知识。处在成长期或者调换新岗位的教师,在能够科学理解教材、把握目标之后,遇到的困难往往是“怎么教、怎么指导学生学习”。克服了这些困难,教师自身“让学生能够学得比较好、让学生尊敬、教得心安”的内在需求就得到了满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满足这样的需求,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坚持让教师去读能够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文献资料。
“如何实施教育教学”的文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出版的关于“如何实施某项目教育教学”的专业图书,如《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物理教学》等;另一类是学科教学文献杂志,它既包括以学科教学命名的杂志,也包括综合性教育报刊杂志。目前,一些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师范大学编辑出版的教育教学杂志上刊登的文献,对教师了解“如何实施教育教学”的帮助是比较大的。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随着自我成长,教师“教得明白、教得心安理得”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从能够教得比较科学、学生学得比较好,逐渐生发出“教得自信”的需求,希望“懂得为什么这样去教”。
教师搞清楚“我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借鉴他人的经验解决“怎么教”的困惑之时,追问“为什么这样教就能够教得好”,然后去读他人经验背后的理论;另一种是在自己已经教得很好的情况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去读书,找到支撑自己教得好的理论。
这一类理论,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主题搜索”的方式完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读文献中的“注释”“参考文献”提供的篇目找到相关的理论性文章或者书籍。
用于系统建构自己教学思想的理论。随着教师的日益成熟,成为“名师”的需求逐渐产生,教师需要系统地读一些教育理论,在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做、增进自己的教育自信的同时,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视角来寻找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要实现“成为名师”的愿景,需要从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理论读物做起,构建自己的专题理论读物系统。
一是系统研读有关“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展”的理论。实践中,一线教师阅读“如何教”的理论比较多,阅读学生“如何学”的理论比较少。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心理学”分析研究人的成长发展和学科学习心理变化的专著,如《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研读《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关于教育策略理论的专著和文献,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遵循规律来指导学生学习;研读《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系列,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倡导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和相关现代教育理论与策略。
二是系统研读阐述现代教育理念发展变化的专业理论。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教育价值观念、目标观念会与原有的发生冲突。教师可以选择阅读一些介绍现代教育追求类的图书和期刊。如《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人的现代化》《自我实现的人》《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社会学》等等。阅读这些理论,能够保证自己的研究有现代理念的支撑,进而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
三是围绕研究主题自主组织理论读物系统。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特征的问题解决,不是一本书、一篇文章就能够提供问题解决的理论和策略支撑的。教师在进行主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着问题解决所涉及到的相关要素,自主建构一个问题解决的“主题理论系统”,系统研读、筛选、重组、加工,进而形成自己独特而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是关注教育教学理论发展最前沿成果文献。随着教师成为“名师”的需求和担当意识逐渐强烈,教师对教育发展的关照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会把自己的教育实践放到全国的范围、放到教育发展前沿的角度去思考。
伴随着教师对教育现状改变需求程度的提升,需要及时阅读学习新的理论,保证自己倡导和实践的理论与时俱进。比如20世纪80年代师范院校的心理学、教育学,还基本上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几十年后的现在,则倡导的是“建构主义和情境主义”;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观则增加了“知识内具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是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的意义;过去的“心理学”更多强调的是“临床”“问题干预”,现在倡导的是“积极心理学”……这些知识的更新变化都是促使教师主动学习的现实因素。
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的读物选择是教学杂志。教师及时关照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为的是不断对比参照,进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名家”与文化经典
随着不断成就,教师会逐渐产生成为名师、教育专家、教育家的需求,并且担当起责任,会自然地产生接近名师、教育专家和教育家,从他们的身上去印证自己,去获取前进动力。教师通过阅读名师、教育专家的传记和著作,主动地去接受他们精神的影响和感召,把握并传承先贤们的教育思想。
“成为教师典范”的老师写的书和文章。这一类图书主要包括“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教师的典范”的著作、专辑,也有文献。读这些书,能够让教师从榜样教师的思考经历、研究经历、教学实践经历和成果中得到“如何成就自我”的启示,提高教学技能。
中国古代的孔子,近代的叶圣陶、陶行知,外国的苏霍姆林斯基、雷夫、杜威、皮亚杰,中国现代的朱永新、思霞、李吉林、于漪、王崧舟、李镇西、窦桂梅、韩军、程红兵……这些人是不同教师的偶像,他们已经引导了一代人,并且能够继续引导着现在或者今后一代教师产生“成为教师典范”的需求,引领着已经成为“骨干、名师”的教师继续前行。
不同学科、不同风格的教师,选择阅读对象会各有不同。比如,小学语文教师有人喜欢读王崧舟,有人喜欢读窦桂梅,有人喜欢读支玉恒,有人喜欢读于永正;数学教师有人喜欢读华应龙,有人喜欢读邱学华,有人喜欢读李烈;中学语文教师则可能会喜欢读于漪、余映潮等。国内外的,各个流派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对象。
“介绍世界名人伟人”的读物。有关“世界名人伟人”的书,能够让每一位积极进取的阅读者不断产生动力、活力、创造力,产生美好的精神体验、精神向往,一起向着成为“与大家一起幸福的人”而努力。
教师专业成长到一定境界之后,会生出担当国家教育责任、成为教师成长典范的需求。满足这样的需求,自己心中得有很多被历史铭记的事件、人物、文学形象。因此,想要达到“担当国家教育责任”层次,教师就需要读那些达到了世界或者学科顶峰的人,那些被历史铭记的经典文学形象,从中获得激励,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提升自己思想的高度。比如,介绍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替代贡献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毛泽东传》,介绍美国甚至全世界人都敬重的总统林肯的《林肯传》,介绍学者表率季羡林的《季羡林:国学大师斑斓人生书系》,还有介绍当今世界教师典范的《孔子传》《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读这一类的书,能够让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和行为有更高的追求,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
精选经典文化的作品。向着“成为教师典范”的目标迈进,教师需要读传播中外经典文化的书,掌握那些被历史铭记的经典文化。《老子》《尚书》《论语》《孙子兵法》《左传》《国语》《诗经》《庄子》《楚辞》《礼记》《史记》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无论任教哪一个学科,教师都需要了解这个世界传承下来的经典文化,有针对性地去传播经典文化,并且在“文化经典”的视野下来引导我们的学生走向人生精彩的彼岸。读这些作品,能够让自己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温故知新,今古贯通。
需要指出的是,阅读传统文化,教师需要精心选择。顾明远指出: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要选择其中优秀的文化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教育,体现在文化方面,它的功能:一个是传承,一个是选择,一个是创造。
介绍教育历史变迁发展的专著。一个能够为教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一定明白教育的历史是怎么发展变化的,从历史中明白自己该怎么把握契机,为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关于教育历史读物如顾明远教授推荐了《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他认为:“译丛”出版能够极大促进我国教育学者尤其是教育史学者不仅能在教育理论素养上有所提高,而且能在教育观念上有所感悟,还能在教育研究方法上有所启迪,从而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和推动我国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了解西方教育历史,《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中国教育史》等也需要认真研读。此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系列介绍了学科的发展变化,随着研究深入,不同学科教师应该系统地了解一下学科教学的发展历史,对自己所教学科有更深入了解。
现代社会学、哲学文献专著。在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把握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跳出教育的范畴来读一些其他能够给人启示的书籍,会使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更加丰富、深刻,更接近“促进人的真实发展”,从而给自己的教育带来一片新的天地。比如,中国教育网2017年推荐《道德经》《大思想的神奇:一部已经被证实让所有人短时间提升的传奇经典》,《中国教育报》2017年推荐的教师暑期阅读第三批书目中的《哲学的历程—西方哲学历史导论》《名士风流:二十世纪中国两代西学名家群像》等等,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身教育学生的艺术,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教育与研究生活更加平和、淡然。
让精神得以陶冶的经典文学。闲暇的时候,为了放松自己,更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小说、散文,去文学的殿堂遨游,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从文学的角度来拓展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为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够启迪学生人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