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理学国际学术交流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2019-01-11周文霞张永鹤李学军张永祥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药理学

穆 鑫,赵 颖,周文霞,张永鹤,李学军,张永祥,杜冠华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050;2. 中国药理学会,北京 100050;3.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4.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

随着社会经济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学术交流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受到高度重视。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学术交流,有助于详细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动态和动向,对于研究与开发主攻方向、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的确定等十分重要。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展示自己的研发成果,对于增进国际同行对自己工作的深入了解,进而建立国际合作研究十分重要。此外,对于各层次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也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学科任务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药理学在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新药创制,以及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也是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活跃的热点领域之一。该文从药理学这一重要“桥梁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入手开展研究,通过实际参与、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等方式,对不同区域、类别和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的特点、作用及意义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和精准定位,全面了解药理学不同层次国际学术交流的特点和价值,分析其对促进和推动药理学研究、新药创制等创新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整合与利用国际专家和专业资源、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的建议。

1 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是指在以提高学术质量为目的的前提下,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信息的沟通与互换。学术交流是伴随着科学研究而产生的,最早是以社团和沙龙形式出现,后来随着正式科学刊物和研究论文的出现,使学术交流能够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同的学者和论文之间通过引用关系,形成知识交流的学术网络。近年来,电子出版和在线文献数据库的大量涌现,提高了论文的可访问性和学术交流的速度[1]。学术交流可分为面对面、合作式的直接交流,以及以纸介为载体的间接交流。在这两种交流方式中,学术会议耗时最短、交流最直接、效果最突出,可以说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学术会议由各种方式的科学家聚会发展而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术会议的目标体系、组织形式、交流方式、运行流程、文化氛围等,都不断变化[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学术会议的选题也更加注重实际,在瞄准科学发展前沿的同时,集中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连接,直接为促进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和谐社会服务。学术会议已然成为了当前学术交流、科技合作、成果转移转化以及人才流动的重要平台。

2 现状分析与评估

2.1 国内外学术会议现状目前,国内主办的学术会议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特点,不仅有全国和地方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还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会议。学术会议已形成“百花齐放”之态势,但各方举办学术会议的目的不同,内容也各有特点。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我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学术交流活动的国际化趋势也愈发明显。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例,2014~2016年,境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由2014年的571次增长到2016年的791次,增长38.5%;参会人数从204 805人增加到243 762人,增长19.02%;会议交流论文篇数从64 624篇增加到94 931篇,平均每次会议交流论文数从113篇增加到120篇,增长6.04%[3]。从实际效果看,这些交流和对话通过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有效地培养了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审视我国的科学事业,进而借助比较与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化水平和地位。但就其层次和水平而言,我国相对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该说,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学术理念和实践来推进我国学术交流国际化的步伐是大势所趋,更是符合应对我国各学科未来发展的需要。

2.2 国际学术会议案例分析

2.2.1世界药理学大会(World Congress of Pharmacology, WCP) WCP是由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每4年召开1次,旨在推动全球药理学工作者共同探讨药理学及相关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交流科研进展,分享研究成果,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药理学学术大会,堪称药理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

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06年,中国药理学会在北京成功承办了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 500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其中,国外代表2 200余人,国内代表1 200余人,其规模为历届之最。在本次大会上,世界药理学研究最新进展、最高水平得到了展现,很多研究领域出现了突破,无论是研究的深入程度和广泛程度,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许多以前没有被重视的领域得到了重视,一些经典的重点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型的研究领域大量出现,表现出药理学发展的良好前景[4]。

从申办到成功举办这一世界最高水平药理学学术会议的8~10年的时间内,中国药理学研究和人才成长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进步,中国药理学会及中国药理学工作者逐渐走上了国际舞台,大大加速了学科发展及人才成长的步伐。例如,从参加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的近千篇论文中来看,当时有些研究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我国大批青年药理学工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性。中国药理学会成功举办世界药理学大会,从科技创新、技术发展与进步以及人才成长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不但对我国药理学事业发展发挥了有力推动作用,也对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产业发展,以及两年后我国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后,2010年第16届(丹麦哥本哈根)、2014年第17届(南非开普敦)、2018年第18届(日本京都)世界药理学大会,中国药理学会均积极参加,并积极推荐我国药理学家走上国际讲坛,报告人数不断增加,学术交流内容不断扩大。通过世界药理学大会,一方面,中国药理学家在国际药理学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药理学家连续5届当选为IUPHAR执委,并在多个IUPHAR分会中担任领导职务,在会员国代表大会上的投票席位也是屡创新高。另一方面,中国药理学会与IUPHAR的交流合作也日益紧密,IUPHAR组织专家到我国举办示范性药理学实验方法培训班,中国药理学会也推荐工作人员到IUPHAR总部秘书处学习组织学术活动和管理的经验,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整合与利用国际专家和专业资源,促进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

自中国药理学会成为IUPHAR会员后的三十多年来,中国药理学工作者从世界药理学大会的普通参加者,到大会主办者,再到核心成员国的进步,不仅见证了中国药理学研究学术水平的提高与人才队伍的壮大,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药理学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提升。同时,参与IUPHAR主导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对中国药理学事业的发展、新药创制、制药行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2.2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议(Experimental Biology Annual Meeting,EB会议) EB会议是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Federation of America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FASEB)的年会,旨在推动生物医学和实验生物学研究的发展。目前,主要由美国5个生物医学学会联合举办,分别是美国解剖学会(AAA)、美国生理学会(APS)、美国药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学会(ASPET)、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ASBMB)、美国病理研究学会(ASIP)。

FASEB成员学会每年轮流主办EB年会,共同探索解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营养学和生理学的最新前沿科学问题,每年约有1万~2万名科学家和20余个客座学会共同进行学术交流。客座学会可以根据各自学科热点问题,确定会议主题并组织专题会议,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科学问题、疾病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和药物研究等最新进展。

EB年会致力于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发布进展报告的方式,促进科技融合与创新。例如,2012年,FASEB以上一年度EB会议的资料为基础,整理发布了题为“投身转化研究的基础科学家:抓住机会、克服障碍”的进展报告。该报告提出了转化研究中的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探索了基础科学家、临床研究人员和医师间合作的新模式。FASEB同时也在当年的EB年度会议上继续开展转化研究项目,为基础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提供深度合作的机会和资源,有效地促进了转化医学的发展。另外,会议还吸引了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及其相关新型仪器设备生产销售商,通过Workshop等方式介绍其新产品的技术和案例,极大地推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新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带动了科技在新方向、新领域中的快速发展。

2.3 中国药理学会国际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近年来一直以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内、国际科技交流方面积累的经验,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计划组织实施,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和活动,在引领学科发展、创制新药以及推动医药产业升级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药理学会开展的国际学术活动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

2.3.1创办体现中国特色和学术引领作用的国际学术会议 我国在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2008年,我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当选IUPHAR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主席,积极开展工作,与中国药理学会及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共同努力,于2009年在杭州成功创办了首届“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IUPHAR多位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已分别在中国杭州、中国澳门、新加坡和英国阿伯丁连续举办了4届,每届会议中国药理学会都为主要组织者。会议学术水平、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IUPHAR的品牌学术会议,受到IUPHAR高度重视和赞誉,多次在IUPHAR执委会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这是中国药理学会多年努力的结果,不仅为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中药、天然药物研发水平的提升,意义非常重大。鉴于中国药理学会为此做出的杰出贡献,IUPHAR正在考虑在中国设立一个分支机构,专门负责国际天然药物与传统药物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

2.3.2助力国家重大需求的专题国际学术交流 重大专项是我国为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目标,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而设立的科技重大计划。2008-2020年,共组织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民口),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共有3个,即“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为积极配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中国药理学会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针对性学术交流活动。2015年5月,中国药理学会邀请IUPHAR在西安举行执委会年度工作会议,同时举行“新药研发关键药理学问题”国际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IUPHAR专家和国内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药理学专家参会,与IUPHAR的专家就新药研发中有关药理学问题,如中药新药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研究、临床试验等有关问题进行研讨。IUPHAR专家围绕新药研发中,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试验的思路、方法及国际注册等进行了报告,国内专家针对新药研发所遇到的药理学问题做专题介绍,然后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IUPHAR专家针对我国新药研发有关药理学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题研讨会针对性强,是中国药理学会利用国际学术资源,助力国家重大需求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

2.3.3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学术培训及人才培养 近年来,中国药理学会一方面与IUPHAR积极合作、主动承担国际事务;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国际先进学术资源,为我国药理学人才培养服务。为提高我国药理学科研的规范化程度和水平,促进我国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在2015年5月,IUPHAR执委会在我国西安召开期间,我会与IUPHAR商定了多项合作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2016年由IUPHAR组织专家到我国举办“整合与器官系统药理学培训班”(Intergrative & Organ Systems Pharmacology Courses, IOSP)。

IOSP是IUPHAR的一项教育培训计划,旨在为世界各国提供基础药理学实验研究的课程。中国药理学会与IUPHAR合作,于2016年6月,分别在北京和山东烟台各举办了一期IOSP培训班,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5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由英国利兹大学神经科学和伦理学系的Dave Lewis博士主讲。Lewis博士时任IUPHAR整合与器官系统药理学分会主席、英国药理学会动物伦理和实验药理学分会主席等职务,主要致力于动物伦理与实验药理学的专门培训和研究教学工作。在华培训的重点内容是药理学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伦理相关知识和要求、药物发现和评价实验规范化操作、实验设计等。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仅学习了本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了解了发达国家实验药理学教学的理念、关注点、目标和方法。此次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学员们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深受教益,对于提高我国实验药理学科研、教学、新药研发中的法规意识和规范化程度,以及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3.4与产业发展及区域创新相结合的国际学术交流 为响应中国科协和国家有关号召,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药理学会积极探索开展学术团体-区域、学术团体-科企联合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建设与发展,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与发展。经中国科协推荐,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中国药理学会与江苏省科协及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等,分别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8月,在连云港市共同主办了两届“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对连云港医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还与连云港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在药物研发、学术交流、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在“2017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还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论坛”,主题是针对企业在中药新药及功能食品研发的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发展对策与解决方案[5]。本次论坛是学会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研发相关技术问题,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我国国际学术会议存在的问题

3.1 存在多而乱的现象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的共同特点是特色十分明显,如英国、日本等药理学会年会等。而国内很多相同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却有许多组织和单位都在举办,存在重复举办、缺乏特色、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有些甚至不以学术交流、提高科技水平为目的,不能有效发挥对科技创新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2 学会与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定位分工不清部分学会举办的综合性学术大会与所属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专业学术会议存在分工不明、定位不清的现象。部分学会由于各专业委员会各自举办本专业的学术会议,影响了学会举办的综合性学术大会,使得大会参会人数不多、分支学科交叉不够。许多国家更加重视综合性大会,如英国、日本、意大利等药理学会年会,学科齐全、规模大,有利于药理学各分支学科充分交流。

3.3 多学科联合性学术会议较少联合性会议由多个学会或多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对于多学科共同研讨、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但目前,我国几个学科共同举办的学术会议还比较少,缺乏知名品牌的联合会议。美国实验生物学大会由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紧密联系的学科共同举办,收到良好效果,已成为国际品牌学术大会。

3.4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过少,影响知名国际学术会议申办虽然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加入国际组织和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的数量过少,在国际组织相应领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足,这些都阻碍了有深远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来华召开[6]。

4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对策与建议

建议重点加强对以下类型学术会议的支持力度。一方面,给予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对学术会议进行绩效考评,对于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有利于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以及科技创新的学术会议给予奖励,引导学术会议发展的方向。

4.1支持特色明显、学术水平高的精品国际会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精品国际学术会议支持计划,支持在华召开知名国际学术会议。一方面,推动我国科学家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科学家更加重视学术会议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会议的学术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对于针对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具有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应给予优先支持,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4.2 根据有关问题开展针对性学术交流和研讨会重点支持能解决有关问题,并可提供思路与方法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如药理学学科针对合理用药、新药研发等;科学问题如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靶点与生物调控网络的关联等;技术问题如药理学研究及新药研发瓶颈技术、底层核心技术、前瞻性新技术等。

4.3 鼓励多学科交叉性学术会议多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学科增长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通过多学科融合或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有利于激发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很多科学难题是通过多学科交叉与合作予以解决的。因此,建议鼓励两个或多个学会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这对于开拓视野、激发创新思路与方法很有意义。

4.4 支持与国家科技计划紧密结合的学术会议紧密结合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需求,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并建立重大科技计划执行过程中学术交流机制,如配合“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针对重大专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服务科技创新。

4.5 支持与区域创新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术会议与产业发展及区域创新相结合,开展学术团体-科企、学术团体-区域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学术活动,使学术交流活动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此外,加强学术团体与企业的合作,为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或指导,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6 鼓励支持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组织事务,大力推动和推荐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促进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参与度、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有计划地酝酿和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药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