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内涵提升 建设高品质学校
2019-01-11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闫春江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闫春江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基本上实现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的期许,依靠单纯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只有更加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加快推进理念先进、资源丰富、师资优良、管理科学的高品质学校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提升学校内涵,加快高品质学校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定位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对教育本质“如何培养人”的新认识、新发展。建设高品质学校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科学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在“深”和“实”上下功夫。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用好用巧国家统编的“三科”教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注重实践育人,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历史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增强德育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高品质学校还必须统筹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提供种类丰富的兴趣班,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个以上体育项目。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开设围棋、书法、戏剧、舞蹈等校本课程,增强美育实效,丰富学生生活。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做好校内校外劳动教育,鼓励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体会劳动乐趣。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助力特色差异发展
校园文化是高品质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所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把学校的先进理念、办学特色融入到整合教育过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高品质学校建设的重要手段。建设高品质校园文化要注重校(班)训、校(班)徽、校(班)旗、校(班)歌等学校(班级)标志的开发使用,通过征集、遴选、制作、使用、解读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师生对学校的价值、理念、特色、学风、准则的认知认同。优化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科学布置装饰楼宇建筑,“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激发学生对学校认同感亲切感,进而产生“爱我校园”的感情。鼓励支持校园兴趣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技、人文、历史等社团活动,提升文化品位,彰显文化精神。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高品质学校的基础和中坚力量。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再学习、再教育,努力做到“三个牢固树立”,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锻炼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学识水平,不断增强仁爱之心。坚持以师为本,努力营造良好、舒心的办公环境,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注重人文关怀,当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学校应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博爱。关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需求,鼓励参加外出培训、交流学习、集体教研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充足学习进修机会。合法、合规、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即要保障学校全体教师的基本权益,又要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激励原则,加快形成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优质资源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当今越来越多学校提升品质的选择,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提高信息化基础硬件配备水平,增加多媒体教室装备数量,建设一流录播教室和直播教室,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学校发展、教育创新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积极与教育服务企业合作,通过购买服务、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开发建设,构建优质资源数据库。鼓励学校教师、学生大胆创新,结合自身教学需要,制作教学课件、电子题库等资料,共同参加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装备使用率,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智能化学习。与优质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通过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快速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定期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信息化教学评比活动,打造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齐心合力促发展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建设高品质学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仅仅依靠学校根本无法实现,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才能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社会风气,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要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扩大学校教育功效。学校要做细做实家访工作,及时充分与家长沟通,详细了解家庭情况,建立详实的学生成长档案,提出个性化发展方案。注重家校协同教育组织建设,组建家长委员会,增强家校联系协调,促进资源共享、相互协作。注重发现挖掘家长队伍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深化家校合作力度,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推广成功教育经验,扭转家长错误教育理念,提高家长教育素养。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邀请社会爱心人士义务助学,有效使用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中心等社会场所,扩充教育内容和资源,真正达到“三位一体”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