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依在 付此一生
——走近战斗英雄张富清
2019-01-11郑晓童
○郑晓童
初春的鄂西武陵山区,乍暖还寒。有一个老人,坐在客厅里的火炉旁烤着火。他穿着厚厚的棉袄,脸上满是沧桑。他就是曾经奋斗在战火硝烟里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如果不是2018年11月3日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他拿出了泛黄的“报功书”和几枚奖章,几乎没人知道这位95 岁的老人是一位特等功臣。
为什么老人从未表明过自己的战功?那“封存”的荣誉背后,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近张富清老人的峥嵘岁月。
小小资料卡
姓 名:张富清
性 别:男
国 籍:中国
出 生 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
政治面貌:党员
主要成就:
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时代楷模”
“全国模范退伍军人”
2019年6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9年9月获得“共和国勋章”
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1924年,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1948年3月参加西北野战军,在二纵队359旅718团2营6 连当战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张富清参加了数不清的战役。记得在永丰战役中,张富清亲眼目睹战友一个一个倒下。直到60 多年后的今天,当老人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仍然禁不住老泪纵横。
时间回到1948年11月,永丰战役打响。张富清带着八个炸药包、一支步枪、一支冲锋枪和十六个手榴弹,与另两名战友组成突击小组。他们攀上永丰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去,冲进敌群中展开混战。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锤了一下。他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鲜血流了一脸。他这才意识到一枚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一道浅沟。但在这紧急时刻,张富清顾不上头顶的伤势。他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把捆在一起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将碉堡炸毁。
在激烈的战斗中,张富清身负重伤,数次打退敌人的反扑,共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他立军一等功,被授予军甲等“战斗英雄”称号,西北野战军加授他特等功。授功时,彭德怀握着他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中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
革命战争年代,他舍生忘死;和平年代,他依旧忘我工作。
1955年初,31 岁的张富清拎着仅有的一只皮箱,带着爱人孙玉兰,来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刚开始,老乡们并不认可他。张富清就和大家一起栽红薯、种苞谷,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他总挑最重的活干,没事了就帮社员挑水扫地。从陌生到熟悉,从隔膜到认同,张富清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
后来,他又来到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区,那可是一个“穷窝子”。他带着社员,在绝壁上抡大锤,开山凿路,打通了卯洞通往外界的道路。为解决群众的饮水难问题,50 多岁的他腰系长绳,下到天坑底部寻找水源。他的勤恳实干逐渐改变了卯洞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离开时,群众都舍不得让他走。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富清还先后在粮食局、银行等单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保持着军人的形象,坚守一线,无私奉献。他常说:“军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完成任务。”
现在的张富清过着简朴的生活。一所简陋的屋子,几件普通的家具,但老人却很知足。他的皮箱里静静躺着一枚特等功奖章、三枚一等功奖章和两次“战斗英雄”荣誉证书。当人们惊讶于他的赫赫战功时,老人淡然地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很好了,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呢?”朴实的话语却让人泪流满面,这其中彰显着一个老英雄的热血奉献。
张富清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看上去是个普通的老人。然而,他又是不平凡的,他的眼中是那片土地,他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那“封存”的奖章背后是一个老英雄的初心,心中无己,付此一生。张富清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立起了中国人的脊梁,用他闪闪发亮的信念之光,照耀着后人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