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视野下的家园共育
2019-01-11张玲江苏省南京市小天鹅幼儿园
文/张玲 江苏省南京市小天鹅幼儿园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与家长一起完成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幼儿园或家庭单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园共育对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突出。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在大力提倡开展家园合作。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家园共育都被教师列入教育计划当中。幼教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且也尝试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但是,大多数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存在着走过场、实效性差等问题,出现了“教师指挥多,家长参与少;教师说得多,实际做得少;单向灌输多,双方互动少”等问题。目前,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1.重视程度不高。
家庭及幼儿园对家园共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家园共育的普遍现状。现阶段,学前教育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且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差异较大,具有特有的自身性质,导致虽然目前学前教育广泛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家园共育受到的重视程度仍不高。很多家长认为3岁的幼儿入园,只要吃饱了、穿暖了、情绪愉悦了就行了,并不需要开展什么学习活动,幼儿园就是带幼儿玩玩,所以对幼儿园老师交代的一些任务不是特别的重视,配合也不是很积极。
2.家长与教师存在分歧。
一些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是正规学院出身,学过心理学、教育学,具备专业的知识,是教育方面的权威,因此只会要求家长配合,极少听取家长的意见,导致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家长处在被动地位,只是被动接受任务、接受命令。但其实很多家长的学历都比较高,且平时也会注重阅读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具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模式,因此在家园共育中很可能与教师存在观念上的分歧,若双方不及时地交流、沟通,就会对家园共育的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一些家长学历较低,缺乏系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什么都是对的,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就是交给老师,很可能会全盘接受幼儿园的教育观念,而自身错误的教育方法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反思和纠正,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 教育活动缺乏新意。
很多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共育活动还是比较老套的,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家长只是来到幼儿园,在老师的安排下观摩一些活动,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幼儿园以及幼儿园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久而久之,家长就会对幼儿园的活动失去兴趣,幼儿园再举行类似的活动,也不能吸引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家长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走进幼儿园,让家园共育变得更有成效?我们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
1.了解家长需求,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
家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群体当中也有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家长对于幼儿园提出的需求是不相同的: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和教师具有权威性,能够指导自己更好地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则认为幼儿园老师就是阿姨、保姆,只是负责照顾好幼儿;有的家长希望教师好好地教育幼儿,纠正幼儿在家里养成的坏习惯,而教育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还有的家长则希望能时时关注幼儿园,关注幼儿……针对不同的家长,教师要学会做“变色龙”,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他们想知道什么、最关心什么话题,根据家长的需求及时地回应他们,提供给他们所想要了解的信息。关心幼儿是否吃饱穿暖的家长,教师就及时告知他们今天幼儿吃了多少饭;关心幼儿在幼儿园情绪是否愉快的家长,教师就可以用发送活动照片和视频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家长想要了解最近活动开展的具体流程和要求的,教师就详尽地告知他们想了解的一切信息……满足了家长的需求,让他们感到满意,家长便会真心认同教师。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再对家长提出要求,他们接受得也是心服口服。
2.让环境与家长对话,变“被动了解”为“主动参与”。
家庭是班级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的参与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更新教育思想,更好地支持班级工作。幼儿园课程中有一些活动在课堂上难以实现,需要家长利用园外时间带领幼儿完成,使课程内容不断走向深入。要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开展的活动,环境是最好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班级主题环境,让家长了解最近班级活动的走向。问题墙、幼儿的作品、调查问卷等等,能让家长随时关注到班级活动开展的进度,会自觉自愿地配合教师去完成课堂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活动。例如班级开展“恐龙”主题活动,教师罗列了幼儿想要探究的问题,设置了问题墙,家长从问题墙就能知道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所在,会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搜集资料。教师还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对家长发出一封倡议书,让家长注意搜集与课程有关的图书、音像资料、图片、玩具等。因为恐龙是已灭绝的生物,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限于通过图书或者视频等影像资料,而缺乏直观的感受,所以家长在周末时间自发地带孩子去地质博物馆,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参观恐龙化石展,让幼儿与恐龙有近距离的接触,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整个活动中,家长担任着幼儿知识的传授者,家长深刻体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内涵。幼儿园通过家园合力的多种途径推动了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使班本课程不断深化。
再如,美食节活动,邀请有烹饪或烘焙特长的妈妈走进幼儿园,协助老师和幼儿共同制作美味的点心;艺术节活动,邀请有歌唱或舞蹈才能的家长和幼儿共同走上舞台表演节目;运动会上,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亲子比赛项目;故事分享会上,请家长绘声绘色地为幼儿讲故事,等等。家长的参与,对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坚持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
3.整合教育资源,由“双方互动”为“三方互动”。
幼儿园根据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课程理念,重视家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发挥家长的社会优势,吸引家长参与拓展课程资源,创新课程活动形式,在家长参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家长中不乏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邀请家长带着自己特有的专业知识走进课堂,带给幼儿崭新的、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既弥补了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不足,又实现了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例如大班幼儿在进行“桥”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刚好了解到班上有一个幼儿的父亲是桥梁专业的工程师,于是邀请这位家长走进幼儿园,以助教的身份走进课堂,为幼儿带来关于桥梁的生动讲解,这位家长还带来了他的研究生团队,定期走进幼儿园,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桥的搭建活动,有了这些专业人士的支持,幼儿在完成本班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家长助教也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家长通过走进幼儿园,也了解了幼儿园近期开展的活动,对于幼儿需要的支持,也会给予更多的帮助。
教师在幼儿入园初期就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家长的特长,把这些有特长的家长纳入幼儿园的信息资源库,以备需要之时及时提取。同时教师也要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捕捉有价值的资源信息,比如有种植特长的家长、擅长烘焙的家长等等,在班级开展活动时都可以请他们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家园共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家长,幼儿园需要以平等、合作及尊重为原则,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主动参与,这样不仅能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还能提高幼儿探索及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教育活动。此外,家园共育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需要对家园教育引起重视,并促进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家园共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