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教师专业能力 追求幸福教研品质

2019-01-11付海霞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18期
关键词:工作坊研讨主持人

文/ 付海霞 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

【案例背景】

作为规模较小的幼儿园,我园教科研工作一直被视为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重头戏,但是幼儿园的教研形式长期以来一直是以主持人讲、开课教师讲、其他教师评课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方式造成了部分教师在教研研讨中渐渐地变成了不表达、不参与的“旁观者”,而开课教师因为大家都把焦点集中于一人的身上,会变得更紧张,从而不知道说什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位老师都参与进来做有效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园内教研负责人,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案例描述】

1.问题跟进,找到瓶颈。

在一次草草结束的教研活动后,开课老师一脸茫然地找到我,说:“今天我的活动上得怎么样?老师们也没有提出什么意见,我也不清楚到底哪里需要调整。”我耐心地与其交流后,仔细分析了教研活动的“冷场”现象,发现这样的教研氛围“沉闷”,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于是我与老师们进行了个别交流,先找到了主持人,问道:“你觉得现在的教研活动有什么问题?”主持人说:“现在的教研活动大家都不愿意说,要点名才回答。”然后找到几个没有发言的年轻教师,我问道:“今天的教研研讨,你没有发表意见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A:“我没看到课不知道说什么。”

教师B:“老教师都抢着说,我想说的意见都被说完了。”

教师C:“我有点不明白,怕讲错。”

从以上情况分析,长期采用这样形式的教研活动已经出现了瓶颈,幼儿园上午的教研活动采用大家轮流看课的方式,每节课总会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看到,没看到活动的教师就没办法参与中午的研讨;加上一部分年轻教师经验储备不够,不了解幼儿学习特点,所以教研研讨参与度不高。另外,每位教师的经验不一样,主持人的提问方式没有考虑分层,没能让不同层次的老师都能参与进来。如何改变现状?作为教科研负责人,我必须结合教师的共性问题寻找好的解决方法,突破瓶颈。

2.迁移经验,遭到质疑。

在一次由专家分享的工作坊培训中,我得到了启发。工作坊刚开始,专家就用一些简单游戏边玩边讲,带领参与者玩,老师们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分析研讨,在实践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总结教学经验。原本漫长的两个小时讲座,参与者学得轻松,积极性高,而且笑声不断。我突然得到了灵感,我们可以尝试把工作坊培训中这种“玩+研”结合的形式引入到幼儿园教研研讨中。

我把这次任务交给了主持人,主持人疑惑地说:“这样的教研如何定位?我不太理解。”我把专家的工作坊培训视频给主持人观看,耐心地讲解了培训内容。几天后,主持人带着开课教师主动与我交流:“能不能就用上课的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当小朋友,共同参与活动来玩一玩?”“这想法很好啊,我们可以试一试!”我说道。执教教师A 质疑说:“那么我们要预设教师会怎么回答问题吗?”执教教师B 立即说:“啊,带成人上课会不会不好意思?”“没事,你们大胆试,有问题我们再研讨。”我鼓励道。

马斯洛给我的启示:在理想的民主社会中,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即不断自我完善,或不断使自己的潜在发展可能性得以实现。作为管理者要激活教师专业能力,帮助教师不断产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不断满足这些需要,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意识,从而不断获得幸福体验。

3.尝试调整,体验先行。

教师们带着疑问,迎来了第一次教研实践。主持人交代了研讨活动的新形式:“请老师当小朋友,让郑老师带领大家按上课流程玩一遍,然后再进行研讨。”郑老师请教师们像幼儿上课一样围坐成半圆形,开始带所有教师按上课流程进行音乐活动“小小溜冰者”,只见她花了约8 分钟时间把前面上课环节说了一遍,然后带教师们玩了一遍游戏,接着又用了约5 分钟时间介绍下一个环节,又了玩一遍游戏……

虽然,这次活动教师们玩起来了,但是开课老师过多的讲解反而破坏了整个活动的流畅性,让参与的教师产生疲劳感。我见状,乘机引导教师们进行讨论,最后大家建议,执教者开展工作坊时不要解释环节,直接把课上的重点环节上一遍,下面参与研讨的教师扮演幼儿跟着授课者的思维走就行,这样不仅授课者放松,听课老师也会对上课内容一目了然。

4.优化实践,同行共研。

新的一次教研活动很快到来了,我决定事先召集上次和本次的教研主持人进行交流,肯定了上次教研的经验,同时对主持人的核心话题进行了梳理,使话题更有层次性。交流中新主持人还提议有些问题可以放手给年轻教师先说,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次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音乐活动“谁偷了我的蛋”,体验式游戏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参与的老师。工作坊式的开场过后,老师们再进行研讨,每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研讨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不管是上课的教师还是参与的教师都成功地投入到了教研之中。

随着一次次教研经验的积累,老师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研讨环节前进行工作坊分享已经成为我园教科研的特色。执教者的教态越来越自然,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听课者也越来越能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能够基于幼儿经验,提出“真”问题。看到老师们的进步,我的内心是自豪、激动的。这种“做中学”的学习才是最为有效地获得深入和透彻理解的教研方式。

【案例反思】

(一)智慧引领,使教师成为教研主人

在原先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因为没有看过课或没有太多的经验,不会主动参与教研研讨,有了工作坊的分享环节,对于参与研讨的教师来说,不管是否听过课,通过参与活动的过程就会明白活动的流程,教师边做边体验做一个学习者,亲身体验幼儿学习的过程,在角色换位中更好地了解幼儿学习特点,长此以往,教师基于幼儿经验设计活动的能力增强了。这样的教研使参与教师完全走出“旁观”行列,成为教研主人。对于执教者来说,一方面缓解了紧张情绪,不用想着每个环节怎么说才能让倾听者明白,另一方面通过工作坊分享环节,再次增强其反思活动环节的合理性或教师提问的适宜性,提高了其反思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持续深究,开创幼儿园新教研模式

幼儿园原有的教研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使得教师很难真正地走进活动。现在的教研模式,从主持人的提问到工作坊的角色转换都以开放的空间倡导人人参与,每位教师可以从自己的视角来阐述观点,教师们抱着坦诚的态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参与到教研研讨中。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就是起到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帮助前一次的主持人整理、归纳教研经验,并做好衔接下一个主持人,协助其准备好主持的话题层级,做好每次教研的持续研究,这样的教研模式是真实且有意义的。

(三)学会放权,让教师思考在前

管理者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学会放权,遇到问题,做教师实践活动的引领者,借力助推,鼓励教师思考在前,激发专业自觉,并创设条件支持教师动手尝试。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团队,没有一种领导力是可以完全解决问题的,只有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下才有可能创造智慧,管理者更多地是充当教师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同样做有效教研更要着眼于教师的实际问题,不断反思,追求教研品质,最终谱写一首别样的成长之歌。

猜你喜欢

工作坊研讨主持人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主持人语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主持人语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