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廿八都古镇民居建筑景观艺术赏析
2019-01-1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邱 峰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刘微微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的仙霞山脉里,存在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镇,即廿八都。古村镇位于群山环抱之中,远离城市喧嚣,环境幽静;村镇中有溪流曲折贯穿而过,村镇周边自然风光,秀丽宜人;村落依水沿路而建,建筑高低错落,形式自由多样,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觉。
受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廿八都古镇曾热闹繁华,特别是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经济贸易活动给廿八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对村镇布局影响深刻。又因为处于大山深处,少受战争和其他因素的破坏,古镇留下了大批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建筑和商业街道。据资料统计,现在村镇上80%以上的民居建筑建造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多达36 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整个村镇结构保存得十分完整。这在浙江省罕见,在全国也不多见。
1 形成原因
廿八都的建筑风格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包容性特征。廿八都村镇的民居建筑风格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起初受于浙、皖文化风格影响深刻。但由于其地处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汇处,民居建筑风格还受到了江西、闽北建筑的影响,因此廿八都建筑具有一些综合性的艺术风格特征;更由于廿八都原始居民多为来自全国的守军后裔和南来北往的商家传人,外来文化的影响多样且丰富,对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的营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以前陆路由浙江省进入福建省或者由福建省进入浙江省,都是经由廿八都过去。廿八都是中途驿站,人来人往的经济活动给廿八都带来了商业生机。
2 村镇的空间结构布局
2.1 团块布局
廿八都村镇平面空间结构主要沿水系即枫溪集中,又分为3 个团块即3 个自然村布局,分别是北部为枫溪村,中部为花桥村,南部为浔里村。虽然廿八都人口来源复杂,姓氏众多,但村镇主要有四大姓:曹、姜、杨、金。同姓居民主要围绕宗祠呈团块组合,其余少数姓氏则主要沿街道和外围布置。这种以祠堂为核心的团块式结构,通常认为是封建宗法制度在村镇形态上的反映。而在远离主干道的地方,团块结构则表现得较为突出,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不再是有规划的街道或巷道空间,而是表现为建筑物建造后余下的不规则的边角料。
2.2 主街道布局
廿八都镇中有一条南北方向的主街道,具备商业性质,最有名的是浔里街。商业街也是村镇的主要交通干道,因此其具有街巷结构体系的特征。街道宽度统一规划,尺度适宜,路面整洁有序。廿八都具备了现代典型的农村集市的布局特征。
廿八都古镇结构是街巷结构和以宗祠为核心的团块结构的结合,这不同于周边村镇的结构特征。在沿主干道的街区,街巷结构的特点比较明确,建筑走向主要沿着街巷布置,群体关系比较规整。廿八都的主要街道依南北方向沿枫溪的走向布置。街道两侧房屋外强高耸封闭,巷道狭窄幽深,形成鲜明特色。
3 住宅形制和内部空间
廿八都民居建筑受周边环境影响显著,住宅形制与浙西、皖南、赣东地区相似,多为四合院形制。这种四合院有高大的外墙,外墙的营造是重功能轻装饰,简单实用。高大的外墙围合成了很高的私密内部空间,内部空间营造却较为精致,建筑性格归纳为传统内向型,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2]。
3.1 天井
廿八都传统民居建筑根据建筑面积,对建筑形制进行了分类,通常认为有小户人家的三开间单天井、一般人家的五开间单天井、大户人家的五开间三天井。
根据功能进行分区,基本上可以分为厅堂、厢房、天井、楼房等。住宅建筑多采用传统徽派四合院形式,沿着中心轴线对称布局,格局较为规整。
从大门进入院内,入眼首先是天井。天井是廿八都民居住宅的核心部分,天井造型为长方形,下沉式置于院子中央;中间为石条通道,供人行走;石条两侧为水池,天井的实际功能是采光、通风、汇集雨水,常年存水以防备火灾,另外也是赋予了“四水归堂”美好寓意。天井的存在,增加了庭院的趣味性,周边再布置几坛花草,集中反映出了当地居民对耕读生活及自然山水的审美情趣。
天井东西两侧独立相对的房间,即东西厢房,根据需求的不同,房间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厢房一般为子女的住房,长子多住东厢房,其他子女住西厢房;书香人家也会把西厢房布置为书房,窗户朝东朝向天井的位置;农户会把西厢房布置为放置工具和粮食的地方。
3.2 厅堂
天井正对面的空间是厅堂,也被称为“上堂”,是整个家庭最重要的公共生活中心。布局为开敞式,面积较其他房间宽敞。厅堂是整个家庭的生活中心,发挥着现代起居室的功能,人们的正常活动都在这进行,包括平时会客、过年过节祭拜以及男婚女嫁仪式等活动。
上堂的布置及家具陈列一般也比较讲究,通常大厅的后柱子位置设置木隔墙,起着空间分隔界定的目的,当地称木简壁。壁前正中放置长方形几案,也称供案或条案,条案上主要是供奉神灵或者先人的牌位,旁边有香炉烛台。条案两旁是挂有楹联,上面内容多为婚庆或者祝寿等。条案前放置一张八仙桌,两侧置太师椅和茶几等家具,便于日常家人和会客之用。
3.3 次间与楼层
位于厅堂两侧的房间,也称为次间,通常面向堂屋开门,是主人的卧室。通常主人的房间要比厢房的面积略大一些,墙面设置有窗户,对着天井进行采光和通风。卧室空间较为私密,空间围合材料的选择较为用心。一般室内铺架空地板,墙面装木护墙板,保持干燥整洁。
一些居民住宅内有两楼层,由于阳光直射,夏季温度较楼下高许多,楼上一般不住人,多数仅用作储物。但也有少数人家楼上用作为厅堂和居室。楼梯的位置通常设在上堂的木简壁后面或东西厢。
4 墙面艺术
廿八都住宅建筑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大门和门楼。当地凡是有一定地位和规模的人家都会把这两个地方进行精雕细琢。廿八都的墙面艺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4.1 门楼
廿八都的住宅为内向式的空间布局。建筑外部是高大的墙面,基本样式一样,为了区分地位和身份,他们仅仅对入口门楼进行刻意处理。
廿八都的大门造型形式不同于周边其他地方,具体体现为样式和材料的多样性。廿八都的门楼多为木结构,精美的雕刻工艺反映出当地的工匠工艺水平。门楼造型的层次很丰富,多为两三层,并且前后空间错开,视觉美感有了很大提升,多个门楼层次必然会增加相应建筑构件,因此多为四柱三楼双挑檐式,装饰柱子更多。门楼可以由梁、枋、檐、望板和垂莲柱等构成。上部覆有瓦片和瓦当构成顶部,门楼的檐角处为弧形造型,微微翘起,轻盈秀美。檐口下有斜撑构件,斜撑多以牛腿进行装饰。牛腿是钱塘流域的建筑特有装饰构件,被广泛运用在廿八都民居建筑上[3]。
门楼采用木雕刻的语言手法,题材多样,多是具有美好寓意的内容,如题材多是八仙、卷草文装饰或松鹤延年等。门楼下面门框采用石雕或者砖雕进行装饰,内容常雕刻有蕴含可斩妖辟邪、逢凶化吉之一的八卦图案。最具有代表性的为浔里街杨瑞球的住宅门楼,雕刻工艺精美,题材选择唐代英雄人物尉迟敬德和秦琼,具有文化艺术价值。
4.2 大门
廿八都民居建筑大门一般为双扇对开,门外多包铁皮,以铁钉钉出精美纹样。大门的两侧设有对联,一般过节或者一些其他活动常更新内容,以励志读书功名、招财进宝或者勤俭持家等内容居多。大门的中部设铜或铁门钹一对,附门环,供拍门和上锁之用。门内使用门杠,具备防盗的作用。大门前常常做台阶和高高的石门槛,也是为了凸显主人的地位,门前空敞的地方,也是居民人家喜欢装饰的重点地方,有的人家用河卵石铺切成阴阳八卦图案,以求达到趋吉避凶的意愿。
4.3 外墙
廿八都民居的外墙材料,普通人家采用夯土墙,大户人家为开斗清水砖墙,青砖规整,灰缝均密,唯檐下分两砖宽细长白灰浆,上绘花鸟装饰,这种手法技术是受到江西民居的影响。民居建筑的外墙十分高大,墙内部空间显得十分神秘。建筑仅在二楼部分开小窗,窗侧墙做成外窄内宽的造型。水平长条的檐下装饰与小的窗洞和大面积的外墙形成极其强烈的戏剧性对比。窗户的纹样造型丰富多彩。尤其是小窗内装木插板,外以砖雕装饰成各种装饰纹样,而且雕刻手法很多,浮雕、圆雕和透雕手段常见,可见当时工匠水平之高。窗户的雕刻题材多样,刻画生动形象,极具有艺术价值。
4.4 马头墙
马头墙也是廿八都民居建筑最常见和富有表现力的地方之一,受徽派建筑风格影响较为显著。其具有节奏感的高低错落形式,青瓦白墙,这种逐层跌落的山墙在当地称之为“三花山墙”或者“五花山墙”。白墙与青砖的搭配,如同水墨画一样的走笔、回锋,使得特色的艺术形态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来马头墙具备防火防盗的功能,在这里赋予新的内涵,成为美化装饰的重点区域,石砖上雕刻有寓意吉祥的装饰图案。廿八都的马头墙装饰更多的价值体现了其很好地融合了更多的乡土气息。艺术与生活的贴近,是廿八都民居特色建筑营造的亮点。当地浓厚的乡土文化是廿八都建筑文化基因,也是艺术创作的精髓所在。
5 地面装修
廿八都民居建筑在地面处理上也较为独特,村镇居民喜欢用卵石进行装饰。富裕的大户人家会在门外宽敞地带铺设卵石,美观漂亮,并以八卦图或者其他装饰图案进行铺设,达到祈福辟邪的美好寓意。在民居建筑内厅堂中,常见一种叫水地罗的地面,做法是首先将卵石夹砂、生石灰及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匀铺成具有厚度的垫层;基础层做好后,将卵石等块状物掺入下部,然后刮平、压实和拍光;拍光的过程很特别,是利用烟煤加酒进行调和,加入细生石灰搅拌成浆糊状,刷在垫层上,晾干后用木制工具进行拍光;如此刷浆拍光数次,最后用细绳压印分格即成[4]。这样做成的地面非常坚实平整,颜色为青灰色,如同现代的水泥地面,防潮而绝不起灰,甚至优于现代的水泥地面。
6 结语
廿八都的建筑风格具备多样性、复杂性和包容性,是一个典型移民群众综合体下的建筑群。廿八都的乡土建筑也多受周边风格的影响,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形式风格,建筑营造和装饰语言丰富,是研究浙江省特色民居建筑的良好参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