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

2019-01-11张涛郭沙西安工程大学

教书育人 2019年36期
关键词: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活动

张涛 郭沙 (西安工程大学)

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方面面投入的加大,全国各类高校都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进力度。由于大多数高校要求引进博士,新增的青年教师年龄大都集中在28-35 岁之间,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政课这支队伍正在从60、70 后为主体快速过渡到80 乃至90 后为主体。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群体与60、70 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相比较还是体现出许多鲜明特征,这些特征就思政课教学而言处理好就是优势,处理不好就会成为新问题。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新特点

(一)富于创新精神

80 后为主的思政课青年教师由于年龄上与青年大学生更加接近,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有自己的新想法,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尝试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更容易选用更接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维特点的案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语言上能运用更接近大学生的语言模式,教学手段上能运用大学生更习惯的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及课后辅导。这些自觉与不自觉的创新性改变本身就是对思政课教学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

(二)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

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引进教师方面都要求博士及以上学历,所以博士学历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本配置,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是党员。由于全国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相关学科博士点的院校相比近年来高速增长的需求明显偏少,这些拥有博士学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往往具有名校、名师的背景,经过了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往往有着较为突出的科研能力和较为厚重的理论功底。由于出自名校与名师,这些年轻的思政课教师往往有着开阔的眼界,对事情他们有着更具时代性甚至是超前的看法和见解,价值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发表个人的观点和见解。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这一特点使得高校思政课堂增加了不少思想的碰撞,变得更加活跃。

(三)重视科学研究

与60、70 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将教书育人视作自己的主要工作不同,80 后青年教师更喜欢把自己定位于学者,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远远大于教学。现实方面,随着高校普遍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青年教师面临着难度越来越大的晋升、评职称等现实问题,这使得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学术与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由于大学一般都有科研促教学的要求,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也使得这些青年教师在讲课中有着特有的学术优势,往往能主动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在理论方面深化了教学内容。这些为思政课堂增添了不少学术气息,增加了思政课的理论厚度。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堂主体力量的80 后青年教师在国家与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下已经站住了讲台。但也必须看到在这种快速代际交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众多的新气象,但同时这支年轻队伍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专业理论功底有待加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两方面都有着极高要求的课程,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只有吃透了理论才能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而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现实中,广大的思政课青年教师由于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的原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方面有待加强。客观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相对较少,每年培养的毕业博士数量相对较少,往往无法满足全国高校的该方面的人才需求。由于国家对思政课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高校加大了人才的引进,这导致不少是从文史哲经等专业转行过来的。这导致相当部分青年教师在学习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一些经典著作接触较少,也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这就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思政课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观方面,这些80 后青年教师由于将自身定位于学者,往往只关注自己较为狭窄的研究方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往往浅尝辄止,知识掌握也不够系统完整。上述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存在理论讲授比较僵硬,无法深入浅出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

(二)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入了解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的渠道日益增多,由于价值观尚未定型,思想往往比较活跃也比较容易受到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于思政课而言,其实践性决定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入理解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科研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然而,相当部分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自身由于长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博士期间科研压力繁重,他们生活重心聚焦于科学研究,生活在学校这个相对狭窄的环境中,对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敏感性,尤其是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也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存在偏差。这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青年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容易忽视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问题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很难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为大学生答疑解惑,一定程度影响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

(三)与学生沟通渠道单一

按照通常情况来说,青年教师年龄与大学生年龄差距较小,彼此存在的代沟相对不明显,共同的话题会多一些,相处起来也更容易一些。但在现实中情况却不是如此,虽然青年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更加容易,但沟通往往仅限于课堂之内。客观方面,由于思政课往往是大班教学,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相比对学校环境相对陌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加上相比中老年教师相对缺乏耐心,使得与学生的交流渠道过于单一。主观方面,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把主要精力用于更能够看到收益的搞科研评职称上,课堂外的教学投入少,只是把教学当成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缺乏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一个完整过程的意识。

(四)教学能力相对欠缺

高校思政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在某种程度上这比纯粹的知识传授要难得多,好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有对思政课性质的深刻认识以及突出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才能直指人心,触其心灵。在这个意义上,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课堂组织能力、个人修养气质以及对社会的洞察等比其他课程对教学效果都有着更加直接和明显的影响。客观方面,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虽然已经高学历化,但这些青年教师大都没有师范类的背景,没有受过系统深入的教学训练;主观方面,青年教师自身也存在着备一门课用一辈子的错误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不愿投入太多精力。

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如上所述,80 后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同60、70 后青年教师相比在教学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相统一”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引。按照这一指引,思政课青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理论、活用理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最基本的素养,如果自身都一知半解,学习得不深入不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难熟练灵活地运用理论,导致的结果就只能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学理论不仅要懂,还要能够结合时代发展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感。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活着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对其的研究和学习也必将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学习中领略理论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走向深化的内在的、鲜活的逻辑。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和组织思政课青年教师加强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让青年教师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自己的科研并不冲突。同时,将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真正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青年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所长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再从课堂教学中提炼问题促进自己的科研,真正实现教研相长并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持续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

高校思政课是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现实,洞察社会。高校思政课不仅有着较高的理论性要求,同时有着较高的实践性要求,这往往是80 后思政课青年教师容易忽视的。思政课的主要功能是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而这种价值引领又不能以说教的方式进行,在讲授过程中必须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尤其是把这些和党的应对性的新思想、新举措统一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辩证地对待教材,做到“若即若离”,既不离开教材,又不停留在教材。这样可以把时政和社会热点鲜活的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在备课中启迪自己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要有调研与思考,案例选择时要尽量与青年大学生的所思所想相贴近,将理论与青年大学生们关心的学习生活、娱乐就业等问题巧妙联系起来。这些都要求青年思政课教师真正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学生的获得感作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拓宽与大学生的沟通渠道

高校思政课是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止于课堂。青年教师要改变教学工作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错误观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书育人功能拓展到课堂之外。同时学校学院应在政策制度层面拓宽思政课青年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充分利用2 个学分的实践教学学分,积极把思政课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与宣传、学工部、团委组织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青年教师主观上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科研所长,把科研活动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围绕自己的科研选题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一些资料搜集、社会调研等基础性工作,从而实现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只有通过深入的合作与交流,青年教师一方面解决了拘囿于书斋而远离社会现实的困境,使他们的科研和教学更接地气;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和学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认识,实现教学相长。

(四)提升教学能力和技巧

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相统一”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科研,没有师范背景,在教学活动中往往缺乏对教学规律与大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这些都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我为主”的问题,把教学更多地看作是自己知识的展示,在课堂组织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青年教师要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并围绕大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与他的所思所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明确教师作为主导者应扮演的角色,实现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其次要精选教学内容。青年教师在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时要把握“八个相统一”的原则,吃透教材基础上不断更新与社会现实、大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组织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兴趣。再次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方法与技巧虽然是手段,但却是教师能力与经验的重要体现,对于教学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不断进行问题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使教学活动灵活多样,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批评激励等教学技巧的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