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制度不能太“任性”
2019-01-11刘晓乾甘肃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
刘晓乾 (甘肃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
近日,女教师“插队”怀孕被辞退的消息引发媒体关注,遭到很多网友的吐槽。有人质疑:怀孕、生孩子完全是个人的隐私,怎么可以由着别人“摆布”,由着别人来发号施令呢?也有人表示理解支持,正如有人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让你去生二胎的。”“二胎”来袭,女教师扎堆怀孕,学校陷入短期无人上课局面也是一种现实。某校出台“排队怀孕”的规定,貌似有效策略,实为一种管理的“任性”。
学校管理制度是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更是形成校园优良文化的基础,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旨在使每一位师生员工行为有所规范,按章办事,并在日积月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中,让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养成一种优良的工作学习风气,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产生一种强大的集体力量,在有形无形间奠定学校发展的深厚底蕴。
现在很多学校都实施制度管人,在制度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什么事都有一套制度,并实行量化评分考核,做到规章制度细则化、多样化、标准化。如备课制度、作业制度、听课制度、教研制度等,一所学校各项制度不少于20 个。教案按什么模式写,作业达到多少次,听课达到多少节次,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结果教师忙于应付,只做表面文章,全校教师的教案犹如一个模具中生产出来的,僵化,缺乏个性,也不符合学情。听课只追求节次,没有质量,甚至有时会弄虚作假,教师之间互相抄听课笔记,一切都成为形式主义。管理陷入程式化、机械化,缺乏人文性。
有的学校为了追求管理效应,放大制度约束力,在制度产生上很任性,以致出现了一些饱受师生诟病的“奇葩制度”,如曾在网上引起大家热议的女教师怀孕需校长审批、禁止女教师穿黑丝袜、禁止男女学生在校园内并肩散步、学生上厕所规定多少时间等制度。要知道学校管理制度的产生不是一种想当然的行为,也不是学校个别成员任意的行为,应是学校成员经过实践协调产生的,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制度本身的内在特征。物极必反,过分追求制度效应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严重负面影响。
据笔者所知,某校评优选先制度中有一条规定,“凡是当年请假和调入学校的教师都不能评优选先”“教龄满多少年,职称是高级等硬性条件”。这样的制度本身就是把绝大多数教师拒之门外,让少数教师获得,再加执行人的“潜规则”,使本来就不完善的制度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桎梏”和“紧箍咒”,让更多教师被制度扼杀了积极性和上进心,对制度或执行者产生怨言,心生怨恨,导致工作出场不出力或缺乏责任心、事业心,陷入“混工资”的误区。评优选先本是激励教师自我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一种手段和重要举措,如果因为制度不合理,而阻碍教师发展,影响教师情绪,给教师带来了精神上的摧残和压力,这样的制度有还不如无。2014年,湖北谷城盛康三中的陈翠萍老师以死抗议骨干教师评选的不公曾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但是学校管理不能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规矩是死的,但执行时一定要有弹性。”然而制度是会陈旧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制度是为了把人激活,不是管死。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说,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制度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推动教师发展。好的制度是建立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但不好的制度会适得其反,成为打击教师工作热情和伤害教师心灵的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教师的那颗脆弱的心。
学校的制度究竟为谁而制?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管住教师和学生吗?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民主思想何来?我们又怎样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笔者以为,学校制度绝不是把师生管住,而是最优化地组织并发挥每一个成员智慧和力量,使学校一切工作和所有师生员工有章可循,有距可蹈。尽量少一些人为干扰或不合理因素。制度要为每一个师生的发展而生,为学校发展而立,不能为制度而制度,更不应该因人而异,尤其不能让对制度产生具有很大操控力的人“任性”产生制度。要建立学校制度论证和完善机制,尽可能推动学校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和长效化。
制度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社会需要制度保障有序运行,但制度也要与社会相适应,不断更新。好制度会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多便利,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不好制度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