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摸”别样“温度”,让说明文教学彰显语文味

2019-01-11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说明文火星

朱 洁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说明文对学生精准的语言表达、严谨的结构思维具有重要价值,如果细加品味,就能窥探其中独特的魅力。

一、类比体验,品析说明文的抽象数据

于永正老师说过:“说明文就是要说得清楚,说得明白,很多学生读上几遍基本都能读懂。但教学说明文不能局限于此,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于老师所说“大有可作”的“文章”其实就是彰显说明文文体特点的教学资源,比如说明文中一些抽象性的词语和数字,只有化抽象为形象,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说明文的表达魅力。

如《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作者先后罗列了“230万块”“2.5吨”“10万”等具体的数字展现金字塔的雄伟壮观。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这些数字相对陌生,就需要借助生活中形象的资源进行转化。笔者引领学生将自身的体重和普通卡车的重量进行类比:以五年级学生平均40千克的体重来计算,“2.5吨”相当于多少个学生?一辆卡车载重5吨,需要多少辆才能将230万块重2.5吨的巨石运走呢?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想象埃及人民搬运巨石、建造金字塔的场景,在枯燥僵硬的文字背后深切感受到作者蕴藏其间的敬佩之情。

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些精确语言和数字背后所包含的真情。本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这些资源,感悟数字背后的“风景”,使学生学习之后走进文本,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真意,触摸语言独特的温度。

二、对比置换,感知说明文的独特俗语

小学教材中所编选的说明文,大多都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的介绍,向读者展现事物特点,呈现客观事实。由于学生面对的是陌生事物,作者为了让读者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常常会运用一些生活中的俗语,使得原本脱离学生认知实际的内容变得清晰浅显。

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描写太空碎片时,就运用了“四处游荡”“家常便饭”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太阳系内无数碎片无序碰撞的状态。这些原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词语,却在描写火星的时候彰显出别样的表达效果。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具体语境说说碎片“四处游荡”“家常便饭”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并引领学生先后罗列了“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等近义词;随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置换对比,并进行思考:如果将课文中的“家常便饭”改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哪个会更好?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这种生活化语言在表达过程中的独特效果。

这种极具表达特性的语言是说明文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要借助置换对比的方式,根据词语进行生活化地联想,让学生在品读中感知,在理解中揣摩作者如此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从而在实际创作中加以运用。

三、序列规整,洞察说明文的内在条理

很多教师对说明文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文本的内容,对说明文整体性结构和写作方法的体悟则显得相对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说明文的整体入手,紧扣文本结构揣摩作者的表达思路,学习作者严谨的说明逻辑。

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为了解释火星上水的来源,作者的表达极具逻辑性。教师在教学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到5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思考: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然后,为学生出示课文内容的标题:1.设置疑问,水从何来?2.大胆猜测,星石送水;3.科学分析,原本有水;4.类比地球,潜藏矿物。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尝试将这些标题进行合理地排序,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有不少学生还从这一环节中发现,其实课文中已经蕴藏一些独特的关键性词语,如“那么,最初还有”等,已经预示着作者表达思路的一种转变。

教师并没有机械地直接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与提炼,而是让学生在概括的基础上通过排序的方式整体性把握文本。这种排序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感知作者的写作顺序,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洞察与梳理文本开辟了道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说明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本体裁,有着自身独特的创作规律。小学教学就应该紧紧依循这种规律,将教学落实在文体的特点上,让说明文的语文味弥漫整个课堂。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说明文火星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玩转火星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火星!火星!
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