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简约德育
2019-01-11秦小青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
秦小青 (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校教育必须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根本灵魂,学校工作,德育为先。有效的德育要靠无声的情感熏染、积极的力量感召,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浸润。诗意课堂,简约德育,是品德培养的有效路径,真正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达到润德无声、简约无痕的效果。
一、诗意的语言,情感熏染
凯洛夫认为:“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离开情感的德育是一种空谈,德育不是一种强硬的灌输,而是一种情感的熏染,是一种道德的激励,是一种无形地渗透。情感是道德的核心,是德育的主线。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始终依托情感载体,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
诗意的语言既有真实的血肉,又饱含丰富的情感;诗意的语言是愉悦心情、温暖人心的语言;诗意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如讲故事,似聊家常,悦耳动听,没有矫揉造作的高谈阔论,而是如和风细雨般润泽熏陶。诗意的语言能涤荡学生情感之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滋润学生道德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中,教师尽量使自己的语言饱含诗意色彩,用诗意的语言去煽情与熏染学生,使之感受到中秋团结与思念的味道,激发起对亲人、家乡、祖国的思念与热爱。在“话中秋”环节中,我带领学生聊中秋节的由来与习俗,在观看嫦娥奔月的视频后,我吟诵了李商隐的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天上人间寄相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趁机拨动学生的心弦,“我好想我的爸爸,爸爸全年在外工作,要到过年才能回来。”学生甲哽咽地说道。浓浓的诗意激起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诗意的情境,感召熏陶
新课程倡导转变教学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入手转变。”情境教学理论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支撑,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感知,激起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态度体验。品德教学的情境除了生动形象,还要富有诗意。诗意的情境是真实的,诗意的情境是优美的,诗意的情境充满正能量。有效德育不能靠教师的强制灌输,要让学生自主感悟与吸纳,在诗意的情境中感召熏陶,达到诗意简约、德育无痕。
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图像、文字等有机融合,营造唯美的诗意情境,诱人的意境唤醒学生情趣,吸引学生感知,诗意的情境用故事说话,用历史浸染,用榜样感召,对学生实施无形地感染与熏陶,激发学生道德情怀,提升学生道德意志。例如,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纪录片——《中国之路》片段,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了解到中国文明、中国民生,感知到中国崛起、中国贡献,接着,我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讲述王二小、董存瑞等革命英雄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在歌曲《国家》的背景音乐中,我和学生齐声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现代诗。整堂课如一首叙事诗,娓娓道来,让学生亲切地感受祖国的沧桑巨变,从远古到现代,从弱小到强大,自然地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召力,唤醒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诗意的活动,体验熏浸
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特征,学生通过各种德育活动进行道德认知,在丰富的体验感悟中提高道德品质。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应当富有诗意,诗意的活动是温馨而愉快的,诗意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愉悦学生身心,激励学生参与活动,诗意的德育活动散发浓郁的道德芳香,具有浓厚的道德体验价值,能够给学生以无形的熏陶和浸润,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师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诗意化的活动,首先组织学生玩“路口行人警示灯”游戏,让学生利用玩具小人和玩具汽车在路口沙模盘上模拟行人过路口,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展“我是小交警”体验活动,学生扮演交通警察,模拟指挥交通。学生在欢快的模拟表演中践行交通规则,体验活动让学生的交通安全与法规意识得到无形熏浸。
理想的德育润物无声,简约而不简单,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简约德育,构建诗意课堂,让学生诗意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