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特别学生,如何进行特别教育

2019-01-11朱静江江苏江阴华西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32期
关键词:陪伴错误孩子

朱静江 (江苏江阴华西实验学校)

一、包容

当学生在受到指点和疏导之后,依然没有出现“预期”的成效的时候,我们不能意气用事或抱残守缺的固执认为“已经尽力了,没有遗憾和责任了”。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考验我们教师到底有没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起码的师德修养。这个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责备和驱赶,而是理解和包容,真正来自教师发自内心的、平稳而舒缓的关切之语。当学生慢慢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谆谆教诲背后的那份拳拳之心,学生定然会有所察觉和醒悟,相信也会在行为、思想和言语中逐渐出现转机。而且,一旦出现这种生机必然会潜藏着强大的、自发的生命力,到那时,可能任何外界的阻挠、干扰都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而想要获得这样的结果,我们就不能随意地督促,甚至口是心非地驱赶学生,而应该选择正确的姿态和方式来善待学生。毕竟,每个学生成长的步调是不一致的,而在面对那些发展迟缓、自我行为约束力不足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表达我们的善意,将我们的“包容”奉送上。

二、允许试错

当孩子犯了错误而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教育时,孩子为何“不领情”呢?我在想,孩子也许未必不领情,而是“不想”“不敢”又“不得不”犯错。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分两种方式来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去规避不犯错误的风险,也就是属于“无知者”的情况居多,像新生就往往如此,因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自身学习能力较弱,于是,犯错就往往不可避免又无法预见。第二种解释是,孩子心里很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然而,因为自己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和信任,再加上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于是,通过行为上的反复犯错和不听取、听从教师与学生的建议来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我想,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排查和区分。如果是前者,那么教师应该单独跟孩子聊聊,倾听一下孩子心中的苦闷和需要化解自己困境的诉求,教师完全可以把一些必要的内容、框架和要点向孩子做全面的解释和解读,让孩子去思考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对策,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当然,教师也应该鼓励孩子在犯错的同时,也要及时跟同学和教师对话、沟通,让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假如是后者,我觉得,教师应该要克制自己,让自己“少”一点说教,甚至不说教,而应该是保持一种“新”的姿态和形象给学生。如,当孩子犯错(不是原则性的)之后,教师就缄口不言,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而已;当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了,教师也尽量不说教,而是提供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并通过跟学生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眼前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需要对自己的问题积极负责”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孩子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孩子不要沉浸在过去、过往的消极事件中,而应该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眼前的幸福生活,真正融入课堂、融入班级和校园生活中。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走近、靠近学生,在相互靠近、相互取暖中,充分激发彼此的应激性和学习信心。我想,当学生不再拘泥于所犯的错误,能从中吸取到教训来指导自己的成长了,孩子的行为方式会慢慢变得“靠谱”,言谈、举止、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真情陪伴

特别的学生,需要特别的对待,更需要特别的陪伴。当学生既“看不清”自己的现状和问题,又无法做出理想的自我矫正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的当然有很多方式方法,然而,有一种方式我想是至关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就是默默地守护与陪伴。孩子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关注和呵护的,正是我们懂得教育为何物,我们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寻找属于他们的曙光。为此,教师就应该努力让自己发光发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多彩起来、明亮起来。相信,只有教师的精神内核无比的丰满和强大了,在教师的陪伴和关注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真正自在而健康的,也会耳濡目染而精神世界变得无比的丰富和丰满。所以,当教师在陪伴特别学生的时候,别忘了也要陪伴好自己的“灵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师生一同意气风发的迈步在幸福的教育田野上。

面对孩子的“不适应性”特征,我们应该要积极包容孩子的过失,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去试错,在错误中指导孩子去认识自我、扭转自我,当然,任何花哨的手段和方式,都抵不过教师默默守护孩子的那份淡淡的陪伴,因为,在那里真实的浇筑教师的良知和浓浓爱意。或者说,这就是所谓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吧!

猜你喜欢

陪伴错误孩子
陪伴
在错误中成长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犯同样错误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