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哲学教学浅谈
2019-01-11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包集中学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包集中学 俞 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材情景材料时,要尊重教材知识的科学性。笔者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优化教材案例材料,充分考虑生活实际,让教学更加接地气
1.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哲学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在特定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哲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体现教材情景材料的真正意义。
教师设计的情境活动要反映学生的实际状况。农村中学的有些学生基础差,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课外知识缺乏,这些都是影响案例材料产生效果的因素。例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组织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开展合作学习,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讨论选出代表提出自己遇到的各种矛盾,然后再过渡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
2.优化教材知识顺序和逻辑结构。
我们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基本上都是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由事物的现象认识深入到本质认识。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日常实践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课的教学中,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不同的哲学家都曾做过不同的解释,而我们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回答这一问题呢?教材是分为两个框题讲解的,分别是“世界的物质性”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材第一框题首先讲自然界的物质性,然后解释什么是物质,最后再讲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和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教学中我尝试调整教材顺序,变学科逻辑顺序为学生认知顺序。调整思路如下:首先讲自然界物质性,然后讲人类社会物质性和人的意识是社会产物,最后把物质概念单独讲解。实践证明,教学情境活动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3.要能灵活运用教材的探究情景材料。
教材中的案例是编写组专家精挑细选的,很有代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选择地使用,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对材料案例加以分析,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当然,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案例材料进行删减、取舍。
二、优化教学的目的是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锻炼实践能力。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精神。要将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哲学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哲学辩证法与批判精神、创新意识是紧密相连的,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把整个世界看成运动的、变化的和发展的,辩证法的本质即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教学要强调反映生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每框题虚线框的第二问,往往是让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或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关于“联系的多样性”,第一问是“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第二问则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导致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很多,经过分组讨论,能获得教材以外的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展能力,确保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引导学生接触哲学思想,学习辩证思想。
其次,通过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的学科学习中形成的,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一项关键能力,它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综合表现,超越了具体学科。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成为健全发展的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变化,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力图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最后,通过哲学学科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