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
2019-01-11柳敏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柳敏(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013年《旅游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得我国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2015年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201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导游自由执业改革,这为高等教育旅游法规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山东工商学院立足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管理人才,一直以来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学宗旨,将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教研室始终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自2013年就开始加强旅游法规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一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旅游法规是高等教育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的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我校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既能帮助学生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和导游资格考试复习紧密联系。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我校旅游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两点:一是让学生了解旅游法的性质和任务,掌握旅游法律法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二是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在专业领域和相关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旅游纠纷的能力,进而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二 选择恰当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旅游法规的动态性和实效性较强,其内容既严肃又严谨,为了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法律法规,我们选用了由全国导游资格专家编写组统编的《政策与法律法规》考试教材,既能满足课堂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又能让同学更好地复习导游资格考试。考试教材内容全面而翔实,而我们的教学课时仅有32学时,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从大的内容上,第一篇依法治国篇和第二篇政策篇主要是对我国依法治国思想的梳理及旅游方针政策的宣传,学习难度不大,由学生自学即可。课堂讲授重点围绕第三篇法律法规篇。同时,为使课程知识结构更加完整,需要增加旅游法规概述的内容,介绍旅游法的产生和发展、旅游法律关系、旅游法的内涵和渊源等内容,从而让学生对旅游法律法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次,从具体章节上,应将重点放在旅游法基本知识、旅游合同法律制度、旅行社法律制度、导游管理法律制度、住宿管理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等内容,旅游安全法律制度、出入境与交通法律制度、娱乐场所管理法律制度等内容则不做重点,让学生了解即可。
三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旅游法规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由于学生此前没有进行过法律课程的学习,对于内容体系庞杂且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感到十分枯燥,对法律专业表述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生也没有在旅行社和酒店实习实践的经验,对旅游行业了解不多,在学习开始阶段往往兴趣不高,甚至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讲授法和提问法相结合
讲授法和提问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在进行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授课时,由于学生对旅游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教师应多采取讲授法。例如,讲解旅游法的内涵时,应通过讲授法解释狭义的旅游法和广义的旅游法,进而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框架。需要注意的是,讲授绝不等同于照本宣科,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首先,讲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师需将抽象甚至枯燥的法律专业语言转变成生活化的语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其次,讲授过程中穿插提问,使讲授富于启发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其思考并主动探求答案。例如,在讲授“要约”和“要约邀请”两个概念之后,提问学生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并进行举例说明。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除了课堂讲授过程中的提问,在课前复习和章节测评中也经常采用提问法。例如,在每章内容学习结束后都会进行阶段性测评,主要方式就是教师抽取试题库中相关题目进行提问,学生抢答,或者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对回答结果进行点评并将成绩录入到个人平时成绩中。这种提问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是将案例以讨论的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课程的应用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提高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辅助,负责组织、引导和总结,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言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以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案例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仅靠教师讲授学生还是难于理解,采用鲜活的案例能迅速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辅以讨论法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例如,在讲解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转让的时候,就分别设计游客转让权利和旅行社转让义务两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充分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回答,还可互相质疑对方观点,以达到思辨中明理的效果。其次,教师要掌控讨论过程,并对案例进行点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适时引导学生以免偏题,针对学生的疑惑和分歧之处重点点评,教会学生找准关键理论点,并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对于回答表现较好的同学和小组要进行加分鼓励,并重点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教师要精选案例,根据需要设置小案例和大案例。小案例内容短小,事件简单,往往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法理。例如讲解格式条款、导游人员的义务时可以通过小案例来讲解。大案例篇幅较长,事件复杂,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比如合同法的内容讲授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个大案例作为课后作业,涉及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变更、遭遇不可抗力等情况的处理,针对这些大案例的分析和问题解决既能督促学生全面复习和理解所学内容,又能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选取的案例必须要贴近实际,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应多关注旅游新闻、中国旅游报、今日说法等刊物和栏目,将与旅游法有关的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整理后作为案例呈现给学生,还可从中选取优秀的视频案例进行播放,从而扩展学生的行业视野扩大知识面,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借鉴和参考。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同学不会学习旅游法规,死记硬背,容易遗忘等现象比较普遍。教师采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似乎都听懂了,但下次课复习提问时又忘了,或者回答不清楚,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将老师讲的内容转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中。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课件尽量避免大段文字而是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给学生,思维导图能将本章内容提要、重点和难点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次,教会学生记笔记,记笔记的内容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要记重点、记提纲、记思路,同样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本章内容进行梳理,将重点案例进行简单记录,再结合教材进行具体记忆。再次,整理练习材料库。教师需要按照本章内容整理出练习材料库,包括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等。每章内容结束后,将本章练习题发给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先由学生自己对照答案查漏补缺,对不理解或者有疑惑的问题由老师统一解答,让学生在做题、检查错误、老师解答的过程中加深记忆,这些题目也成为期末考试的复习资料,可以让学生针对错题进行重点记忆。例如,选择题“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改变行程?”A.在引导旅游者游览、旅行过程中B.遇到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C.征得全部旅游者的同意D.征得旅行社的同意。有的同学记不清楚,将ABCD四个选项都选,而实际只需要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并立即向旅行社报告即可,并不必征得旅行社同意。在这种答错并改正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四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课程目标顺利实现以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建立了完善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积极性,过程性评价分数占比为30%,分别有到课分数、平时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等几部分组成。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判,主要通过期末闭卷考试加以体现,占总分数的70%。试卷题型涉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形式,能够全面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在学期初教师就将这一考核标准告知学生,并要做好各项成绩记录,在学期末将每项得分情况加以公布,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了然于心,也会对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产生积极的监督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