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分析
2019-01-11赵晓君山东胶州市第四中学
赵晓君 (山东胶州市第四中学)
一、重视阅读鉴赏的三个阶段
1.阅读中产生情感交流
只有对作品进行反复的、深度的阅读才能更好地鉴赏文章,对作品有更深刻的感受。高中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这样才能接收到透过文字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有其鲜明的艺术风格,正是这种独特鲜明的风格才使学生和作品能顺利进行沟通,成为他们之间交流的纽带,这是学生与文章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初级阶段。再深入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就会更强烈地感受到作品的独特性,对本篇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个阶段是学生与文章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中级阶段。如果再次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体验,学生能够对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感同身受,那么,就会使作品和学生的心灵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学生与文章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高级阶段。所以,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就要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到作品阅读过程中,这样文章内容才会更生动,学生才会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涵。
2.阅读要发挥想象创造
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还少不了想象力,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将看到的文字想象成画面,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使至塞上》这篇文章时,里面有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看到这两句诗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荒芜凄凉的画面,诗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这幅风景画中的主要景物,“直”字形容“孤烟”,体现了大漠中没有一点风,没有一点声音,一派静谧的景象。“圆”字来形容“落日”,体现除了落日的壮丽景象。“直”字和“圆”字准确生动地描画出静寂而壮观的大漠景象,同时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寂寞的情感。如果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少了想象力,只单纯阅读表面文字,就不可能对文章内容产生生动具体的理解,也就不能对文章内涵有更深入的感悟。
3.阅读中做好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的是学生对自己在鉴赏阅读中产生的切实感受和深刻认识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而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就需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微观分析指的是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解剖式”阅读,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而对作品产生新的感受和体验。宏观分析指的是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再对作品特点、作品亮点和主旨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对这些分析结果进行归纳,从而对作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二、文学鉴赏的三个步骤
1.粗读全文,带入情感
阅读文学作品时,第一步可以先粗略地读一遍,以求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在粗读过程中对文字内容产生画面感,使作品更立体,在阅读过程中带入读者的情感,从自己的情感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理解,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比如,在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语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读者很容易从语句中感受到作者的凄惨愁苦的感情,带着这个感悟去阅读文章更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入了解这首词的内涵。
2.细读文章,发掘内涵
对文章内容进行粗读以后,可以再进行一遍细读,在细读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作品的感受,才能在文章中检验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使鉴赏思路更清晰,从而做出科学的审美判断。比如,在鉴赏《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句中“直面”“正视”等词蕴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另外,如果老师们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发现学生有新的创造和发现,这是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和发展,细读能够将文章中的更深的内涵挖掘出来,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更深刻。
3.精读细节,探求精髓
精读是比细读更深层次的阅读,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精读前,需要阅读者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有前期做了足够的准备,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灵魂,更深刻地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雷雨》前,高中语文老师们会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曹禺的生平,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在精读后能更深刻地领悟作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