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校园”活动泛滥,是把学校当作了永远装不满的“克莱因瓶”
2019-01-11钟乐江四川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
钟乐江 (四川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
据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一些“进校园”项目只重形式不看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100 多项相关工作进校园。在有些地方,各级部门甚至采取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进校园”。类似活动如果过多过滥、不加分别、缺乏统筹,反而容易给师生增添负担。
看到现实中各种“进校园”活动泛滥的现状,让我想到了那个永远装不满水的“克莱因瓶”。在大家的印象中,瓶子是有体积的,不管多大的瓶子,水总是会被装满的。不过,听说有这么一个瓶子,却永远也装不满水,它就是克莱因瓶。这个概念是由德国几何学大师菲利克斯克莱因提出的。瓶子之所以能装水,是因为它有内外,能将水装进去。可克莱因瓶装不满水的原因就是没有内外。它是将瓶子的底部挖一个洞,然后顺着瓶颈继续延长,延长的部分扭曲的深入瓶子的内部,并将其与底部的洞相连,这就形成了克莱因瓶。
据说,这个瓶子就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没有外壁和内部,可以无限延伸表面,没有终结,无论从什么地方进入或穿透,你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瓶子的外面。不过,有人说,克莱因瓶仅仅是想象中的东西,世间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空间。我想,那些疯狂开展“进校园”活动的所谓领导们,大概就是把学校,把学生当作了人们想象中的克莱因瓶了。
少年儿童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德育应“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像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永远不忘中华民族的“根”,的确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不过,像那些不注重学校教育实际,不顾及学校教育教学中心任务,不遵循学生年龄特点的全面推开各种“进校园”活动,不仅不能收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加重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甚至会泛滥成灾。
首先,学校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按照部颁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无论是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不能无限扩大学校教育的责任,不能肆意干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打乱学校的教学秩序,更不能将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任务转嫁给学校,不能把学校当作“唐僧肉”,不能把学校师生当作永远装不满水的“克莱因瓶”。
第二,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减少行政干预,别让各种“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教学活动相冲突。作为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领导和指导职责,敦促学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严格按照部颁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减少那些与学校教学活动重复的“进校园活动”。像那些“健康跑活动进校园”“足球进校园”“书法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内容,在学校体育、书法、思想品德等学科教材中有相关内容和要求,学校会按照课程标准,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如果不顾学校实际、无视学生年龄特点的全面铺开,统一开展,势必造成与学校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冲突,既加重师生的负担,又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注重教育实际效果,反对“官样”化和形式主义,别让“官样”化“进校园”活动太扰民。现实中的有些“进校园活动”,过分注重形式,既要求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又要求活动形成规模;学校教师为准备检查资料,不得不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为准备规模性活动展示,不得不利用其他文化学科教学时间排练;今天领导来检查“健康跑活动进校园”,全校师生就集中在运动场跑步,形成跑步长龙;明天领导来检查“足球进校园”,整个校园内都是学生踢足球的身影;如果领导来检查“书法进校园”,学校操场是大规模的书法比赛,教室内几乎都是在上书法课,与之相匹配的,是学校接待室的“健康跑”资料一盒盒,“足球”档案一摞摞,“书法”作品一箱箱……领导检查一走,学校领导才会长叹一口气,又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教育是实实在在的事业,务虚的“官样”检查我们不需要,泛滥的“进校园”活动更应该摒弃。作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既要敢为——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稳定,又要有为——指导学校狠抓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还要不虚为——减少行政干预,敦促学校狠抓校园环境和硬件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