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高效课堂”建设误区及应对*

2019-01-11崔东方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育人高效课堂思政

崔东方(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追求“高效课堂”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热点。向课堂要质量,向教学要效率,其研究和改革的初心是好的,助推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型,促进了知识灌输向核心素质培育的升华,匡正了重教法创新忽视学习方法改革的走向;为探究式学习、情境式教学、体验式学习、议题式教学等现代教与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提升学习能力都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课堂”建设出现了有违初心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

一、高效课堂的本质及影响因子探赜

1.高效课堂本质的解读

高效相对于低效而言,核心是效率,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高效课堂的内涵应当是每节课的时间量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百分比。高效是一个无限趋近无穷大的相对值,没有一个绝对值。高效课堂建设是一个动态活动、不断追求的过程,就是说高效课堂是不断追求教学效率的活动过程。

事实上,没有一个万能的“高效课堂”的现实业态,只有无数个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追求理想;没有一个可四处套用的“高效课堂”公式,只有无数个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艺术。

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本质就是调动课堂教学的各影响因子并优化其结构、流程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活动。

2.高效课堂的影响因子

高效课堂是教学各个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学的影响因子主要有:主体(教师、学生)+客体(内容、目标、任务、核心素养)+介体(教材、教参、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的路径、教学的手段、教学的工具)+环体(教室环境、天气、季节、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课堂氛围、课前课后活动)+各因子的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运作流程。

高效课堂就是组织教学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各影响因子、优化其结构及流程以助推教学目标达成率之提升的活动。教学目标包括教书目标和育人目标,所以,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活动,或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参与度高、信息量大、考试分数高、课堂氛围热烈都是对高效课堂本质的误读。

二、思政高效课堂研究与践行的误区探究

如前所述,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获得了可喜成绩,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创设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模式”,也取得了不少实效,助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广大思政教师也积极跟进,为思政课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却出现了偏离思政课高效课堂活动的初心,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为“高效”而“高效”、翻新花样、表演味十足、不实用反倒低效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1.思政高效课堂研究目的移位

思政高效课堂研究目的移位是指高效课堂研究的“去育人化”现象。就是说,借鉴其他课程各种“模型”“范式”时,忘记了思政课程的特质——“育人”,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教书” 目标达成率、丢掉了“育人”目标,误入知识化窠臼。

思政课是决定“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的问题,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背后的价值导航才是其最终目的。

如,感恩教育“给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本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不是信的格式、句法规范问题,也不是斟词酌句、表达流畅等问题,而是要唤醒学生亲情依恋、感恩意识,进而循序渐进地培育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品质。

又如,思政课中有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的内容,会消费是教学目标,但不是最终目标,“正确消费观”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昆山模式(学生凭一卡通,可以自由买卖,体验花钱)很受欢迎,但是,任性花钱不心痛、不计后果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就不是思政课所期望的。应当在活动最后增加一个“评估”环节——评判“攀比”“跟风”“超前消费”“节约”“绿色”“物美价廉”等,助推科学“消费观”的养成。

再如,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关“我在社会中成长”的内容,教授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是教学目标,但该目标背后的人际交往的原则、规范、集体主义观念、友情观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仅仅满足于交往技巧就把思政课蜕变为公关课了。

2.思政高效课堂研究范式跑偏

高效课堂研究范式跑偏是指其研究的“简单问题复杂化”现象。学问应当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看到他人看不到的问题,说清他人说不明白的问题,解决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研究成果应该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一些所谓高效课堂的研究却习惯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以现在被热捧的几大理论模型为例,认真探究就会发现,他们关注的就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因子及其优化问题,并且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话语和独到建树,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显著裨益。可惜,却将总结出的经验、见解,绕着说、抽象地说,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结果影响其有效传播和普及,反倒影响其效能的发挥。

高效课堂研究应当关注“课堂低效现象”,运用学科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探究问题所在并给出科学应对策略,从而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不聚焦问题而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几个生冷名词、再演绎一套繁琐艰涩的“理论体系”,追求可以四处套用的万能的“高效课堂范式”“完美的理论体系”,关注的是理论完备不完备、细节是否完美,细化到时间的分分秒秒、参与的教师人数等等。研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构建理论,这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课堂不是可以任性翻种的自留地、试验田。广大教师应当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3.思政高效课堂的效能错位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果反倒降低了其效率。这些著名的模式,都关注了教育教学系统化建设,但矫枉过正,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班主任、学生、级部主任、学科主任、验评组分工协作,将各教学环节划分、时间分配精细到分分秒秒,且课前课后辅助课时增加太多,显然增加了教学成本。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活动,需要师生双方投入时间、精力、脑力和体力,这些都是教学成本。不讲成本的追求任务完成量,无疑是对教学高效的误解,致使学生疲于奔命,课前完成预习、演练、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等学习任务,课中忙于配合教师设计的各种仪式、活动,课后无休止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专项训练活动,“学生进而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替罪羊’ 与‘牺牲品’”[1]。教师上课表演味十足,像是作秀,最后蜕变为面子工程。高效能课堂应该是一种便捷、节能的课堂,一种减负、生态的课堂,不计成本的“高效”是一种倒退。

三、高效课堂的思政课适切问题探析

需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思政课教学不可以跟风,这是其课程的性质和专业思维的特殊性决定的。

1.树立定性与定量分析统一的质量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其评价具有长期性,短时间难以判断其效率。知识掌握程度不等于课堂效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课程,解决知行统一的问题,效果评价需要坚持认知评价与行为评价相统一;该评价需要一个漫长的接受—认同—内化—外化蜕变过程,理论知识识记得好,课堂信息量大,不等于思想觉悟就一定高,其课堂效果不能精准量化,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意志与个人意志的统一,其有效结果又是对个体需要的满足性与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性的统一。[2]所以,“高效课堂”各种范式的分分秒秒、精准比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适切。

只有做到了这几个统一,才能有效规避一味追求课堂氛围、迎合学生的现象,激励教师提升思政课高效课堂的内涵式发展。

2.建构间性师生伦理关系

这一伦理关系要求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主客体对立关系,而应当建立在“主体间性哲学”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关系。

全媒体时代,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泉,其“话语霸权”被消解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教师“权力霸权”也被消解了。传统师生伦理受到挑战,平等和谐的师生伦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高效思政课呼唤新型教师:知识上是可信的学者,学习上是可依的导师,生活上是可靠的朋友,人生中是可托的向导。思政课教师就是人生经验分享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为,还应当有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呵护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和师师和谐关系,懂得尊重,善于宽容,拥有与他人积极关系的人格特征,即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善于发挥各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合力。作为学者,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育教学低效问题进行学术探究,即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思维方式、专业话语系统进行探究,为同行指点迷津。

3.强化课例设计针对性

课例创设生活化,贴近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教学要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和期待。“思想疏导,让学生思想不纠结;心理疏导,让学生心灵不郁闷;观念疏导,让学生观念不落后。”[3]

其一,要针对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支点。无论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课例应当直面学生学习、生活、心理、青春期等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有用且有话可说,又要注意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即教学课例设计必须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基础, 以“理论逻辑”为支撑,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片面强调理论性就成为空洞的说教,片面强调生活逻辑就蜕化为“保姆”了。其二,要针对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的焦点。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必须在解决是非判断的同时作价值判断,将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紧密结合起来, 达到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不掌握复杂的价值教学方法,用是非教学方法代替价值教学方法就是思政课的失败。其三,要针对教学方法育人功能的切点。一言堂、灌输式课堂很难培养出平等观念、权利观念的公民意识;探究式、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助推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还要注意课堂目标、育人目标、核心素养与方法设计之间关系的针对性问题。

要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和期待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思政教师要有胸襟、有情怀,热爱全体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陪伴其成长,才能掌握其思想动态。更要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专业就是热爱自己,尊重专业就是尊重自己。

4.提升教师语言亲和力

语言亲和力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率的不二法门。思政课比一般专业课难教,专业课“教”的是知识,思政课“育”的是理想信仰,知识可以证明、可以试验,而信念信仰温度是多少无法试验。知识是“教育”出来的,理想信念是“养育”出来的,所以,思政课对教师语言艺术要求更高。

思政课教师语言要有画面感,善于把抽象的大道理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要有温度感,充满关怀关爱之情,具有教育温度,满足学生获得感;要有审美感,距离产生美,要善于“留白”,给学生想象、探究的空间,不能简单地将答案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感觉答案是自己探究出来的,体验存在感、尊严感;要有地气感,善于用学生的话语体系讲述,海王、佛系青年、我太南了……会让学生感到你真的尊重他,真的读懂了他,真的理解了他,就愿意敞开心扉让我们走进他的灵魂深处。当然,用学生的话语言说是手段、是“潜伏”,目的是获得话语权后的引导。

“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4]教书又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只教书就是渎职。在新课标、新课程和核心素养导向的挑战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强化政治意识、深化情怀、拓展视野、更新思维,教学改革与创新一定要遵循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才能不辱使命。

猜你喜欢

育人高效课堂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