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

2019-01-11宋文强刘素珍

汽车工程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舒适性静态主观

宋文强 刘素珍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用户购买汽车已不仅仅是为满足代步和运输的最低功能需求,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如造型好看、乘坐空间大、视野开阔、加速动力强、驾驶平顺、操稳平顺及乘坐舒适等性能要求。为此,车企内部就需要建立一套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通过该法对研发汽车进行综合主观评价,可使整车性能得到完善和提高,从而提升整车的研发质量和水平。

1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定义、目的及特点

1.1 定义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就是站在顾客的立场,用专业的“眼光”(标准)对汽车实施主观评价,通过静态的看、触/感、听、闻和动态的驾乘,对整车及各子系统的静态及动态性能感受做出商品价值的判断,结果以分值的方式表达。

1.2 目的

1)了解所选取的市场竞品汽车的动态性能和工艺质量水平,发现竞品车的优缺点,对于优点尽量在开发车型中予以借鉴和运用,缺点和不足在新开发车型中予以规避;

2)对公司新开发的汽车进行商品性主观评价,提出影响整车品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和发现其相对于竞品车的优点。

1.3 特点

商品性主观评价与汽车某一单项性能(如:转向性能、操稳性能、制动性能等)的评价不同。汽车性能评价的范围比较窄、专业深度较深,主要是针对汽车的某一单项性能进行评价;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的范围广泛,但深入度没有专项性能深,主要针对汽车的静态和动态性能进行评价。

2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条件

2.1 静态评价条件

静态评价是在公司封闭区域打开必要的照明灯光进行评价,避免评价期间受到任何的干扰。开展评价之前,应该清洁车身,车身上不得有影响评价的脏污,商品性主观评价人员身上不得有坚硬的物品,以免损伤车身。

2.2 动态评价条件

汽车行驶道路包括平坦、干燥的沥青或水泥铺装的高速公路;乡道、县道、省道各种不同路面状态的普通公路;平均坡度为15%的山区公路;坡度不低于30%的标准坡道;长度不低于1000m且宽度不低于30m的平坦、干燥路面以及其他环境适应性评价的道路。

2.3 汽车条件

1)商品性评价应选取合理的竞争车型作为参考,以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在选取竞争车型时应注意汽车的定位、配置、售价及车身尺寸等。

2)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问题的可再现性,评价前应对汽车的各项内容进行检查和记录,包括汽车载荷、四轮定位参数、轮胎尺寸与气压、发动机参数及变速箱类型等。

3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人员要求及评分标准

3.1 人员要求

1)商品性主观评价人员必须通过公司内部培训获得上岗证书,且需持有合法有效、5年以上的驾驶证并能熟练驾驶汽车;在试验场开展评价时,必须通过试验场的考核,并获得试验场内部准驾证。

2)商品性主观评价人员的组成应多元化,尽可能包括不同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的人员。

3)商品性主观评价人员应尽可能包括主观评价工程师、属性开发工程师、产品工程师、项目管理、整车、质量管理、市场战略及销售等相关人员。

3.2 评分标准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的评分标准采用10分制标准[1],如表1所示。其中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5分以下为必改项,5~6分(包括5分)为需要整改项,但如果存在费用、时间或技术难度高等复杂情况,视为有条件合格(需出具相应的分析报告做为条件),有时候可不进行整改;评分需要精确到0.5分,用0.25分来区分差距。

表1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10分制评分标准表

4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及意义

汽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包括汽车静态评价和汽车动态评价两部分。.

4.1 静态评价

汽车静态评价项目包括内外饰造型、感知质量、人机工程、操作舒适性、座椅性能、电子电器性能、空调性能及维修便利性。

1)内外饰造型:从车头前方模拟购车用户的观察,评价前脸整体效果和风格,如大灯、保险杠、前盖、车标及后视镜等造型,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从汽车侧面和斜侧面模拟购车用户的观察,评价侧面造型效果,如车身造型和线条是否连贯、流畅,车身姿态是否协调,轮罩空间是否过大;从车尾正后方和侧后方目视车身尾部的造型、尾灯、装饰及车标是否协调,与车型风格是否统一,排气管、备胎等是否有不协调的外露情况;评价汽车整体外观的吸引力;从车外(打开车门或透过车窗)对比车内与车身的颜色,评价内饰件颜色与车身颜色风格是否协调,与整车风格是否协调;坐在前后排座椅上观察仪表台及组合仪表,评价仪表台、组合仪表及其装饰件的造型、搭配的整体效果和吸引力,以及与整车风格的协调性;仪表台线条与门护板线条的协调性;打开车门观察车门饰板造型及其装饰件造型;坐在主驾驶位置观察转向盘造型设计与车型定位是否相符。

2)感知质量:主要包括汽车外观油漆的评价,如车身钣金件、覆盖塑料件的油漆质量及色差评价;汽车外观钣金件与钣金件、钣金件与覆盖塑料件配合间隙面差的一致性评价;手触按压进行四门两盖的刚度评价,四门两盖本身钣金包边质量和内板焊接质量评价等。

汽车感知质量的评价顺序,如图1所示。从汽车正面距离汽车0.5m位置①开始,逆时针到位置⑩进行评价。

图1 汽车感知质量评价顺序示意图

3)人机工程:包括前后排驾驶员及乘员进出车门的便利性评价,乘坐时前后排乘员的视野评价,内饰及前后排储物空间表现评价,前后排乘坐空间评价等。

4)操作舒适性:汽车外饰四门两盖开闭件手柄开启位置及操作力大小评价;转向盘、后视镜及车窗等开关件操作力大小及位置评价;电器开关件操作舒适性评价等。

汽车人机工程和操作舒适性评价顺序,如图2所示。从汽车左前门开闭位置①开始,逆时针到发动机罩开闭位置⑦进行评价。

图2 汽车人机工程和操作舒适性评价顺序示意图

5)座椅性能:汽车前排和第2排座椅舒适性和包裹性等评价、座椅调节性能及辅助功能评价。

汽车座椅性能评价顺序,如图3所示。逆时针依次评价4个位置。

图3 汽车座椅性能评价顺序示意图

6)电子电器性能:汽车组合仪表的布局位置、可视性及清晰度等评价;雨刮器刮刷效果和面积、工作噪声、开关操作灵敏度等评价;室内外灯光效果评价;多媒体操作系统、导航及DVD评价等。

7)空调性能:汽车空调系统按键的可识别性、按键操作便利性及响应、冷暖风效果、除霜除雾功能及自动空调舒适性等评价。

8)维修便利性:洗涤液、发动机油、冷却水等油液加注便利性评价;维修工具使用方便性、灯泡保险丝更换便利性评价;随车工具及轮胎更换的便利性评价。

4.2 动态评价

汽车动态评价项目包括动力性能、驾驶性能、换挡器及变速箱性能、NVH性能、转向性能、操纵稳定性能、乘坐舒适性及制动性能的评价。

1)动力性能:对汽车的起步性能、行驶加速性能及爬坡性能进行主观评价。

2)驾驶性能:启动汽车,评价启动机启动的振动和平顺性、怠速车速稳定性及加减速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对于自动变速箱需要评价变速箱的换挡逻辑设定是否合理,升降挡时机是否合适以及换挡的平顺性等评价。

3)换挡器及变速箱性能:评价换挡器位置和球头的握感、换挡力大小、换挡行程及动态换挡平顺性等;手动变速箱评价汽车三踏板位置,三踏板操作力大小以及离合器性能。

4)NVH性能:启动汽车,评价车身、动力总成系统、及底盘3个部分的NVH性能。

5)转向性能:包括驻车、低速和中高速行驶转向力大小的评价;驻车、低速和中高速行驶转向回正速度及平顺性的评价;中高速行驶转向力感建立的评价;转向中间位置感的评价;转向系统噪声、振动和异响等转向干扰的评价。

6)操纵稳定性能:在封闭路面启动汽车,评价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变线车身侧倾控制和横摆稳定性、高速行驶抗侧向风稳定性、弯道中控制性和稳定性。

7)乘坐舒适性:汽车在各种路面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评价汽车的低频(3 Hz以下)运动舒适性,包括起伏、俯仰、侧倾(主要舒适性);在各种路面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评价汽车的中高频(3 Hz以上)运动舒适性,通过座椅、地板以及转向盘传递上来的振动情况(次要舒适性);在有大坑、减速坎、小坑、鼓包、碎石等特征的沥青路面上行驶,评价遇到大小冲击时的衰减能力(冲击感觉)。

8)制动性能:对汽车行驶中制动系统的制动效果、制动踏板的踏板感、ABS性能、制动干扰和驻车效果进行评价。

汽车动态评价场地一般选在国内某汽车试验场进行,如图4所示。

图4 汽车动态评价场地示意图

4.3 商品性主观评价的意义

经验发现,汽车的初始质量对客户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占比超过50%;而商品性主观评价是新开发车型试验中的一个主要验证模块,贯穿整个车辆验证开发的始末,因此,商品性主观评价在汽车开发阶段的试验中占有重要地位。

5 结论

文章主要阐述了汽车商品性评价的方法,讲解了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的要求,并对10分制评分标准做了详细解释。通过全面的论述,使汽车动态和静态评价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和专业化,解决了工作中常因5分和6分的定义单一而引发对评价结果的争议问题。详解后的评分定义在评价工作中得到普遍认同,同时更保证了团队在评价过程中打分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得动态和静态主观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舒适性静态主观
羽绒服面料防钻绒性与相关舒适性研究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舱外航天服主动热控与人体舒适性实验研究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动得多,还要坐得少——评WHO《身体活动与静态行为指南》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后印象
猜猜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