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血,应少糖

2019-01-10顾晓文

好日子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血糖降糖药低血糖

顾晓文

名词解释

高血糖:当空腹(8小时内无糖及任何含糖食物摄入)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血糖。它属于“三高”中的“一高”,其余两种是高血脂和高血压。高血糖只是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并不等于糖尿病。

高血糖,有多可怕?

许多人可能还觉得“三高”是中老年病,和自己无关,但是,有糖尿病专家进行过一次大规模调查,发现我国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即高血糖状态。这些人里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那么,高血糖到底对人体有何危害?

名医科普:刚开始的血糖持续高,可能只是容易引起感染,如皮肤真菌感染、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阴道炎等;但高血糖的慢性并发症可以遍及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如果引起大血管病变——如侵犯冠状动脉可以引起心梗,侵犯脑动脉可以引起脑梗,侵犯下肢动脉可以引起下肢疼痛等;如果引起微血管的病变——如引起肾毛细血管病变,可能出现蛋白尿,严重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如引起视网膜病变会出现视物模糊,严重者会导致失明……所以,高血糖绝对不可忽视,一旦出现血糖增高,就要充分关注,积极医治。

高血糖,怎么得上的?

也许你并不偏好甜食,也并没有超重,为什么高血糖找上你?其实引起高血糖的原因有许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1.偶然的饮食过量。做血糖检查前摄入大量富含淀粉的食物或者甜食,理所当然会影响到血糖值。这种情况无需太过担心,可以隔几天再检查一次。

2.不良的生活习惯。因为都市生活节奏匆忙,许多年轻人会用快餐代替正餐,荤素搭配不当,经常摄入垃圾食品,自然会导致血糖含量不正常。

3.不良的环境影响。大城市环境的污染,导致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日益减少,而空气负离子可以有效抑制血糖增高,這也是高血糖人群渐多的原因。

4.过于节俭。你没看错!假如你习惯于扣扫孩子的残羹剩饭,在外用餐为了不浪费而硬把饭菜吃光,一吃自助就吃到撑否则觉得吃亏……不自觉间摄入过多热量的你,当然容易得高血糖。

5.性格孤僻。是的,研究表明,比起性格开朗外向、朋友众多的人,那种习惯独来独往、多愁善感、喜欢钻牛角尖的人,更加容易得高血糖。因为这种人大多缺乏户外运动以及情绪出口,也喜欢用食物填充内心,高血糖就容易找上门。

6.高血糖也可能由遗传导致。

血糖高否,如何自检?

很多白领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够健康,只要单位不组织,自己就懒得去体检。有的人就算是得了高血糖也不自知,那么,除了去医院验血以外,如何判断自己得了高血糖?

其实,血糖升高后容易多尿、口渴,还会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增多,所以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高血糖使人变胖,反而是容易消瘦、疲乏,同时易饥、多食。概括来说,患上高血糖的人,具有比较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值变少。除此之外,还会有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外在表现,一些人甚至会在餐后血糖低(餐后3~5小时)。

所以,即使你不去医院验血,也可以初步判断出自己的血糖状况,一旦有符合上述描述的,还得尽快去医院就医。

血糖问题一起上!

Q&A时间

Q1 血糖值高的人群趋于年轻化,许多上班族也会血糖高甚至得糖尿病,什么原因造成?

科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这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上班族平时上下班开车,上班时以静坐为主,下班后也缺乏运动;另外,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高能量的食物,喜食甜食、油腻食物,而缺少新鲜蔬菜等,导致摄入能量过多,体内脂肪堆积,最终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逐渐下降,产生糖尿病。

Q2如果已经得了高血糖,这种状态是否可逆?平时应该通过哪些方法控制血糖?

科普:高血糖状态是可以逆转的,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必要时降糖药物干预,高血糖就可以得到控制。但是,无论是否服用降糖药物,都应做到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

饮食控制:

1.制定每日总能量:一般的上班族属于轻体力劳动,每日每千克体重给予126~146焦耳热量即可(可以自己算一下)。

2.营养素的热量分配:有些人为了控制血糖,不吃米饭只吃菜,这种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做法的确可以控制血糖,却会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是错误和无益的。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通常应占总热量的50%~60‰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忌食蔗糖、葡萄糖、蜜糖及其制品(各种糖果、甜糕点、冰激凌及含糖软饮料等)。

运动疗法:为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坚持有规律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运动至少30~60分钟,每天1次或每周4~5次。运动应该是有氧代谢运动,有氧运动中合适你自己的脉率可用这个公式简单测算:脉率=170-年龄,如一名30岁患高血糖的女性,其运动中合适脉率约为170-30=140次/分钟。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等,应按医嘱使用。

Q3女性为了减肥,常常不吃主食,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就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名医科普:糖尿病的发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遗传因素以外,不健康的饮食也会促成糖尿病的发生。健康的饮食是各种营养素都包含的均衡膳食。食物多样化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饮食应该以谷类(主食为主)为主,每天300~500克,它主要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一定量的蛋白质,这是其他的食物所不能替代的。短期不吃主食可以看到控制体重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期放弃主食而依靠蔬菜和肉类、蛋类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内脏脂肪增多、血尿酸增高,最终反而容易促成糖尿病的发生。

Q4高血糖不好,那么低血糖呢?如何避免低血糖?

名医科普: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有时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尤其对于老人)。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低血糖还会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还可能造成死亡。

所以,假如你得了低血糖,应该注意: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一日至少进食三餐,可适当加餐。3.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低血糖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4.坚持做自我血糖监测,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高血糖降糖药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应激性高血糖你了解吗
饥饿或是高血糖信号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时机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