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真混!我和老妈互撕的岁月
2019-01-10王小懒
王小懒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和父母有各种各样的战争,直到自己做了父母才会去懂得父母那种深沉无奈且血浓于水的爱。我是一个过了而立之年的人,此时的我才幡然读懂母亲,那个我曾当敌人看待的人……
一
老妈遗传了姥爷的暴脾气,小时候,上面两个姐姐,下面三个弟弟的她,容易被忽视,总是不满足父母的不公平待遇,一不顺心就跺脚哭闹。结婚后,她被大她七岁善良包容的我爸宠着,更加任性,虽然很爱我,却很少表达出来,又要强,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我身上。
她给我买绒裙子,让我秋天也能穿得漂漂亮亮,这在当时的乡村是很洋气的;和爸爸生气,离家去县城,不忘带回来绿白格格缀了黄花的小短裙。可她对我的爱与陪伴也仅限于此,年轻时整晚整晚的打麻将,我在十岁前黏人的年纪,总是去牌场找妈妈,在一旁观战,困了就躺在她的腿上睡一晚。
初一时,因为我想显得成熟,不愿穿妈妈买的过多装饰的衣服,她问我为什么不穿,我又不好意思说,她一气之下就抱着要烧掉。
初二时,当校长的我爸因为看到我没上课,在操场上男男女女一起排练小品节目,立马告诉了班主任我妈,我妈把我们几个喊到跟前,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了我一巴掌,其实那个节目是我妈允许排练的。因为我性格内向沉闷,上课老爱低着头,一抬头,代课老师犯嘀咕,以为我瞪她,告给我妈,我妈下课把我叫到办公室,又是一通骂。
她也曾拿着長竹竿,在我身上打出血道。在她的棍棒教育下,我越来越执拗,生气时从不服软,拿眼睛瞪她,不说一句话,这更是让她火上浇油,越打越凶。她和爸爸也经常吵架打架,我总是缩在一角看着,默默地等待他们和好,却从不劝架。这样的我,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内向而敏感。
妈妈也是一个自卑,要强又容易焦虑的人。我考了班级第四,她会说,离第一还有很大差距。我五官漂亮,但个子小小,只有1.5米,妈妈总是在我身后,或自语或给别人说,她怎么这么矮呢?随(遗传)谁呀?你们工作的地方有像她这么矮的人吗?从来不管我是否听得见,有怎样的感受。于是,整个学生时代,我最怕的就是量身高,上了大学,穿着厚底的运动鞋不敢脱,偶尔脱一次就觉得自己矮了好多,怎么见人?
因为个矮而自卑的心结直到结了婚,确信有一个可以接纳我的全部,全身心对我好的人之后才减淡消失。这些磕磕绊绊,让我一路跌跌撞撞成长,孱弱而纠结地长大。
如果说之前的种种只是阴霾密布,暗自酝酿一场暴风雨,青春期则全面爆发,血雨腥风,黯淡了前程,也撕裂了亲情,成为我成长路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二
因为小时候,没有姥姥或奶奶帮忙带我,爸妈都是老师需要上课,他俩不得不轮流照看我。后来,疲惫至极的俩人就让我早早上学,四岁学前班,五岁一年级,年龄小小个子小小的我成绩一直很好,是争分夺秒学习的人。
上高中时,我还不到十四岁,过大的课业负担和竞争压力,让我总是晚上难以入睡,上早自习犯瞌睡就站着读书,甚至把风油精抹到眼皮上提神,呛得满眼泪。
而同时,荷尔蒙潜滋暗长,对异性的渴望压抑在繁忙的学习中,像嫩芽积蓄力量,最终破土顶石而出,郁郁葱葱。
坐在我后排的那个男孩,高高瘦瘦,有一头稀疏的黄发,腼腆沉静,让我忍不住想探寻。
在一次做梦梦到了他之后,我更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年少的爱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他的一举一动在我眼里都是那么迷人,就连名字也那么的好听,让我一遍遍暗暗轻唤,心也软成一汪春水。
忍不住想他,想见到他,上课强迫自己认真听讲却总是分神,总是想和他多接触,给他写小纸条,虽然他一概寥寥数笔回复,我却一遍又一遍地品读,流畅清秀的字体也让我着迷。即使当时成绩排名并未下滑,但一直要强的我,开始因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而自责,却控制不住地想他,像有了心魔。
无能为力又焦虑不堪时,我试着告诉老师,告诉父母,告诉同学我的暗恋和痛苦,想借助他们的力量让我重新回到专心致志学习的状态。可老师只是说,你看谁谁,人家多专心,你这小脑袋瓜怎么就装这么多东西呢?爸妈说,你舅舅、哥哥他们都是考学有了好工作的,你也要努力,不要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同学说,喜欢一个人,说明你长大了,可还是要好好学习哦!
这些长辈的劝诫和同学的理解毫无效果,甚至让我更有压力。我本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学习上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跑神,因为压力太大,太过自责,我干脆放弃了听讲和学习,成绩下滑飞快,那个曾经每个老师都夸的好学生,现在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故意不听讲,破坏课堂纪律,让老师找去谈话来刷存在感。
终于有一天,班主任忍无可忍,叫了家长。妈妈一言不发阴沉着脸把我领回家,爸爸也随后回了家,没说几句,爸妈就对着我哭,我也泪流满面,仿佛家里的天都塌了。那年过年,家里来了客人,我和他们一起坐在客厅,不多会儿,妈妈就催促着让我进屋学习,我不去,妈妈打了我,我愤恨地还了手。
老妈的打骂,内心的压力,让我开始失眠,烦躁,也曾想好好学习,迎头赶上,可那时的自己刚打开书本,脑子已经生了锈,又像负荷过重的电脑,死机了。最终,妈妈给我转了学,因为嫌我之前没用功学,落下不少课程,就让本该高二下学期的我回到高一下学期重新学。
我却已经身心俱疲,得了神经衰弱,还会莫名其妙地呕吐,常常正上着课,突然就吐得满地都是,只有怀着影响同学的内疚,厚着脸皮坚持听完课,下课再自己清扫。
去医院诊断,医生说是压力过大,休息不好造成的神经性呕吐。但当时,高中紧张的学习节奏让我没有时间好好调养自己的身体,我就像是一根弦,越绷越紧,最后断掉。后来,我的身体终于撑不下去,只好住院休学。
等休学回来,因为中断了学习,我迫不得已又要复读高二,这种感觉很闹心,因为自己已经拼尽全力,扎扎实实地学了一遍,再学一次,味同嚼蜡。更何况,转的学校是老妈听信熟人介绍,只知道硬件设施好,却不晓教学质量差,我的学业并没有因为复读而有丝毫的长进,加之神经衰弱的我需要大量休息,只有不再上早自习在宿舍呼呼大睡,上课还总是打盹儿。最终,立志要上名牌大学的我只是考上了普通二本。
三
曾经有很多年,我都不愿提起高考。已大学毕业十年的我曾一遍遍在梦里惊醒,总是梦到自己一直复读高三考大学,甚至已经考上了大学,还要继续努力考,醒来后委屈,郁闷不已。
也曾一次次回望遐想:如果当时父母松绑而不是加压,给我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谅解,告诉我,喜欢一个人很正常,成绩下滑也很正常,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但往事不可追,徒留遗憾在心间。
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了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明白“早恋”不能靠堵,学习不是靠压,甚至很多人还鼓励自己孩子“早恋”,从中学会担当与克制,分享与陪伴。
而我曾经的遗憾和伤痛却折磨着我,内心有个小人儿时不时跳出来对我说,你现在的境遇对不起曾经的努力,你本可以更好的!在参加工作后,我对父母还是有抱怨,对过去不能释怀,感觉父母做得不够好,历数他们的种种过错。
可我發脾气时又摔又打,爱管事,爱操心,能力不强,又好强,看别人都好,内心自卑,对自家人挑剔,爱焦虑,这些曾恨极的妈妈身上的毛病,我全都有。我像一个陀螺,拼命想逃脱,却只是原地打转,画地为牢。
这样的充满愤懑,又无力改变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遇到老公后,我一遍遍给他倒苦水,向他倾诉。老公总是耐心倾听,等我讲完后,温柔劝慰:谁不是在伤痛中成长?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有残缺,要学会为自己负责。在生活中,能干果敢的他也带领软弱纠结的我成长不少,老公给我的理解与包容,让我在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里慢慢放下抱怨,不再钻牛角尖,变得柔顺,和父母的关系也逐渐缓和。
后来,有了宝贝女儿,更是发现父辈对血脉是用整个生命在爱,也慢慢知晓,养育孩子,是一项多么繁杂庞大的工程。二十四小时无休,操碎了心,可对女儿还是会有照顾不周或吼叫苛责的时候,也屡屡担心不能给她良好的成长平台。
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切地理解了父母,他们对我爱之深,责之切,而作为孩子的我对他们,则是爱之深,痛之弥,但所有的种种,都是源于爱。
他们是典型的中国父母,当面从不亲昵,却在心里一万个为我着想。想起拍婚纱照时,老妈在一旁远远观望,不发表任何意见,许是怕和我意见不合,相互责备,破坏了我的好心情。婚礼前一晚,我俩难得的睡在一起,没有像别的母女彻夜倾心长谈,而是我早早睡下。一觉醒来睁开眼,看她还坐着,不停地思虑,唯恐我第二天的婚宴安排不周。
爱到深处是无言,爸妈在我大学刚毕业时就给我买房。我处对象,他们把关时没有看物质条件,而是中意我喜欢,人品好,又实打实对我好的。等结完婚,又把一辈子勤扒苦做,省吃俭用的钱都给了我,支援我买房、买车甚至车位。
养儿方知父母恩,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总是忍不住发问,如果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倾注全部心血养大后,对我却是责备和疏离,我该是怎样的凄凉?看到母亲松弛的皮肤,眼角的皱纹,零零星星的老年斑,我恨自己为什么揪着过去不放,却不经营如今的岁月静好,让父母安享天伦之乐呢?
直到某天,我在旅途中看到一个小品,女儿假装自己在异乡混得很好,打电话给父母说自己挣了很多钱。演员很逗,在满车人一阵阵的爆笑声中,我却突然泪流满面,也找到自己的心结所在:曾经一直抱怨父母的我,内心是怪自己平庸,因为我明晓,我一直是他们的骄傲,长大后却碌碌无为。可除了不停努力,坚持向上,有一颗感恩安宁的心才能真正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慢慢地理解老妈,才是长大的开始,明白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局限,也和平凡的出身,平庸的一生和解,因为放下,才是幸福的开端。现在,我会逢年过节给他们买礼品,隔三差五打电话报平安,有了女儿这个纽带,她纯真可爱的样子也会频频逗得父母开怀大笑。
我也尝试和老妈沟通,慢慢不再苛求,逐渐学会遇到矛盾换个角度思考,换个方式说话,换个方法解决。总之,努力营造轻松有爱的家庭氛围,我想这也是一种成功,更是让老妈欣慰的有力“武器”。
编辑/吕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