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淡水渔业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9-01-10王珊珊

黑龙江水产 2019年6期
关键词:淡水水域渔业

王珊珊

摘  要:渔业环境监测是对渔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状及原因进行全面定量调查测试,对环境质量作出定量的科学评价的技术工作,是渔业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业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围绕淡水渔业环境监测的目的、现状和重要性,展开讨论及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淡水渔业;环境监测

1 渔业环境监测概述

1.1 渔业环境监测对象

渔业水域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变化规律、自然环境要素对水生生物资源产生的影响、阐明水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实现渔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服务,水质、底质、生物和其他相关环境要素的监测和调查。

1.2 渔业环境监测指标

早期的渔业环境监测指标主要关注渔业水域的水质指标,包括氮、磷、化学需氧量及部分重金属。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的关注,监测指标逐步增加了生态和生物残留指标。多年来,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从一般污染因子监测逐步过渡到生态环境监测。目前全渔网常规监测工作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可设置两级,一级指标为分类指标,主要包括水质、生物环境、沉积物(底质)和生物体四大类要素,二级指标为具体的监测指标。

1.3 渔业环境监测对象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的区域为渔业水域,而渔业水域范围較广,涉及天然渔业资源的“三场一通道”及所有的养殖场所。基于监测代表性和经费的考虑,当前全渔网开展的监测区域侧重于选择渔业资源密集、经济价值高、生态环境受损比较严重(包括污染和工程建设影响等)、对水产资源和水产养殖至关重要的要害区和敏感区等重要渔业水域。

1.4 渔业环境监测现状

多年以来,全渔网通过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总结,基本掌握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2000年以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除部分水域氮和磷等营养物质超标比例较高外,其余主要监测指标在大部分渔业水域均优于相应标准。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尤其是氮的超标比例不断提高。渔业污染事故发生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2018年,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对黑龙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81个重要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增养殖区及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监测,监测水域面积192.2万公顷。

2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监测数据代表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渔业环境监测时间主要选择在春夏两季,即鱼虾贝蟹类的产卵索饵期或生命周期敏感阶段进行,监测频次少,监测数据无法全面反映监测水域的周年环境现状;部分监测区域面积较大,但监测站点数相对较少,监测数据还不能完全代表所监测区域。同时,监测指标以水质为主,虽然近几年来增加了部分生态指标,但仍然无法满足全面分析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

2.2 渔业环境监测力量仍十分薄弱

目前渔业环境监测工作主要依靠渔业环境监测站进行,黑龙江省地域十分辽阔,监测区域较为分散,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全站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影响渔业环境监测及基础研究工作。

2.3 监测经费急需增加投入

近年来,监测经费相比之前有所增加。但由于监测成本的增加,监测经费难以支撑当前的监测任务。各监测中心(站)由于缺乏足够的监测专项经费,影响到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监测队伍人才的流失。

3 渔业环保的任务和措施

渔业环保的基本任务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渔业资源,充分发挥渔业环境的最大经济效益,保证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二是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防止环境污染对渔业环境的破坏。渔业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环境保护即保护渔业环境和渔业资源,维护其正常的生态系统,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

渔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是多年来由于人们对渔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重视环境因素造成污染,它不仅使渔业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渔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地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的收益;而且由于水产品受到污染,直接或间接食用这些产品,将危害人体健康。总而言之,当前渔业环保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强环境科学管理,控制破坏因素,防治工矿企业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维护渔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

大力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传统淡水渔业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淡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升产值。经过一段高增长期后,渔业经济会逐渐放缓,并且淡水渔业环境破坏程度变得愈来愈严重,渔业产品质量也会不断下降,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显然是相悖的。淡水生态渔业弥补了传统淡水养殖的缺陷与漏洞。以草鱼养殖为例,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技术进行养殖。在一定规模的淡水水域中以网围的方式实施集约化精养,通过投放大规格鱼种,以养殖大规格成鱼的方式来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又如,在生态养殖当中可采用软体动物控制开发技术。部分淡水水域水质及底质较肥,可为软体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软体动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成为部分鱼类或水生生物的食物,为渔业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结合软体动物生长需求,实施针对性地养殖方案,能够实现滤食性鱼类与软体动物互利共生。通过生态养殖,不仅能够保持稳定的水产业经济产值,还能够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出淡水渔业的实际环境状况,便可提前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水环境污染。根据水域污染程度、污染因素及污染源情况,相关部门可制定保护性政策,避免淡水渔业环境受到持续性破坏。同时,要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渔业污染事故。地方政府要加强区域渔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形成联网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并将相关监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社会化监督。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相关部门要发挥协同作用,相互配合,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在排放所有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淡水环境当中。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若发现违规排放行为,以法律为后盾对违规对象进行严惩。其次,要大力推广科学水产养殖技术。由相关部门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科学饲养,合理控制养殖药物投放量及饲料投放量,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另外,要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在落实污染源普查及治理的过程中,还要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来修复水体,并做好相关修复评价工作,持续改善淡水渔业水环境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黑龙江渔业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人类的活动对江河、湖泊、水库、养殖池塘的影响也日趋严重,诸多因素造成了鱼类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对淡水渔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把渔业生产、资源与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常  顺)

猜你喜欢

淡水水域渔业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江苏:出台办法 对五类重要水域实行特别保护
农业农村部等两部门:全面开启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
探究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
海洋里的“甜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