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错误树信心 巧用错误提效率
2019-01-10齐双才
齐双才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都不相同,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这种错误往往是学生对知识最真实的理解,是教师提高課堂效率的最佳契机。因此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中的错误,树立学习信心,同时巧妙地利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5-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5.057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节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板演,一共做了五道题,最后一道题做错了,于是本来安静的教室里立刻嘈杂起来,“老师,他写错了。”“老师,他没做对,我来吧!”站在讲台上的学生羞愧难当,低着头红着脸不说话了……庆幸的是这位教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将错就错”,让学生说出错误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主动改正了错误。此后,他在课堂中表现得更活跃了,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这位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了学习中的错误,树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巧妙地利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正视错误,树立学习自信心
小学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学生每天都接触新的概念,新的题型,新的解题思路,在这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一件很正常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惧怕错误,因为错了就会招来父母的训斥,同学的嘲笑,甚至教师的惩罚,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许多学生学会了掩盖错误,不懂装懂,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错误,适当地给他们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差错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相同,错误不可避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让学生勇于面对错误。教师还要静心倾听学生说出他的理解,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引导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让学生正视错误,才能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巧用数学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积累错题,树立错误资源意识
小学数学虽然简单,但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出错在所难免。为了让学生以后不犯类似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错误资源意识,每一位学生准备专门的纠错本,积累错题,经常翻阅,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三年级数学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后,学生很容易混淆出错。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那么知道周长和长,宽怎么算呢?这就需要我们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变化一下,即宽=周长÷2-长,其他公式亦然,这样整理在纠错本上,常常复习,就会牢记于心。
(二)“制造”错误,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错误资源不仅仅指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可以适时“制造”错误,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很轻松地就能掌握区分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即用年份除以4,不能整除是平年,可以整除则为闰年。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但是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所以说这种计算方法对于整百年的计算并不适用,而是直接让学生说说1900年是什么年,学生计算后会肯定地说是闰年,为了验证,教师打开万年历,却发现1900年的二月只有28天。当然此时的学生内心充满疑惑,是教师讲错了还是万年历出错了?可见教师“制造”错误,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捕捉错误,解决学生混淆问题
学生课堂或者作业中出现错误,经常听见学生或者家长说太马虎、太粗心。实际上马虎粗心最多丢两分,如果超过两分,那就不是马虎粗心,而是对这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或者作业中的错误,看似粗心,实则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例如:三年级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要求学生作图:“下面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请你在格子纸上分别画3个不同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方形。”面对这样的题型,有的学生是画了三个长方形,但是三个图形都是一样的长4厘米,宽3厘米,只不过是方向变了而已。这虽然是一道作图题,但如果教师善于捕捉错误,就会发现这个错误是因为学生对( )×( )=12,还是不熟悉,他们都知道3×4=12,2×6=12,但忽略了1×12=12,如果教师把这个知识点讲清楚了,以后遇见类似的题型,学生就会不再混淆,就能轻松解答了。
(四)分析错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纠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将错就错,以错促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了三位数除法后,进行练习,“要使□38÷6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许多学生随便填了7和3等,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错误原因,经过认真审题,发现填的是“最大”和“最小”的数,那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怎么找,有什么规律?经过师生的认真分析,找出规律,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分析、探究等解题能力,也提升了课堂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错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要树立错误资源意识,重视学生的错误,适时“制造”错误,捕捉错误,分析错误,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让错误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彻,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倪玲.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4(5).
[2] 杨大花.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教育教学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