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初探

2019-01-10王伟

学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算法

王伟

摘 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对于其掌握数学知识,领会数学原理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心智实现良好的发展。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计算教学方式实现对小学生计算水平的有效培养。文章从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于算法的掌握、注重采取习题练习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关注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三个方面就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5-00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5.055

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当中,主要的教学宗旨便是通过授课教师进行的系统的数学知识讲解以及组织学生进行操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通过对小学生此项能力的持续培养,使其实现对科学计算方法的掌握,从而能在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借助对学生计算能力的科学培养,将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提高,记忆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实现思维水平的跃升,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破解数学系统的乐趣,使其逐渐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于算法的掌握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小学生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习惯于感性思维,即直观地看待问题,但却缺乏透过现象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考虑到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这便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以便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正确路径。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借助同教学知识有着内在关联的感性教学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由此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学计算能力的逐步提高,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例如,教学竖式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于算法有一个清晰的掌握,教师采用了课堂操作活动。比如48÷2,可以借助学具——小棒来进行操作。请一位学生到展示仪上边说边分小棒: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先从十位算起)再分的什么?(单个的,即再算个位的)。这样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活动。教师的不断追问与引导,能及时帮助学生沟通具体感知和抽象叙述之间的联系,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实现对算理的意义建构,进而理解算法。

二、注重采取习题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对于计算教学来说,习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对于学生算理、算法的掌握和运算的熟练度的训练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能使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习题训练达到提高其计算水平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分层习题设计的方式,保证习题难度能够精准地覆盖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同时也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习题来完成,使学生产生兴趣。小学数学课教师在设计习题之前,应当注重确保所设计的习题能够紧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这样将大大提升学生完成习题之后的学习效果。如我在为学生讲解除数为小数的除法知识时,便设计了专门的习题内容: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和为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练习,这种习题便使学生在巩固了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对数学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另外,小学数学课教师应当将学生经常出错的数学习题进行汇总统计,隔一段时带领学生进行错题练习,让学生领会到自己解题错误的原因,从而不会在日后解题过程中再犯相同的错误,也达成了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要避免大搞题海战术,因为这样的做法极易导致学生因为需要应对大量的数学习题而产生疲惫感,学生的思维敏锐度也将下降。教师应当注重对习题数量的控制以及对习题质量的提高,并设计多样化的习题形式,如趣味数学题、生活数学题等,以便让学生在完成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产生新鲜感。

三、关注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计算习惯对于学生计算准确率和计算速度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有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看题、审题,能够确保学生审题准确;认真思考,確定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计算过程准确无误;认真计算,书写工整,尤其是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集中精力,条理清晰,有利于保障学生的计算题目得分;认真检查,计算完之后认真验算、改错,能够确保计算的正确性。习惯本身就非一日形成,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统一办法,统一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当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以后,教师会发现,计算变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学生计算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计算教学也更加高效。

总之,小学数学课教师在如何实现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高这个问题上,必须立足于学生本位主义教学指导理念,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设计习题,以调动学生完成习题的积极性,并且要注意避免布置过多的习题给学生,而忽略学生在完成这些习题过程中会产生消极情感。唯有如此,方可以让学生有信心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习题,并通过习题训练的过程获得自身计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江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J].华夏教师,2012(12):108.

[2] 余夕凯,刘娟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7(1):55.

[3] 雷美琴.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J].新课程(上),2011(1).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小学数学算法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一种改进的整周模糊度去相关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