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NBA的“球场经济学”
2019-01-10梁海明
环球时报 2019-01-10
梁海明
进入NBA球馆,最大的体会不仅是能近距离一览球星们的风采,还能全方位观察美国最具有全球标志性的集文化、娱乐、体育为一身的“球场经济学”,这也是作为经济学者的笔者非常期待的。毕竟NBA能动辄为球员开出千万美元的薪水,可不是仅靠转播受益和广告收入就能填平的。
当地时间1月5日笔者来到费城76队的主场观看主队与达拉斯独行侠的比赛。据笔者观察,所谓的“球场经济学”,在球迷还没进入球馆时就已施展“魔力”。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度,基本上出行靠汽车,因此,许多地方停车免费。但76人主场的露天停车场却要收取非常昂贵的停车费(每辆车约20美元)。
当天球赛在美东时间晚上7时30分开赛,这让许多球迷选择在球场内解决晚餐。在76人主场,一份简餐需花费15美元以上。据观察,在这座能容纳2万人的球场中,有超过50%的人在座位上用餐,这就意味着单个比赛日至少有13.5万美元的饮食收入。
为吸引球迷更多的来到现场,主场的拉拉队员每到暂停时间都会出来与球迷举行各式互动来增进现场感受。当然,想要拥有嘉年华般的观赛体验还需付出价值不菲的球票。作为东部新贵,76人的球票从五六十美元至逾1000美元不等。通过笔者的粗略计算,当晚比赛,现场可见的收入(门票、停车费、饮食、纪念品)最低在200万美元以上。76人队一个赛季有41个主场,意味着有超过8000万美元的球场收入。根据统计,76人在上赛季的总收入1.4亿美元,可见球场经济学才是NBA球队安身立命的法宝。NBA也通过“3K”(look、hook、book)让观众欣赏、上钩、购买,进而推广其文化和产品,堪称“先得人心,再卖产品”的商业典范。▲(作者为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