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责任 再创行业辉煌
——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2019-01-10
三峡大坝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的沧桑巨变,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也见证了我国工程咨询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进程,见证了广大咨询人无私奉献的奋斗和辉煌。
改革开放使工程咨询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我国的工程咨询是随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实行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工程建设项目的咨询服务是在政府统一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此时的工程咨询单位主要是附属于各行业部门主管的工程设计院所。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是由不同形式的项目筹建机构自行承担,少数特殊项目的部分前期工作(主要是工艺技术方案编制和经济技术分析)则委托各行业部门主管的设计单位承担;而项目建设的管理,则主要是采取派驻施工现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方式来实施。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前期工作主要围绕设计任务书开展,工程设计单位承担着建设前期工作论证任务,为项目决策服务。此时还没有产生“工程咨询”概念,只做其事,未见其名。
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资、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快速增长。这类项目普遍采用可行性研究制度开展项目决策工作,因此引发了大量对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需求。198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颁发〈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的通知》(国发〔1981〕12号),规定“所有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都要参照本条例附录的要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国外工程咨询的范畴,因此,国内出现了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专门为利用外资、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提供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的工程咨询公司。1983年10月,国家计委印发《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基本建设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前,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为工程建设提供设计文件”,“设计单位要承担和参加建设前期工作,根据主管部门提出的委托书进行可行性研究”。
1986年,国务院决定新上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大型项目的设计,都要先由国家计委委托有资格的咨询公司进行评估,然后再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决定是否纳入国家计划。自此,建设项目“先评估、后决策”的投资管理制度正式形成。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包括规划咨询、项目咨询、PPP咨询、工程监理、招标代理等在内的各类新型咨询业务大量涌现,国家加强了对工程咨询行业的管理,工程咨询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的成立,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我国工程咨询业成为一个重要行业。
1994 年4月,国家计委颁布了《工程咨询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工程咨询内涵、业务范围和内容,界定了工程咨询单位为“从事工程咨询业务、具有法人资格和资格认定单位颁发的工程咨询资格等级证书的企业、事业单位”,对工程咨询单位实行资格等级制,规定了若干行业管理的具体要求。这是工程咨询领域首份纲领性的行业管理文件。1997年5月,国家计委又印发《工程咨询单位持证执业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工程咨询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咨询市场行为。
1996年,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代表中国工程咨询行业加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菲迪克),开始组织翻译大量的菲迪克文献,国内外工程咨询企业交流沟通平台正式搭建,中国工程咨询业与国际工程咨询业实现接轨。
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对工程咨询行业的监管,注重构建与完善相关监管体制机制,并通过立法形式规范行业发展,陆续颁布了一批工程咨询行业重要法律、法规。201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工程咨询业2010-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总结分析了行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目标、重点、主要任务,工程咨询业务与行业市场行为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咨询业务走向成熟阶段,为加强行业自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工程咨询业迎来了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后的新时期。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放开工程咨询单位市场准入。这是工程咨询业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工程咨询业务走向开拓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中国工程咨询业始终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相同步,始终站在国家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建设项目无不凝聚着工程咨询从业人员的智慧和汗水,那些关系国计民生、为世人瞩目的重大项目和“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沪高铁、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探月工程、大飞机项目、“天眼”工程以及中白工业园、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已经成为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的名片。
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行业规模稳步扩大,专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培育了一批品牌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咨询企业。目前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备案的工程咨询单位超过1万家,其中取得甲级资信评价的单位有1381家,登记的咨询工程师(投资)大约7万人。
产业链加快向高端迈进。工程咨询智库建设取得突破,战略性、前瞻性重大专题研究和规划编制的能力不断提升,许多政策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采纳;投资决策咨询能力巩固提升,服务投资建设项目的产业链进一步完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理念进一步形成共识并积极推进;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兴业务不断涌现,成为工程咨询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2年,工程咨询业列入国家鼓励类的产业目录和《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将工程咨询业列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2017年11月,《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出台,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各项鼓励和支持工程咨询业发展的政策红利正在得到释放。
行业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工程咨询业务快速增长,在巩固亚非等传统工程咨询市场的同时,成功进入了中东、欧洲、美国和南美等地区工程咨询市场。自菲迪克(FIDIC)2013年开始组织工程项目奖评选以来,6年共颁出奖项145个,中国共有61个项目获奖,占到总数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获得杰出工程项目奖21个,优秀工程项目奖40个,连续6年全球第一。这足以说明中国技术、中国质量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中国正在实现由建设大国向建设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
在未来征程上,工程咨询业的使命和责任更加艰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经济建设上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要靠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来保障,这为工程咨询业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工程咨询正在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高度重视工程咨询业的发展。近年来,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取消资质、放开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一系列政策,以颁布《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为标志,加快推进工程咨询行业改革,基本明确了工程咨询行业管理的主要思路:政策引导、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我们要以提高工程咨询服务质量为目标和重点,规范行业运行,加强自律管理,提高行业服务能力,推动工程咨询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我们要不断推进工程咨询业理念创新。在继承传统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密切跟踪科技进步最新进展,善于发现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需求,勇于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工程咨询的各环节各领域,不断推进咨询理念创新,从而使工程咨询的引领作用得到体现。
我们要不断推进工程咨询业业务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程咨询业务创新是行业发展面临的根本任务。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工程咨询综合优势和专业特长,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发挥专业智库和高端智库作用,出成果、出精品,拉长咨询价值链,提升行业影响力。要主动适应政府“放管服”改革和企业投资决策的新需求,为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努力做专、做深、做精,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
我们要不断推进工程咨询业手段创新。要以建立行业统计体系为抓手,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咨询服务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创新变革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在业务开发、组织方式、资源配置、信息采集、过程控制等方面实现重塑再造。
我们要不断推进工程咨询业体制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一批具备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一批特色比较突出、细分市场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机构,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取长补短、平等竞争、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多元化市场结构,不断增强行业活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新时代的中国工程咨询业一定要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迈开国际化步伐。要加快总结提升我国工程咨询标准和技术规范,参与、引导国际规则制定,强化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积极推广中国工程咨询技术标准,树立咨询品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不断增强中国工程咨询业在国际业界的话语权,为确立中国工程咨询业应有的国际地位而继续奋斗。
新的时代方位,新的历史起点。四十年改革开放风云激荡,成就斐然。新征程上,风帆高悬,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继续书写中国工程咨询业新的辉煌篇章!
兰新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