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与前景

2019-01-10

中州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评价

黄 帅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高校开设体育普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提升广大青年学生情操高尚、身心健康、自信沉稳、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使青年学生们会创造、懂生活、强健体、知审美。这篇文章就是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与前景展开分析。

1 现状分析

1.1 教学观念急需提升

在高校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主要是为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教学焦点围绕学生的运动能力展现,而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

1.2 教学内容老套陈旧

在高校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固定教材,侧重于体育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授,普遍认为学习规定的学科知识技能是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以较高负荷的训练活动代替了生动活泼、多元有趣的教学活动。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技术性强而趣味不足成为了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一大弊端。新兴的具有时代性和实际功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难以进入广大高校的体育教学课堂,而一些陈腐老旧、教学效果低的教材还在继续使用,综合来自各方面的消极因素,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1.3 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机械守旧

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自前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具体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现在来看, 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明确,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老套,不重视学生不同个体之间的明显差异,这样施教,使学生的体育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且已经明显不适应新时代的高校体育课堂。许多高校一线体育教师早已意识到这种教学困境,也积极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新兴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不易很快转变,在教学过程当中同样存在重形式轻实用的情形,具体体现为重教授而轻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把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放在教师教授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上,同时不断研究攻关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研究。

1.4 教学评价、测评指标过于简单

当前高校体育课的评价指标强调对学生掌握体育体能和技能发挥的评价,强调单一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绝对化的终结性评价,强调定性、定量和结果性评价。反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感受、互动等没有明显关注,对不同学生的身体机能、个体差异、学习效果、积极参与、身心健康和机体适应性等都过于忽视。

2 前景展望

2.1 课程教学理念亟待改变

众所周知,“健康第一”不仅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更应该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广大学生是自主体育学习的主要个体,体育教学课程标准应积极强调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 聚焦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突出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与严肃活泼的师生关系。我认为严肃活泼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重要前提,更是学生获得愉快体育学习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愉快和成功和情感体验,这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关键所在。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最新定位、最新理念,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要关心关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体育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体育课程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健身习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2.2 体育课程内容需要创新发展

新时代,体育课程新理念突出了学生是体育学习主体这一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 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一位青年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释放爱与包容,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师的师德师范,体育教师尊重体育运动技能差的学生,尊重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当然,对于在体育课堂上有突出的运动技能表现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也要正面的、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这种把学生当做体育学习的主体,体育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和以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会促使把学生身体、生理的全面发展放在体育教学的首要地位。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建立了新型的体育课堂,师生关系也从知识技能的简单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引领者、促进者;由教师为主的课堂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亦师亦友关系。这些积极转变使得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体育教师和青年学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2.3 高校体育课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 应该以人为本,应该接地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机动灵活运用各种体育教法和学法,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师和青年学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互助过程。高校体育教师要处理好体育知识传授与体育运动能力培养的关系,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在自主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体育技战术的能力。在体育学习中, 重点培养学生们独立解决体育运动技术各类问题的能力, 在体育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沟通互助的能力。通过体育课示范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并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体育知识,还要帮助指导学生学懂会用体育知识。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自觉体育学习的兴趣, 更要教会学生自主体育练习的方法。

2.4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体系要积极转变

由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转变,体育课评价体系也必然要适应其转变,在评价学生时, 要从以往关注学生的学习差距和不足, 积极转变为发现并肯定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成绩和优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四个重要理论依据:一是国家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不要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二是体育课程评价是检验体育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工具;三是体育课堂评价必须体现关注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本原则;四是体育课堂要积极树立健康教育、快乐体育的理念。因此,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最终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个基本属性。把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成一个目标管理体系, 用不同层次的目标来引领学生的学习,使广大青年学生能达到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教学目的。

体育课程评价要注意突破结果性评价并且积极淡化过程性评价的现实状况。要积极强化评价的激励、奖励功能,要特别淡化其分类和选拔功能, 要着手从课程体系基础上建立全新的体育评价指导思想, 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和尺度积极转向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和综合性的质量评价标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发展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其独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优秀的心理素质。由于教学目的的多元化,我们在评价中要建立起一个清晰明了并能使广大学生们看到自己成绩从而激励自身可以自发自觉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科学评价体系。

最后,在体育课程的评价过程中, 我们要关注大学生们的具体个体差异,强化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方式,积极淡化结果性评价内容。要促使体育课堂学习评价效果达到体育教师与学生双赢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