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混交林树种配置分析
2019-01-10郑英达
郑英达
(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 110036)
营造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或栽针保阔形成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培育速生丰产林分的重要措施之一。从红松天然林的林分组成和结构来看,大部分是与阔叶树以及云、冷杉等混交构成茂密苍郁的复层林。如以分布广、地位级较高的椴树红松林为例,一般阔叶树组成占20%~40%,出材量达300~500m3/hm2,这类混交林由于具有一定数量的阔叶树和灌木层,其枯枝落叶量比红松纯林多,而且分解快,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蓄水保土性好,这对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危害,均能起到良好效益[1-3]。
1 人工混交林
营造红松人工混交林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阔叶树种和考虑适当的混交方式,以期达到针阔叶树种相互促进,共同生长。
阔叶树种必须因地制宜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立地条件的不同来选择。如在沟塘两侧和平缓湿润的坡地宜选用核桃楸、水曲柳在山地阴坡、半阴坡的中下部,土壤肥沃湿润的地方宜选用紫椴、黄波罗;在山地阳坡、半阳坡宜选用桦木、色木、西伯利亚赤杨等树种。据辽宁省森林研究所数据显示,核桃楸栽在沟塘两侧,9年生树高2~3m,地径5~8cm;栽植在平缓湿润地上的水曲柳或尖叶花曲柳8~9年生树高1.5~2.0m,地径3~5cm;紫椴栽在阴坡、半阴坡中下部土壤肥沃地方,8年生树高1.5m,地径3~4cm;西伯利亚赤杨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阳坡和阴坡地均可栽植,8年生树高5~6m,地径8~10cm。
就混交方式来说,由于红松幼龄期较阔叶树种生长要慢,不宜采用一般的隔行或隔株混交,而应以带状或团块状混交为宜。带状混交时红松带要宽于阔叶树带,为了避免阔叶树抑压红松,影响红松幼树生长,在两者之间行距可稍大,或在其间栽2~3行灌木,也可先栽红松,过2~3年再栽阔叶树种。红松和阔叶树种混交的比例,应视阔叶树种生长快慢不同而异,如混交早期速生性的阔叶树种可采用8红2阔,混交一般或生长较慢的阔叶树种则可采用7红3阔或6红4阔。
由于阔叶树种一般具有分权多而早的特点,既难获得圆满通直的干材,又易影响红松幼树生长。因此,混交后,应加强对阔叶树的抚育管理,实行平茬和修枝,使其干形挺直,以利于与红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达到稳定、速生丰产的目的。
2 栽针保阔培育混交林
栽针保阔是利用阔叶树天然更新的能力,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这种培育混交林的方式,近年来在生产上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辽宁省实验林场利用此种方法,培育成混交林的面积已达上1000hm2,其中培育成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的是采用林冠下造林、保阔栽针和改造留树。
2.1 林冠下造林
在要改造的阔叶疏林地里,见缝插针栽植红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揭盖”(伐去上层阔叶树),利用阔叶树天然下种或伐根萌芽,形成混交林。如辽宁省实验林场大千字号西岔南山,是一块“揭盖”后6年生的针阔混交林,在1000m2的面积上有红松155株,占总株数的74%,阔叶树54株,占总株数的26%。阔叶树中除11株是“揭盖”当时留下来的以外,其余全是“揭盖”后出现的。红松10年生树高3m,平均胸径3.9cm,阔叶树5~7年生,树高4m左右,平均胸径4cm左右。
2.2 留阔栽针
在疏林改造或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时,保留有培育前途的阔叶幼树,其间栽植红松,形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如辽宁省实验林场地车沟工区南山,疏林改造时保留2m以下的柞树幼树,其间栽植红松,9年后调查在1000m3面积上有针阔叶树355株,其中红松231株,占总株数的65%,柞树和其它阔叶树124株,占总株数的35%。阔叶树平均树高4.0m,红松平均树高1.3m。
2.3 改造留树
在改造低质林分时,均匀地保留胸径10cm以下的有培育前途的阔叶树,其间栽植红松,当保留的阔叶树长到一定粗度时,采伐利用,依靠天然更新形成针混交林。如辽宁省实验林场大千字号西岔在改造柳林中,在1000m2保留11株胸径10cm以上的阔叶树,其间栽红松300株,7年后调查结果是,保留红松250株,平均树高0.83m,比林外同龄人工红松林的平均树高低22cm,但其上层保留的11株阔叶树生长很快,其材积由作业当时的3.3m3/hm2增加为12.0m3/hm2,目前林内普遍长起了阔叶幼树,在林冠下形成了针阔混交林。
结合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溪市林业科学斯究所和宽甸县白石砬国营林场等单位的研究数据,在辽宁省东部宽甸县白石砬子阔叶红松林区也进行了对比试验,除了在小面积皆伐迹地上用栽针保阔的方法外,还在红松林的次生阔叶林中,通过择伐,在林下人工营造红松,诱导形成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采用这种办法建立许多实验林,在异龄复层的阔叶次生林中,伐除所有无培育前途的林木(不受郁闭度和保留株数的限制),尽量保留目的树种优良的中小径木,第2年春季,用红松、沙松大苗造林。造林后抚育4次,即前3年每年1次,第5年再抚育1次。全部割去杂草、灌木、蔓藤和非目的树种的阔叶树梢萌芽条,保留优良的阔叶幼树。根据第2次择伐量前的调查,实验林11年间林分材积生长量为41.6~54.8m3/hm2,而对照区仅26.9m3,前者比后者提高了林分生长量1倍左右。栽植的红松11年后平均高为2.22m,平均胸径2cm,较皆伐全光下营造的红松,干稍矮,径稍细,但长势好,没有发生红松疱锈病。可见此法是改造次生阔叶林,提高林分生产力,诱导形成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的有效措施。
3 结论
总之,栽针保阔培育成红松针阔混交林采用何种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宣,因势利导,合理安排树种之间相互关系。控制好上层林木的采光时间,以免影响红松幼树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