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思想,大地才能万物奔流
——说说材料作文的立意
2019-01-10武健
□武健
我们常说“审题立意”,习惯于把“审题”与“立意”并提,那是因为两者的重要性相当。而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之中,也很难把“审题”与“立意”完全分隔开来。
如果说,审题是为了解决在什么范围内写的问题,那立意就是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的范围与方向明确了,就可以不跑题不偏题,接着就要解决文章如何立意了。
一、要在求准
立意的准确与否,与审题直接相关:审题正确,立意才不会出错;审题偏误,立意也会跑偏。我们以下面这则作文题为例:
【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存在
熊培云
你睁开眼睛,星星有了光
你迈开双腿,森林有了路
你采摘玫瑰,风中有了爱情
你想象,天堂有了四季
你是你的宇宙,最古老的王者
你感受,生命从此有了时间
你思想,大地从此万物奔流
你归于寂静,世界再无消息
请以《你思想,大地从此万物奔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某高中招生考试的作文题。“睁开眼睛”“迈开双腿”“采摘玫瑰”“想象”,就会有“光”“路”“爱情”和“四季”。世界是你的,你应该是你世界的主宰。但需要有眼光,有行动、有情怀,有理想。生命的流动,是需要我们的感悟与感受;大地的涌动奔腾,需要我们思想。否则,万物沉寂,你的世界也失去了活力。
《存在》是一首有情怀的诗,“你思想,大地从此万物奔流”是一道有情怀的作文题。
很明显,诗句中的“思想”是一个动词。可不可以换一个词“思考”?从现代汉语的惯常用法上看,既然这一句需要动词,应该是“思考”更合语法规范。那诗人为什么用思想呢?我们除了可以用“活用”来作用法上的阐释,有没有其他的理解?
思考,是人的思维动作。我们可以说,“一道难题,容我思考一下”“一个现象,引发大家的思考”。这是人思维的一种动态呈现方式。而思想,是有别于思考的。
思考,才能有思想。思考是抽象意义上的行为,思想是思考可能产生的结果。思想,是思考结果的集成。具有体系化、相对完整、有别于平俗的一种个性化的认知,对社会的反思,对自我的认识,对是非的判断,对历史与政治的敏锐。诗人在诗歌中强调“思想”而不用“思考”,或许正是表现了对个性觉醒、独立民主、明晰思辨、有情怀、有责任、熟知历史、认清当下、展望未来的一种人、一群人、一类人的期盼。
这样一比对,我们会发现,“思想”活用为动词,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审题的过程,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而立意,就是要展示出你对问题的思考,你独到富有个性的思想。
这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会出现两类问题:
一是不能认清材料中的“关系”。有同学说,这是篇命题作文,哪有材料?有,就是题目。“你思想”和“大地从此万物奔流”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思想”是“大地从此万物奔流”的条件、前提,没有思想,就没有万物奔流;“大地万物奔流”是“你思想”的结果,可能是主观努力的目标,也可能是客观产生的结果。很多同学只盯着“你思想”,通篇都从“思想”来做文章,这就偏了。
二是没辨清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提供熊培云《存在》全诗,只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目这句诗的含义。全诗不是材料,作文要求上也没有根据以上材料来审题立意。会有一小部分同学,只抓住全诗来审题立意,结果与题目游离甚至毫不相干。这种审题上的错误不该犯。
二、贵在求新
立意的新,是立足于普识上的新颖,不是偏难怪刁。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好朋友李响和你一样,都将迎来高三的学习。除了学校的安排,他爸爸还给他报了课外辅导班、竞赛班……整个暑假安排得满满的。李响不满意爸爸的专断,与爸爸发生了争执,并向你诉苦。
作为好朋友,请给李响写一封信。
这是我给刚入高三的同学布置的作文题。我想设置一个大家熟悉的情境,因为大多数人会有相似或相同的体验。我更想让高三的同学能从陈旧的话题中说出新意来。
这则材料,至少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问题。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也有其主观的因素。父子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缺少应有的尊重,就容易产生矛盾。传统文化中的“父为子纲”虽说早已湮灭了生存的土壤,但影响还在。
二是角色转换问题。家庭中的孩子的成长,有时会被父母无意识地忽略。在他们的脑海中,依然停留在乖巧,听话,唯父母之命是从的孩童状态。而父母作为家庭的主导,地位意识、指挥意识等难以割舍。子女的生理与心理上的成长与变化,会倒逼家庭秩序的再调整。这种调整,往往是不顺畅的。
三是换位思考问题。面对矛盾,我们需要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来审视一个问题,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与感受。父亲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时间安排得太紧,会不会学习压力过大,是不是完全把所有时间都填满,能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率。儿子也可以从父亲的角度去考虑,关爱自不必说,有没有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憧憬?会不会有对前途发展的担忧?是不是把父母当年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学习压力过大的同时,父母的生活压力是不是同时增大?
四是对于当下学习大环境的反思。一味地提前抢跑,初中学高中,小学学初中,幼儿园开始学小学,这样合不合理?有没有问题?一味地靠抢时间,势必牺牲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大家都打消耗战,恶性循环下去,有没有最终的胜者?全民参与到教育的恶性循环之战,谁之过?
五是解决矛盾的策略问题。面对李响这样的处境,作为朋友,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样的解决策略?该如何既能让自己免于深陷无止境的学习竞赛中,又能取得父亲的理解与支持?
如何才能有新的立意?从这一则作文题上我们可以获得一点启示:新颖,往往是从陈词滥调的土壤中长出的新芽、开出的鲜花。什么是陈词滥调?就是我们不喜欢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空话,就是像《进学解》第一段中充满“正能量”的套话。新颖应该是表达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看法,而不仅仅是吐槽;是对形成这种困境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抱怨;以有相同处境的好朋友的身份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建议与评判,而不仅仅是和稀泥。
有些同学能较好地在劝说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进行较为合理的解忧。有些同学仅站在某个角度,片面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或者片面强调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这样的表达不能说没道理,但道理绝对不止于此。
三、难在求深
一般说来,我们不赞成在审题立意上一味地求深。过深的立意,有时远离材料的范围,甚至与材料背道而驰。但缺少深度的文章,往往经不住推敲,也不耐咀嚼。
【作文题】
(1)网络流行词“佛系青年”,指的是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他们的典型语言是“都行”“可以”“没关系”等。
(2)19世纪意大利作家、政治家朱塞佩·马志尼说:“青年人啊,热爱理想吧,崇敬理想吧。理想是上帝的语言。高于一切国家和全人类的,是精神的王国,是灵魂的故乡。”
以上文字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角度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佛系”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2017年开始“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佛系”关注的是自身,看淡的是功名利禄。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传统,这样的生活态度是有渊源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很好地诠释了“佛系”思想的本源。或许我们可以说,“佛系”是一种独善其身的为人处世方式。从这一点上看,无可厚非。甚至在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以“佛系”的心态面对挑战,淡化功利,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调节方式。
儒家“独善其身”的前提是“穷”。青年为何趋于“佛系”?或许是职场的劳累,或许是事业的挫折,也可能是学业上的失落。以“佛系”之心面对,可以缓释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有可能是竞争的压力、生存的困境、创业的艰辛等一系列不利于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佛系”现象的产生。
那我们为什么要警惕这样的现象呢?问题出在哪儿?在“穷”。
第一,从个人处境上看,“佛系”青年往往不“穷”,不存在走投无路,更不应该衣食不保。相反,大部分所谓的“佛系”是这个社会的中产阶级。第二,对于个体而言,可能是短暂的困难,也可能是真的走投无路。但“佛系”成了一种风气与时尚,就有问题了。一个简单的假设就可以找到问题的实质:如果所有的青年都“佛系”,那这个社会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了。
作为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压力,还有社会的责任。你也“佛系”我也“佛系”,那谁来维系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的运转呢?当然,如果从流行的角度来看,所谓“佛系青年”或许只是年轻人的自我标榜,有时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非年轻人走向衰落的标志。作为一种时尚或许很快就从流行的前线中消失。
那会不会有这样的“佛系”,一方面看淡名利,另一方面又积极进取呢?落实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既有佛家道家的无欲无求,又有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并行不悖。
当下的中国,物质上的富裕有时已经超过精神与文化的发展步伐。物质富豪与文化乞丐结合体的产生就属意料之中了。如今的年轻一代没有传统的负担,生长于蓬勃发展的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全球视野。但同时,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本应经受的锻炼被父母和长辈的呵护排除了。资本积累、一夜暴富实现于父母这一代,而孩子不知道挣钱的艰辛,享受社会而不是创造社会,也不知道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处理人际冲突。所以,这样的年轻人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工作为了什么、创业打拼为了什么。因为物质上的人生目标长辈已然完成,精神上的人生目标却很难在如今物质化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对于青年一代来说,人生到底应该干什么,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奋斗,即使放弃打拼,一辈子也会衣食无忧,何必撞个头破血流呢?于是就像蜗牛一样,碰到障碍头就缩回去了。
“佛系”为什么让我们警惕?一是不能使其成为一种普遍性,不能泛滥。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只有一个。所以我们一方面钦佩他的高洁与不屈,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安享众多所谓“久在樊笼里”却没有维系社会运转的官员。如果大家都做“陶渊明”,那就是一场社会的灾难。
二是不能使“佛系”沦为负面的人生态度。负面情绪不可能帮助你的人生,能帮助你的一定是正面情绪和自我奋斗。负面的情绪一旦扩大,那就会带来社会隐患。年轻人可能对一些事情不满,会有些‘丧’,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你要做事,小到对家庭,大到对国家,不能什么都无所谓。如果这种心态过度流行,年轻人奋斗拼搏的精气神不足,社会如何发展?
分析到此,第二则材料为什么要谈及理想,为什么要强调“高于一切国家和全人类的,是精神的王国,是灵魂的故乡”,就不言自明了。
立意如何才能有深度,有分量?思想不能缺位。思想从哪来?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审读,把材料中的问题带入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多角度地审思。其次还要注意,基于群体,立于社会,视野才能阔大;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思考才能深远。
【佳作show1】
你思想,大地从此万物奔流
颜伟成 南京市中华中学
当下社会,真正的拥挤不在上下班时间的公交地铁内,不在春节前的出城快通道、跨省高速公路上,不在寒暑假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而在巨大繁杂的信息包围了我们,侵蚀了我们、左右了我们。
科技的飞速发展便捷了个体几乎所有的信息需求,异曲同工的搜索引擎中输入任何你想知道的东西,它都会在一瞬间内“慷慨答复”。在网络发达的当代,电脑的筛选计算能力让人脑变得无所事事,思想似乎也毫无用武之地了。
天真无邪的儿童可以在吃喝拉撒中欢度快乐的童年,黄发稀齿的老人可以借提笼遛鸟打发平淡的时光,那我们这些正当年的人怎么打发时间呢?于是乎,在公交、地铁上能够阅读、思考的“清流”变得越来越少了。几乎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做了“低头族”,仿佛一方小小的屏幕俨然成了他们的整个世界。我从他们的眼中读不出些许思想的奇妙火花。
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在地铁上》中的一句诗“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描绘的正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可悲画面。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究竟该喜该忧?
恐怕忧多喜少!
手机屏幕跳出的快餐文化、朋友圈分享点赞的心灵鸡汤、看似有理其实无味的垃圾信息几乎把我们的生活空间填满。休闲,本来指生活余暇时不同方式的休息和娱乐活动;现在只有一种,就是玩手机。大数据时代投其所好的推送,不像是一种宠爱,更像是一种谋杀。长此以往,锈蚀的脑袋最终只会成为饱受杂流思想侵蚀的一块腐木罢了,我们又有何资本立于地球生物圈的顶层?这样想来,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会不会是二十一世纪之后人类普遍精神状态的一个速写?
海德格尔认为,思维的活动,怀疑一切的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不论是理论界如马克思、恩格斯一样的先哲,还是文学虚构中掐指一算胜过千军万马的诸葛亮,人类文明史始终离不开思想,离不开思维的活动。
考试把我们刷成了机器,手机把我们刷成了弱智。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思想特征,在现在乃至未来或许会离我们渐行渐远。一旦人类的思想悄无声息,那我们脚下的大地也会再无消息。
庞德《在地铁上》全诗只有两句,第二句是:“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那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佳作show2】
你思想,大地从此万物奔流
张轶伦 南京第十三中学
“陛下,叛军已至,请您速速点燃烽火,号召群雄勤王!”杨君回望那宠物狗一般瑟瑟发抖的内侍,叹道:“真是没用的东西!”双唇轻触,雅音绕梁,袅袅不绝。
内侍缩着脖子,却没敢再说话。“朕真龙天子,斗权臣,平蛮夷,镇天下,出生之日紫气东来数日不散!又怎是这些刁民叛乱所能撼动?那诸王与猪王何异?尽是些吃里扒外的家伙,还勤王,我看是擒王吧!”杨君怒上心头,浑然没有发现身后的内侍正在缓缓消散于无形,外面嘈杂的喊杀声全都归于寂静。他蓦地愣住了,这是怎么了?只是尚未思考出答案,世界便在一片寂静中化为虚无。
“第15612号测试者杨军,请您带好您的随身物品,欢迎下次光临‘造梦工厂’。”
走出仿佛管道扭曲而成的工厂,尚未产生恍如隔世的感觉,便被几个嘻嘻哈哈的同伴围了起来:“如何如何?这家公司可是能发掘出你脑袋里的各种记忆来让你做个好梦哦!”“果然如此,确实蛮不错的。”“你梦到了什么,难不成是……?”
听着好友之间轻松的玩笑,杨军却一点轻松不起来:“脑袋里的各种记忆吗?可我却一点也不记得我有过当皇帝的记忆啊,难不成是机器出错了?不,这么说也太武断,也许是哪天我看的肥皂剧吧……”思至于此,杨军放松下来,刚想加入好友们的谈笑,却发现他们都木雕泥塑般定格在刚才的地方,身体渐渐泛出灰色。“这又是怎么了?难道还在梦里?恐惧在死亡前一刻降临,世界先是静止,继而化为齑粉。
四维之外,项目主管杨钧右拳重重地击打着仪表台:“又失败了,明明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千百次的测算与验证了,为何复制不出一个完整的思想?”在即将毁灭星球上完成人类的星际平移,是几乎完成的伟大工程。更适宜人居的X系B星球的前期殖民已然结束,但平移上的最大困难不是身体,是思想。前期到达B星球的殖民者徒有人身,因无思想而形同走兽。大限将至,若再完不成思想的星际平移,没有灵魂的B星球只能成为人类的终结之地。定了定神,杨钧开始了第15613次试验。突然,微弱但清脆的碎裂声传入杨钧的耳中,望着穹顶上方的裂缝越来越大,杨钧大惊失色:星球的毁灭已然来临。没有了思想,也就没有了人类……
地球,精神病院,护士火急火燎地向医师求助:“15612号又发作了……”患者杨珺,据说是位哲学家。
【佳作show3】
你思想,大地从此万物奔流
姚曼祺 南京市中华中学
机会无处不在又无处存在,你总在寻求一个“机会”却四处碰壁。你说你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哪有空去思想?
快节奏的今天,被动的追赶,持续的拼搏让人亢奋;无休止的竞争,高度紧张的工作学习常态让人失控。消极的态度随之产生,破坏的欲望也与日俱增。转移怒火,将手边的一切,无论是价值不菲的物品,还是曾经最珍爱的人,用力一掷,看他们粉碎,仿佛焦虑与忧愁也一并灰飞烟灭;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与众不同而产生冲突,人们渐渐地学会封闭自己,选择性地忽略事物的一部分,做一些只属于自己的事。
物质享受日趋奢华的今天,思想却与我们渐行渐远。发泄出来的愤怒、哀怨、狂喜是无须经过思考的,也是能够轻易做到的,而往往这样的消极情绪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思想缺位,我们一时无法控制自我,才让情绪久久地占据了本不该属于它的控制席位。
利己主义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所以你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出格行为,都可以“为了自己”找到理由。但社会性的特征,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人之所以为人,不仅利己,还要利他。玫瑰开花,本也不求你的赏识,只有自己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思想,是你活着与一株玫瑰、一颗星星、一片森林那样存在着的区别。
人类从蒙昧走到睿智,是一个漫长得让人疯狂的过程,也是一个伟大得让人窒息的渐变。大脑的发达,带来的是属于人类的思考。思想的圆熟,带来的是属于当下的文明。拥有思想而开始思考的人,他们必将对自己周围的万事万物有些细致的洞察和入微的思考。人的思想之所以用“可怕”来形容,是因为它不管在过去,还是当下,都应该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可物质享受上的无尽升级,带来的却是思想精神的退化与缺失。
我们不是哲人、伟人,更不是思想家,所以很难有高深成熟、富有远见的思想体系。但疏于思考、没有思想情况却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繁华喧嚣的霓虹灯下满是虚无空洞的走兽。丧尸类科幻片的流行,不仅满足我们视听的欲望,更是给我们一个警告:没有了思想,人类离灭亡也就很近了。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处于短暂迷茫的时代,新的时代即将引导着我们重新走向思想的起点,不久的将来,大地又将重新万物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