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伟人 不朽的精神

2019-01-10

中国盐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贡嘎塑像伟人

记得早些年曾经读过臧克家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认为臧克家所说的,就是说有的人一直活在别人的心中,这些人的思想也一直为后人所尊奉,并体现在许多人的行动上。这样的人有吗?有。我们现在称这样的人为伟人,古代称之为圣人。在这样的伟人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毛泽东。特别是每年到了年底,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中国人永远都会怀念自己的伟人——毛泽东。

毛主席去世的那一年我十岁。记得当时我们正在上课,突然大喇叭开始播放哀乐,然后就是播音员用沉痛而缓慢的语调播发讣告。当时我也并不知道讣告意味着什么。甚至也没有弄清楚“逝世”到底是指什么,但我看到了老师惊恐的表情,为了能听得更清楚,她又走到了教室门口。我看到她猛地一下蹲到了地上,双手掩面,肩膀不停地抖动着哭了起来。教室里的女同学好像比男同学更敏感,不少人也发出了嘤嘤的哭声。我没哭,但不知道为什么发自内心地感到恐惧,就像一个月前,对我疼爱有加的姥姥去世以后,我站在她的坟前所感受到的一样,感觉自己像是又失去了一位亲人。随后,校园里哭声一片,像是大家共同失去了一位亲人一样,这样场景也是我此生所仅见。

1986年我刚刚在青海的一家大型军工企业上班,由于军品任务“断炊”,民品开发又不见成效,还碰上了“砸三铁”的国企改革活动,有的人干脆离开岗位到内地下海经商,更多人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尽其所能地在外面找事儿做。那是一个周末,我们车间的一个师傅对我说,一个牧民家想装一台风力发电机,问我愿不愿意去一趟。那时候还没有给工钱的习惯,但吃喝一顿再捎个回来羊腿的“惯例”我是知道的。看我答应下来了,他才说是到贡嘎家,又强调了一句“你见过他”,于是我跨上自行车,骑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贡嘎家。我俩按照产品安装说明书,很快就给他装好了风力发电机,又在他们的帐篷里布好了线装上灯,幽暗的帐篷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我这才有机会打量了一下他家帐篷里的摆设。对着门放着一个木柜子,木柜子上放着香炉和酥油灯,香炉的后面摆放着十世班禅和毛主席的标准像,像框上还挂着白色的哈达。我有些惊奇地问贡嘎:“你们家怎么还供马步芳的像?”贡嘎解释说这是他阿爸供的。我竟然有些不合时宜地说道:“毛主席是无神论者。”贡嘎没吱声,又好像没听到我的话。这时一直在炉子跟前忙着捣酥油的贡嘎母亲说:“毛主席就是菩萨转世,是给穷人救苦救难的。”后来我和牧民接触多了,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他们说的话要让对方确信无疑,就会加上一句“向毛主席保证”。这是我们小时候发誓用的话,想不到牧民们说起来仍然是十分庄严的。2012年的时候,贡嘎家搬到了新的定居点。他还把他家新房子的照片发给我看。虽然换了新居,但不变的是堂屋的条案上摆放着的毛主席像和像框上挂着的哈达。

一个房间、一处居所里摆放的物品,往往反映着居所主人的心态和思想。贡嘎家祖祖辈辈信奉藏传佛教,所以家里面供着活佛像。供奉毛主席像的原因,我认为有一首歌词解释的最好:“是谁帮我们翻了身?是谁让我们得解放?是救星毛主席、是救星共产党。”活佛没有做到的事情,毛主席和共产党做到了,牧民们就用这样的朴素方式一代代地表达着自己的敬仰之情。

两年前的深夜,我在新区办公楼值班,和门岗值班员一起进行楼层治安巡查时,走到三楼时,看到公司领导办公室的灯亮着。我们上前查看,领导隔着玻璃门也看到了我们。他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坐一会儿。带着一些忐忑和好奇,我们走进了公司领导的办公室。让我至今难忘的是,公司领导办公室里依然摆放着毛主席的半身塑像。这种塑像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现在已经很罕见了。在企业高管的办公室里看到毛主席的塑像,也是我此生所仅见。这让我意识到,过去在安徽氯碱集团厂房顶上树立的“时刻把您的利益挂在心上”的企业文化标语是有其思想源头的。

前几天,我在东北上学的侄子被评上了优秀学生干部,家里人纷纷在微信群里给他发红包表示祝贺。我原本也想随大流给他发个微信红包。他却表示说不要我的红包,而是要我收藏的“红宝书”。他还解释说他们的辅导员和一些老教授在学习讨论十九大精神的时候,都说习近平总书记颇有当年毛主席的风范。他想读一下《毛泽东选集》与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做一下比较研究。踩着新世纪门槛出生的一代人都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猜你喜欢

贡嘎塑像伟人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窥探贡嘎曲德寺壁画中的藏族民俗元素及艺术表现——以贡嘎曲德寺壁画《母虎故事》为例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白龙驹
慰天之灵
慰天之灵
礁堡·塑像
学习伟人周恩来 培育淮安新一代
学习伟人周恩来 培育淮安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