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好,梭罗

2019-01-10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10期
关键词:百态瓦尔登湖淡泊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之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的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梭 罗

听说人心有两面,一面是瓦尔登湖。这本写于19世纪的作品,没有维多利亚时期的散漫精细和矫情,没有朦胧抽象的气息,相反,全是对世间百态的思考,引人向上。

它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更是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留名后世。1817年他出生于美国,20岁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并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成为政治明星。

相反,他拒绝了许多发财致富的机会。他年轻时曾研究过制造铅笔,并制造出了一种优质的铅笔。他展示给波士顿的化学家和艺术家,并获得了证书,与最好的伦敦铅笔品质一样。做完这些,他却对祝贺他的朋友说:“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绝不再做。”在我看来,这或许就是一种对金钱的淡泊,甚至于是一种对金钱的藐视。“多余的财富只能用来买多余的东西。”这或许才是对淡泊应有的态度。

许多人认为他只是在抵制现代化工业文明,相反,他是在主张将工业发挥出最大的用处,而不只是供人们娱乐、“弄巧成拙”。他这样评价:“我们接通了越洋的电缆,却用它来询问阿德英德王妃是否得了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类的思想;我们建成了铁路,却坐着它去城里消磨时光。”现代社会中繁杂的诱惑使人难以抵御,那么最好的方法或许就是“简朴、简朴、简朴”。这是梭罗一贯的理念,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找回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瓦尔登湖》是一本恬静、寂寞的书,我尝试在嘈杂的环境阅读,但文字始终不肯开口说话,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又或许阅历才是与文字交流的助手。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亲口与文字交流,对《瓦尔登湖》说句你好,对梭罗说句“你好!”

猜你喜欢

百态瓦尔登湖淡泊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淡泊,在风骨之内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地铁百态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百态树纹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图说事相百态
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