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
2019-01-10范书南郭海岚董雪
范书南 郭海岚 董雪
(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2长春中医药大学)
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78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32%,还将以每年3.32%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将超过4亿,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如何使老年人能够更好的享受老年生活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养老问题不仅关乎于家庭的和谐也关乎于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现状及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的因素进行综述。
1 我国养老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医疗保障的完善,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不断降低并且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高〔3〕,因此我国的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被“4-2-1”结构的家庭所取代。在21世纪的今天“4-2-1”结构家庭越来越多,意味着一对独生子女夫妇在建立起爱巢之后,要同时赡养4位老人并且抚养1个孩子,相比于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家庭中需要受到照顾的老人相对增多,而可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相对减少,家庭养老模式减弱〔4,5〕。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鼓励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服务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6〕。养老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7〕。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和经济不发达导致我国当前的养老服务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美国从成年型社会到老龄化社会经历了60年的时间〔8〕,法国甚至经历了115年,而我国只经历了18年,导致我国的养老服务社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9〕。老人“未富先老”而子女为了供养家庭陪伴父母的时间相对减少。
2 我国当前主要的养老模式
2.1家庭养老 在中国,家庭养老一直是主流养老方式〔10〕。家庭养老指的是老人居住在家中并且接受子女或者亲友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予的照顾〔11〕。由于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家庭养老自古至今一直都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据调查我国有63.97%的老年人接受家庭养老,90%的老人期望接受家庭养老〔2〕。家庭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人在家养老能够促进家庭间的代际交流,传递孝道的美德,提高家庭成员的和谐和幸福感〔12〕;家庭给予老年人一个熟悉的养老环境,避免了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大多数老年人都伴有孤独感和失落感,家人的陪伴与沟通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从而可以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此外,家庭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社会养老成本〔9〕。但是,由于我国中国家庭户“小型化”和人口“高龄化”的趋势,家庭养老的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4〕。首先,随着“4-3-1”结构家庭的比例逐年增高,一对夫妻将要面临着来自家庭、生活、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压力,两个人的精力有限,分配给家庭的精力减少,分配给老人的精力会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在给予老年人物质的基础上同时很难满足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还有些丁克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13〕。其次,老年人大都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得到专业细致的照护。有研究显示,家庭养老的老人在疾病护理、慢性病预防的需求高,而家庭又无法对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护理,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14〕。国外学者将照顾分为社会心理支持、疾病和老年的护理,家庭护理的效果与照顾者的可得性,亲密程度、动机等有关〔15〕。国内学者也发现家庭养老最大的问题是养老质量,养老质量取决于老人的生活质量,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的需求又决定着养老的供给〔16〕。尽管家庭养老模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但是仍要强调家庭养老的作用,一方面是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过程;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家庭当中和儿女子孙共享天伦,是我国普遍老年人盼望的晚年生活〔11〕。现在,许多学者也研究构建了不同的家庭养老模式,例如,“两代居”养老模式〔17〕,老人和子女比邻而居,分而不离。老人的生活既能得到儿女的照顾,老人也不会影响到子女的生活。
2.2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它是由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事务执行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的模式〔11〕。由于家庭养老不能实现,不论是家庭还是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大。养老机构中的专业人员可以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照顾尤其是对于那些独自生活、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专业照顾的患病老年人而言,也能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设备共享,不但减少了子女的负担,而且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度,有其他老人的陪伴还能减少老人的孤独感〔18〕,所以实现机构养老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养老模式选择〔11〕。机构养老更能促进健康养老,健康养老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专家和学者对提供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各主体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将医疗和养老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对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整合的理想模式〔6〕。但是,我国由成年型社会到老龄化社会经历时间较短,养老机构体系还不完善,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首先,截至2013年我国平均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床位21.5张,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是我国的2.33~3.26倍,床位数目明显不足〔8〕。其次,我国的养老机构按性质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其中公立机构服务质量较高,老年人入住意愿高,但是总体床位少,仅能满足小部分老年人的入住需求,“一床难求”现象十分显著〔9〕;私立养老机构床位多,但是老年人入住意愿低,由于私立机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收费低的养老机构往往以降低设施和服务质量为代价,收费高的机构设施齐全,服务好,又增加了老年人及其家人的负担,总体而言,私立机构的入住率低〔19〕。此外,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专业人员、专业心理咨询师较少,大多为护工,服务水平有待提高〔13〕。此外,据调查,我国养老机构的员工数量约为22万人,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文化程度多为中学水平,仅有2万多人取得职业资格,专业人员十分紧缺〔20〕。根据估算,我国有594.16万老年人需要间断性护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有237.66万人,所需床位154.48万张,然而至2012年底,我国护理院总床位数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34.06%,由此可见,我国的机构养老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21〕。此外,“异地养老”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旅游度假养老新模式〔22〕。“旅游+养老”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养老方式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远离城市的压力,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异地养老”不但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而且优化了资源配置,让大城市和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形成一种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模式。但是,这样的养老方式消费过高,会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2.3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是由政府牵头,依托社区,依靠专业化服务,以家庭为核心,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相关养老服务〔23〕。居家养老结合社区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的且易被广大老年人接受的长期照护方式〔24〕,在我国基本国情下,更容易实现并推广。据调查,城市85%以上的老年人都希望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9〕。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①符合我国的国情与民情。既保留了在家养老的传统形式,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又利用社会资源向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不仅弥补了我国养老机构的不足,又弥补了特殊结构家庭的子女无法对老人进行全面照顾的缺陷,在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心理和物质的需求的同时又顺应了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25〕。②节约机构养老资源,缓解机构养老的床位压力,降低子女压力。社区居家养老,老人居住在家,而不需要建设专门的养老机构,只需要将社区内几间房屋略加改造成为社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就可以满足社区居家养老需求。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来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不需要收取太高的费用,同时可以让经济困难又有养老需求的家庭的老人得到良好的照护,对家庭、社会的稳固起到良好的作用〔4,18,19〕。③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使下岗待业者能够有再就业的机会,还可以鼓励身体健朗的退休老人参与进来,调动社区的闲置资源〔4〕。此外,社区居家养老让老年人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会因为客观的原因而更换住所,国外有研究表明,经常性的更换住所会损害老年人的健康〔26〕。然而,我国的社会居家养老还处于“稚嫩期”所以也存在一些问题:①服务满足率低。据调查,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满足率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的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的满足率为8.3%,聊天解闷服务的满足率为3.16%,社区居家养老的推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服务的供给的短缺局面,但这些变化仍跟不上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9〕;②专业人才短缺,这也是社区本身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居家养老养护员的工资低,而且社会上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偏见,使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导致人员流动性大〔4〕;③经费不足。由于社区居家养老项目经费筹集的渠道除政府补贴外主要来自于福利彩票的福利金,而福利彩票的收入又存在着不稳定性,限制了居家养老服的发展,一些服务及活动设施由于缺乏经费而无法建设,很难提供更好的福利,从而吸引人才,由于经费缺乏、人员的短缺,又导致了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只能满足一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4〕;④志愿者队伍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居家养老护理靠政府的人员和物资投入是举步维艰的〔27〕,大量的志愿者队伍能够极大地降低社区养老服务的成本,为社区养老服务节省开支,有利于缓解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欧美国家志愿者服务已实现规范化的发展,政府对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但是我国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截至2012年,我国有3 392万人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只占人口总数的2.54%,长期固定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较少,且流动性大,仅广东、山东等少数省市有相关的制度性法规〔28,29〕。
3 小 结
随着养老行业的发展,不同的模式随之而来,但是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以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居家养老为主但是融入了多元文化要素。近年兴起的如以房养老、时间储蓄等养老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未富先老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给我国的养老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我们应把具体的、可应用的养老模型付之于实践,推动银色产业发展,提高养老水平。致力于我国养老现状与发达国家养老理念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社会化养老机构多元化服务体制,在强调社会养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的功能,养老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使老年人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