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园小记
2019-01-10方向乐
方向乐
园林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化遗珍,它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造园之盛以明清达到高峰,而苏州更是以“园林甲江南”居于首位。园林曾是贵族士人们的栖身之所,时至今日它也是苏州文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许多园林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私有属性。但是,园林本身作为中国士人文化生活的升华与结晶至今让无数的学人走进它研究它,并在其中找寻和探求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下有关士人存在状态的更多信息。占地几亩甚至上百亩的园林空间中不仅仅体现了主人造园的审美追求,更要能够在园林中尽享天地春秋寒暑之物变以及林泉云壑之妙境。因此,一座园林不仅仅是微缩的湖山林壑,它更是在细节与巧思中体现了儒、释、道的精神内涵,所谓“城市山林”是对园林的高度概括。
在园林中假山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是山的缩写,又是贯穿园林各种空间事物关系的主要元素。在园林假山中最常见的是太湖石,其次才是黄石。太湖石玲珑变幻,有“瘦皱漏透”的美学特征,立之有高岩万丈之雄浑,卧而有远山平秀之幽逸,微不盈尺广积数丈,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可以带给人无限遐想……太湖石就产于附近的太湖一带,古代运输条件十分有限,在水路交错如织的苏湖地区它自然是造园艺术的不二之选。
古人画园林体裁的作品不在少数,或者是应主人所邀描绘和记录园林景致面貌分布,还有一类是文人雅集或是按题创作的具有意象表现之绘画艺术。这两者虽然立意不同,却又构成了我们研究与认识园林绘画的不同角度。在古人表现园林的作品中,山石的表现手法大致分为两类,即:单个的湖石表现基本是以肖石之法来完成的,这与历代石谱中所绘之法同辙;而体量较大的假山则多数是以真山之法来表现的(以文徵明《拙政园图》和钱维城《师林全景图》为例,便可以看得出上述结论)。为何面对同是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在表现语言方面与肖石之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目前还尚未找到前人有关论述的文字。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推移,园林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经营应该越来越精致完美,每个细节的打磨与雕琢让它的人文气息愈加强烈,而当年的园林或许与今时相比更多一些山林气质。但对于园林绘画的表现随着近几十年来艺术家们的写生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同时,从事这类园林绘画的艺术家们尚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就园林山石的表现,它别于山石丘壑之处便在于两方面:一、湖石本身以小见大丰富变幻的特征;二、其人文经营与摆布的思考,即:主观性。这也是在表现园林山石所需要突出的有别于山水画的方面。因此,在表现园林山石的过程中即要突出园林的根本属性——在表现出湖石的特征的基础上强调人文气息的整体营造意识,但又不能让其过于刻意以致丢失造园初衷对于自然世界的朴素追求。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对园林山石最贴切的描述。此次姑苏问园采风的过程中,我在这样的思考下通过写生的方式表现了一些园林山石,一些粗浅的心得却鼓励我继续去探寻印证,并在城市林泉的山石世界中与古人相契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