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1-10潘曦胡豹杨泽南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天台县天台生态

潘曦,胡豹,杨泽南

(1.天台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天台 3172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3.天台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天台 317200)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际行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战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两美浙江”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建立了保障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构建了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体系[1]。2014年,浙江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份;2016年,浙江省农业厅印发了关于《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知,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对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加快26县绿色跨越发展和提升农业两区建设“一区一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4]。

天台县地属浙东丘陵盆地,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全县耕地面积1.53万hm2,农村人口47.5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自然资源严重不足。随着近几年平桥镇、坦头镇、白鹤镇等几大中心城镇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往依靠大量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天台的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走生态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天台县是国家级生态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良好,为天台县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天台县作为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应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根据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积极创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天台县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以建设“两美”天台为总蓝图,积极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深入推进“五水共治”“肥药双控”等重点工作,通过实行“集中养殖、集中处理、肥药双控”,逐步实现“源头治污、产业循环、生态双赢”的发展目标。2015年,天台县被认定为浙江省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示范区2个,省级生态循环示范企业2家,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天台县认真切实展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各项工作,围绕“一控二减四基本”目标任务,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主攻方向,以“肥药双控”引领全县域整建制推进为抓手,从天台山区实际出发,进一步优化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激活环境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生态、产品优质、环境优化,推动农业绿色、特色发展、跨越发展,把天台打造成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区和绿色农产品的主产区,争当“绿富美”的排头兵。

到2017年,天台县全县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广泛应用,“肥药双控”深入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全面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农药使用量减少16.4 t,不合理施用化肥减量1 025 t,氮肥使用量减少6.3%,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有序展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98%,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达90%以上。共有天台森标家庭农场、天台县天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6家示范主体通过验收并被认定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已基本实现“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逐步减少,畜禽养殖排泄物及死亡动物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基本实现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及废弃农膜基本得以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 发展模式

天台县结合自身优势,从实际出发,发展了以下几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2.1 肥药双控模式

通过推广绿色防控设施,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农作物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有效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从主要操作内容来看,按照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进行分类,产前重点强化源头管理和宣传培训,产中着重开展测土配方、统防统治、溯源系统、绿色防控、生态循环、标准化生产等,产后重点推进质量安全检测和营销推介。

以浙江本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土地面积59 hm2,其中智能温室钢构大棚约6.7 hm2,年产丝瓜、黄瓜、茄子、番茄等绿色蔬菜2 000多t。智能温室钢构大棚采用自动卷膜设施,建有集雨池,安装喷滴灌等肥水一体化设施,严格按照“肥药双控”要求,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使用黄板、安装防虫网、种植显花诱虫植物等减少农药用量,通过施用有机肥、沼液等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全过程清洁化生产。瓜类蔬菜垂直种植,充分利用空间,增加透光率,方便精细化管理,一花一果,减少养分流失,改良土质,丰产延期,提产提质。

2.2 种养复合循环模式

种养复合循环模式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种、养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以天台天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创建于2012年,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山头沈村,天台县西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承租土地26.67 hm2,以种植雷笋为主,养鹅为辅。该公司积极发展林下循环经济,采用“鹅—稻秆—砻糠—雷笋”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竹林养鹅,鹅吃虫除草肥田,竹林为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食物。基地拥有较完善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排灌系统自成一体。公司利用秸秆、砻糠等废弃物覆盖栽培雷笋,使笋期提前,极大地提高栽培的经济效益。2017年已有4.67 hm2竹林实施以“砻糠、稻草”为主要原料的雷竹早出高产覆盖技术,利用砻糠1 000 t、稻秆500 t;2018年秋季全面推广雷竹高产覆盖技术,年利用稻秆2 500 t、砻糠5 000 t。雷笋收获后,回收秸秆、砻糠,既可避免长期堆放田间对环境的污染,还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生产过程使用有机肥,可有效消纳当地畜禽养殖排泄物。

2.3 沼液精准利用模式

沼液精准利用模式指通过检测沼液含氮肥力和土样肥力数据,根据不同作物尿素施用量确定配送沼液量,进行配方用肥,深化沼液配送体系改革,该模式在水稻、果树、笋竹栽培上已进行推广。

以宁丰粮食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位于平桥镇宁一村,种植水稻53.33 hm2。宁一粮食基地的土壤类型是洪积泥沙土,中等肥力。在沼液利用过程中,检测含氮量,并根据水稻生产需要进行测算,根据实际需求在播种前20 d一次性作为基肥施入,后期不再追施氮肥。采用“测肥配方,差别利用”的沼液精准利用模式后,水稻产量增加750 kg·hm-2,化肥成本节省2 250元·hm-2,该模式有效解决了沼液高效利用的难题。

2.4 资源保护改善模式

天台县具备优越的地域特点、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种质资源,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乌药之乡、中国毛竹之乡、浙江省农业特色产业中药材强县,天台山云雾茶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天台乌药取得“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近年来,天台县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度挖掘铁皮石斛、小种番薯、紫莳药、黑鸡、小狗牛等地方特色资源,致力于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以天台县畜禽开发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从事天台小狗牛的品种繁育和牛肉加工。天台小狗牛属于黄牛的一种,因“牛大如狗”而得名,是天台特有的地方珍稀品种。天台县畜禽开发公司在白鹤镇建有养殖场,存栏能繁母牛35头,在天台县西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拥有土地4.67 hm2,建设小狗牛繁育场。繁育场采用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存栏小狗牛150头,自种牧草0.67 hm2,建设青贮窖300 m3。养牛场实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牛粪堆积发酵供应周边蔬菜基地,污水处理后作草料基地有机肥,废弃蔬菜下脚料(玉米秸秆、蔬菜茎叶等)经青贮或直接饲喂牛只,实现农牧循环生产。小狗牛体型娇小,生长缓慢,肉质鲜美,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价值高于一般黄牛肉20%~30%,该公司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牛肉加工,年产值达1 000多万元,生产的“始丰”天台小狗牛肉被认定为浙江名牌农产品。

2.5 创意休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创意休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旨在着力强化产业融合,融入创意文化,把农业与工业、旅游服务业有机对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与旅游配套设施,拓展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通过旅游搭台、农业唱戏,促进农业与旅游的良性互动,推进农业产业休闲化、休闲农业产业化[5-8]。

以天台县西部省级生态循环示范区为例。该示范区位于天台县西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借助天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佛教文化与山水自然风光有机结合的交流平台,把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统一起来,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集观赏、采摘、美食、游乐为一体的休闲场所,实现“以农助旅、以旅富农”。当地每年暑假举行为期1个月的“多彩田园、快乐无限”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进田园、体验农耕、探索自然、增长智慧、强健体魄;开展学农耕、摘莲蓬、品葡萄、观古居、提素质等活动。随着精品果园、精品水果示范片的建成,利用农业产业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吸引游客,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产业全面提升。

3 问题与原因

3.1 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对于农民,“短、平、快”的农业生产技术更受欢迎。天台县大量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副业化、兼业化现象十分普遍,农业从业人员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知晓度和接受度偏低。农业相关政府部门对生态经济的认识不足,没有全局考虑。

3.2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具有极其鲜明的科学性特征,是蕴含现代科技的高新产业,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天台县农业从业者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足,无法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技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天台受地理位置、创业环境、物质待遇等影响,人才引进困难,同时县内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体系尚不够完善,缺乏掌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天台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现象,断层严重。据调查,乡镇农技服务人员5年内退休人员占总人数的20%左右,这一部分人员从事农业专业工作时间较长,具有丰富的农业工作经验,他们密集退休后,乡镇农技专职人员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性质,乡镇的农技服务人员在编不在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3 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天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规模偏小,产业化水平低。分析原因,一是耕地面积小、碎片化严重。天台县人均耕地少,且多为山地,平整度差,地块小,规模分散,土地流转困难,难以组织规模化、集约化、农机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天台县农业企业普遍存在档次低、规模小、经营主体分散、抗风险能力弱的现状,初级农产品和家庭作坊式生产居多,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二是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天台县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仍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另外,由于天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是在“能人”效应下组织成立起来的,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章程,但实际操作中仍以个人权威来维系,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稳定性差。据调查,65%的农村合作社未制定财务管理制度,86%的农业合作社没有民主议事制度。由于规模经营主体不强,示范带动的龙头企业少,农业从业队伍不稳、素质不高,天台农业小而散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3.4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天台县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在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发展初期需要高投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带来社会资本投入和经营主体自身投入都明显偏低,成为制约天台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意识

进一步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理念的宣传力度,挖掘总结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技术培训、媒体报道、农民信箱和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宣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知识、政策、做法和典型,进一步扩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宣传声势和舆论影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和推进合力。为农业企业和农民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绿色食品认证、减量控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农业生产知识培训。积极引导各部门干部和农业经营主体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努力提高建设和发展天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共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

4.2 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布局

根据天台县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及用地分布,对全县农业产业带(区)、农业园区等建设进行积极引导与有效整合,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实现传统农业由一产向一二三产的融合,按照“优化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突破加工业、活跃流通业、拓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加速改造传统农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兴农业产业,延伸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形成比较合理的种养结构、粮经结构、贸工农结构。根据天台县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进行区域发展规划,打造“一区一镇一体”。天台县西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被浙江省农业厅列入2016年先行启动的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要加快该示范区的建设进程。推动石梁镇加快建设市级特色农业强镇,示范带动其他乡镇走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深、农旅融合紧的农业发展之路。积极编制寒山田园综合体规划,力争以后做成天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版和新亮点。

4.3 推进科技创新,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

充分发挥农业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专家组、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的作用,加强协作,解决一批主体迫切、节本增效、可复制易推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技术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加强新品种引进,重点培育粮油、蔬菜、畜禽、中药材、茶叶、油茶等种子种苗产业,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展天台黄茶、天台“小狗牛”、道地药材等种养技术对比试验与良种选育研究。二是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择优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推广普及集中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水稻统防统治、果蔬绿色防控、中药材高产高效栽培、畜禽生态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核心技术,以“肥药双控”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粮油新品种新技术、农作制度创新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镇“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责任农技员制度,逐步施行责任农技员“归队”服务计划;依托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和农技指导员,组建产业技术团队,形成“专家团队+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广泛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全力推动先进技术入户落地。

4.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时更新从业者的技术知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含金量。引进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推进农村致富能人培养,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鼓励种养大户按照企业方式运作,进行工商登记,发展为股份合作制农场。支持家庭农场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促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家庭农场集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重点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

农户”四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组织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企良性互动。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

4.5 推进制度机制创新,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制度体系

建立和完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机制。按照“一项目标任务、一个治理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推进思路,探索建立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为导向的要素配置机制,着力推进扶持政策从“普惠制”向有差别、有重点的扶持方向转变,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有机肥加工、农膜回收、秸秆利用等领域。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农业、发改、财政、环保、科技、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的力量,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管理机制。根据天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目标,研究制定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列入综合考核内容,建立考核结果与资源要素配置相挂钩机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和处罚机制,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保护负面清单制度。对于农业生产者畜禽排泄物未达标排放、使用违禁兽药和添加剂、滥施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地力退化、焚烧农作物秸秆等违反生态保护的负面行为,取消该农业生产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生态循环发展项目和“肥药双控”等相关资金补助。

猜你喜欢

天台县天台生态
在天台(组诗)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生态
竭诚铸关爱:记浙江省天台县关工委主任杨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