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湖市芦笋清洁化生产的探索和实践

2019-01-10吴平龚佩珍贾伟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清园平湖市芦笋

吴平,龚佩珍,贾伟娟

(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平湖 314200)

芦笋是平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2003年开始试种,在政府的重点扶持下于2007年起快速、有序发展[1],2017年以来全市芦笋种植面积稳定在600 hm2左右,是平湖发展设施农业的首选产业。但随着芦笋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芦笋秸秆废料的大量产生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调查测算1 hm2芦笋1年可产生22.5 t左右的母茎废料和7.5 t左右的芦笋嫩茎废料,全市芦笋1年内产生芦笋秸秆废料多达1.8万t;另一方面随着芦笋种植年份的延长,芦笋根腐病、茎枯病、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产量效益不高不稳,种植户之间收入相差悬殊,其产生原因也与芦笋母茎、嫩茎废料乱堆放导致病虫害蔓延,及芦笋基地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平湖进行了芦笋清洁化生产的探索和实践,有针对性地指导芦笋种植基地增施蘑菇菌渣废料等有机质肥料,无害化处理并肥料化利用芦笋母茎、资源化利用嫩茎废料,开展水肥一体化、芦笋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实现清洁化生产,最终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清洁田园的目的,实现芦笋生产的资源循环化、生产清洁化、肥药双减化。2017—2018年2年全市累计推广芦笋清洁化生产技术975 hm2,其中芦笋采收面积941.3 hm2,平均产量22.32 t·hm-2、产值18.562万元·hm-2,节约化肥农药成本7 725元·hm-2,全市合计节约化肥农药成本727万元。平湖芦笋清洁化生产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开展的工作介绍如下。

1 抓好协同创新,实现技术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平湖市从2017年起进一步加深与国家、省内等推广机构、农业院所(校)在芦笋产业上的合作交流和协同创新,实施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平湖市和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的院地合作项目《大棚芦笋甜菜夜蛾灾变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大棚芦笋主要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浙江省蔬菜产业团队项目《芦笋循环优质高效集成技术》和平湖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通过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芦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提高芦笋良种覆盖率,示范推广芦笋清洁化生产技术,加快芦笋产业提质增效。组织举办了平湖市设施芦笋病虫害防治培训班暨芦笋清洁化生产现场会、平湖市芦笋提质增效技术培训班、平湖市芦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及现场展示会等针对性的培训班和现场会。

2 加大财政引导,推进清洁生产

在2018年平湖市实施了如下3项配套财政补助政策。1)“美丽农园”创建项目。对创建成为市级美丽农园的主体,分别给予5万~10万元奖励。2)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利用本地蘑菇废料1万m2以上的,每1万m2给予300元的补助。3)秸秆收集利用补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秸秆机械捆扎、基料化、原料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按600元·hm-2(或100元·t-1)给予补助,芦笋母茎废料经粉碎发酵肥料化利用也可补助600元·hm-2。这些财政扶持政策的实行确保了芦笋清洁化生产的顺利实施。

3 进行核心示范,做好典型带动

平湖全市共建立芦笋核心示范基地4个:在平湖市华凰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6.87 hm2芦笋全程清洁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进行芦笋母茎废料经粉碎堆制发酵后作基肥还田技术(配套芦笋母茎机械化清园)、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芦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的示范。在平湖市新广庄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3.33 hm2核心示范基地,进行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在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建立8 hm2核心示范基地,引进9个芦笋新品种并进行芦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在嘉兴市劳利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12 hm2核心示范基地,在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芦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上,还进行资源化利用嫩茎废料技术(统一收集全市芦笋基地产生的嫩茎废料后,经快速脱水处理加工成芦笋干片粉碎后做食品原料)的示范。经示范基地的带动,出现了许多芦笋绿色生产的典型。平湖市华凰果蔬专业合作社芦笋基地入选2018年浙江省首批放心菜园;嘉兴市劳利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平湖市首批农业“四新”经济主体,“劳利辛”牌芦笋荣获2017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优质奖。平湖全市有2个芦笋产品荣获2018平湖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最受市民欢迎的十大农产品称号。

4 开展田间试验,指导科学种植

在平湖市华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芦笋大棚内进行了芦笋化肥减量试验,在芦笋母茎全量还田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有机肥(羊粪)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来比较芦笋全年的产量。小区面积18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栽芦笋450株,折25 001株·hm-2。于2017年12月中旬在芦笋冬季清园后以不同量的羊粪加三元复合肥作基肥施入。试验结果,施羊粪30 t·hm-2加三元复合肥1.05 t·hm-2做基肥的产量相对较高,其春笋、秋笋及全年小区产量与不施羊粪的对照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为芦笋化肥减量提供了数据支持。

5 利用母茎废料,促进节本增效

芦笋母茎废料肥料化利用是使芦笋基地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前提。首先粉碎处理芦笋母茎,然后集中到废弃物处理区风干预湿,建堆,堆高1.2 m、宽1.8 m,洒上腐熟发酵菌种,菌种比例为0.1%,每隔15 d翻料1次,全程翻料3~4次,发酵时间夏季5个月、冬季6个月,待发酵完成后,作基肥施入芦笋基地。在芦笋田每年冬季清园后坚持施入一定数量经堆制发酵的芦笋母茎废料作基肥,促进芦笋特别是秋笋的持续优质高产高效。2015年进行了芦笋母茎废料作基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虽然芦笋母茎废料处理比对照有机肥处理减少有机肥施用1.37%,但秋笋增产效果显著;施用芦笋母茎废料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代替有机肥,有利芦笋生长。2017、2018年芦笋母茎废料经过堆制发酵的肥料化率达到100%。芦笋母茎废料作基肥,按节约165元·hm-2化肥成本计算,全市可节省47万元的化肥成本。另外平湖市芦笋母茎废料经粉碎发酵肥料化利用可获得市财经补助600元·hm-2,全市可享受补助56万元,直接促进了芦笋种植户节本增效。

6 利用蘑菇废料,促进提质节本

将蘑菇菌渣废料集中收集堆制发酵,可作为芦笋的肥料。5—7月集中收集蘑菇菌渣废料堆制,堆肥大小以宽2 m、高1.5 m为宜,长度不限,每间隔15 d翻料1次,全程翻料3~4次。待到8—12月发酵完成后,作基肥施入芦笋地。除了在芦笋种植前一次性足量施入大量的蘑菇菌渣废料改良培肥土壤外(一般用量达45~75 t·hm-2),在每年冬季清园后坚持施入一定数量(用量15~30 t·hm-2)的蘑菇菌渣废料作催芽肥,促进芦笋持续优质高产高效。目前平湖市芦笋基地蘑菇菌渣废料利用率达100%,芦笋根腐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平湖市芦笋种植消耗掉42.58%的蘑菇菌渣废料,按节约1 500元·hm-2化肥成本计算,可节省141万元的化肥成本;另外平湖市每年还发放蘑菇菌渣废料利用补助20多万元,提高了芦笋种植户利用蘑菇菌渣废料的积极性。

7 推广绿色防控,确保质量安全

2017—2018年平湖市在新埭、新仓、钟埭、林埭等地的芦笋规模生产基地内示范推广应用杀虫灯和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性诱捕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2017年示范应用杀虫灯和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性诱捕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286.2 hm2,占实施清洁化生产芦笋产出面积的81.19%;2018年示范推广486.7 hm2,占实施清洁化生产芦笋产出面积的82.67%。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了芦笋基地虫害的发生量。在化学防治时,通过性诱剂的蛾量评估,在诱蛾高峰期后3~5 d(卵孵化高峰期)进行针对性的精准用药防治,显著提高了防治效果。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减少用药次数5次,节省用药成本3 750元·hm-2。与此同时,在药剂防治上积极示范推广虫螨腈、氟啶脲、虱螨脲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确保芦笋产品的质量安全。2017、2018年项目区共检测芦笋样品742个,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100%。

8 开展测土配方,推广水肥一体化

芦笋是平湖市新兴主导产业之一,基地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均实现了规模化和设施化生产,均已建设了泵站、控制室并安装了成套滴灌设备,实现了滴灌施肥全覆盖。2016年,平湖市开展了水肥一体化调查,并针对芦笋基地开展了个性化测土服务,共检测了55个芦笋基地的土样,2017—2018年共检测了21个芦笋基地的土样。每年的持续土壤检测,及时了解芦笋基地的土壤肥力及用肥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达到减肥节本的目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降低棚内湿度,有效降低芦笋根腐病的发生率,但是要高度重视水肥一体化设施的正确使用。有些基地的滴灌带太靠近根部,容易诱发芦笋根腐病,滴灌带应该安置在离芦笋根部25 cm的地方。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化肥使用量减少12%,以年施用化肥成本以16 500元·hm-2计算,节省化肥成本1 980元·hm-2,全市共节省化肥成本186万元。

9 推进清园机械化,实现节本增效

芦笋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笋环节无法实现机械化,劳动用工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以实施机械作业的是夏季清园和冬季清园环节。2017年开始平湖市在芦笋清园环节实施机械化,清园时选择晴好天气使用大棚王四轮拖拉机加装秸秆切碎还田机(4JQ-130型)替代人工割母茎清园实现机械化清园,机械清园可收割处理0.13~0.20 hm2·h-1芦笋秸秆,是人工收割处理的8倍,可节省劳动力成本1 500元·hm-2。芦笋生产,每年需要2次割除母茎[2],目前平湖市芦笋上机械化清园应用率达到90%以上,2018年平湖市被评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

10 修订芦笋标准,指导标准化生产

2018年对平湖市地方标准《无公害食品绿芦笋大棚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修订,标准名称修改为《绿芦笋大棚生产技术规程》;第6.8.9条中施肥部分,增加前期高氮、高钾肥料;第7章病虫害防治作了修改;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表A.1绿芦笋大棚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药剂;增加第9章贮运。芦笋生产标准的修订,将推进平湖市芦笋的清洁化标准生产。在修订芦笋生产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芦笋生产技术的现场指导,借助微信、QQ等信息工具实行农技推广零距离服务。平湖市精心制作了芦笋生产技术模式图、芦笋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图,图文并茂地向农户传授芦笋清洁化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猜你喜欢

清园平湖市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核桃清园和施肥技术
快乐
清园措施对核桃黑斑病田间防控效果分析
秋冬季园林管护探讨
安徽郎溪:基地种芦笋 就业“家门口”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冬季葡萄园如何清园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