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骨科围术期质子泵抑制剂应用评价分析

2019-01-10王丽昕冯梦玲闫欣欣

中国药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指征围术骨科

王 玉,王丽昕,冯梦玲,闫欣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药剂科,江苏 苏州 215008)

应激性溃疡(SU)是指机体在危重疾病、重大手术或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系统病变,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并可使原患疾病恶化,病死率高[1],因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质子泵抑制剂(PPIs)能特异性作用于胃壁细胞膜的质子泵(H+,K+-ATP),可用于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使胃酸分泌大量减少,是目前抑酸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各种酸相关性疾病。骨科术后发生SU的概率虽较低,但一旦发生出血或穿孔等消化系统病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概率,故预防尤为重要。目前,认为胃黏膜防御功能减低和胃黏膜损伤因子相对增强是SU的主要发病机制[1]。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pH是预防SU的重要措施,而PPIs是抑制胃酸分泌疗效较好的药物,术前使用PPIs可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及SU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使用可预防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溃疡[2]。对我院骨科围术期PPIs使用的适应证、疗效及存在的风险因素的评估显示,也可用于预防SU,临床用量逐年增加,多数为静脉使用,但不排除过度使用情况。本研究中统计我院骨科围术期PPIs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为临床围术期合理使用PPIs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2017年1月至12月围术期使用PPIs的患者478例。排除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炎,胃肠道出血。采用回顾性调查法,以Excel 2007设计调查表。统计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住院天数;PPIs使用情况(如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天数、序贯用药情况);SU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2-4],并结合研究病例的特殊性,归纳出SU高危风险因素:高龄(年龄超过65岁);骨科重大手术(如髋关节置换术、截肢术等);合并休克或持续低血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超过48 h;凝血机制障碍(如凝血酶原时间超过20 s);应用抗凝药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超过250 mg/d);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和胃肠道外营养剂;既往有胃肠道溃疡出血史;急性肝肾功能不全,或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手术时间超过4 h,失血量大。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

478例患者中,男227例,女251例;年龄13~93岁,平均(56.33 ± 16.17)岁,超过 65 岁的占 33.05%。

2.2 PPIs用药情况

品种选择:478例患者中,使用奥美拉唑的占47.75%,使用泮托拉唑的占45.49%,使用兰索拉唑的占0.20%,使用雷贝拉唑的占0.20%,序贯使用2种或2种以上PPIs的占6.35%。可能是药物调整,也可能因为注射剂和口服片剂转换而更换不同药物。

用法用量:使用奥美拉唑的264例次患者中,6例次剂量为20 mg/d,其余 258例次剂量均为40 mg/d;兰索拉唑1例次,剂量为30 mg/d;雷贝拉唑1例次,剂量为10 mg/d;泮托拉唑253例次,剂量均为40 mg/d。

给药频次:我院奥美拉唑有2种剂型,其中胶囊的给药频次主要为1次/日和2次/日,注射剂主要为每12 h 1次;泮托拉唑为注射剂,给药频次每12 h 1次。详见表1。

表1 4种PPIs的用法用量分析[例次(%)]

使用疗程:PPIs的使用疗程为 1~25 d,平均(5.78 ±4.11)d。详见表 2。

表2 4种PPIs的使用疗程

序贯使用情况:骨科围术期单独使用PPIs种类最多的是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别为233例次和222例次,而序贯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为31例次。

2.3 SU风险因素

预防用药指征:478 例患者中,270 例(56.49%)无SU风险因素;208例(43.51%)有风险因素,其中有1个风险因素的占28.45%,2个的占12.97%,3个及3个以上的占2.09%。详见表3。

表3 4种PPIs用于SU的风险因素[例次(%)]

风险因素分布情况:患者的SU风险因素主要为高龄(53.42% ),其次为骨科重大手术(14.04% )、应用大剂量皮质醇(10.96% )、急性肝肾功能不全(9.93% )。详见表4。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无指征使用PPIs:骨科围术期除存在基础疾病严重、手术时间长、合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等情况外,一般手术无须预防用PPIs。本研究中骨科围术期使用PPIs的478例患者中,56.49%的患者无SU风险因素,即只有43.51%的患者有PPIs的用药指征,且多数患者仅存在1个风险因素,说明存在PPIs过度使用现象。骨科的内固定取出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关节镜手术等如不存在SU风险因素的手术,如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发生SU的风险非常低,无须预防使用PPIs[3]。无指征预防使用PPIs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避免过度使用PPIs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课题。

表4 SU风险因素分布情况(n=292)

PPIs给药方式欠妥:对于重大手术患者,如术后SU风险较大,可在术前给予PPIs以提高胃内pH,给药方式首选口服[1]。因此,如存在SU风险因素的择期手术,考虑PPIs的强效抑酸作用和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4],可在术前1~2 d给予患者口服PPIs,如在手术当日服用应在术前4 h以上。也可在原发病发生后以标准量PPIs静脉滴注,每12 h 1次,至少用3 d。本研究中仅少数患者给予口服PPIs,多数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若是仅有1个风险因素的择期手术,应首选术前口服PPIs;口服疗法不适用时,才静脉给药[5]。

PPIs使用疗程偏长:2015年版《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指出,当患者可接受肠内营养或恢复饮食,患者临床症状开始好转或已转入普通病房时,可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或逐渐停药。对于骨科手术有使用PPIs指征者,一般骨科术后禁食6 h后即可进软食,进食后即可停用PPIs,因此术后应及时停用PPIs。我院骨科围术期使用PPIs疗程短于 3 d的患者仅为20.62%,24.08%的患者PPIs预防用药疗程超过7 d。术后长疗程使用PPIs,升高胃内pH,改变胃肠内环境和减弱屏障保护功能,可导致机会致病菌的过度繁殖、移位,增加肺部感染和肠道感染风险[6];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的吸收,不利于术后恢复[7]。

3.2 应关注风险

本研究中无患者发生SU,说明PPIs确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随着PPIs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临床安全性也逐步受到关注。其潜在风险和不合理使用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PPIs的过度使用。循证医学证实,PPIs的强抑酸作用能掩盖胃癌的特点而延误诊断,长期应用PPIs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肠道菌群紊乱、肺部感染和低镁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8]。PPIs可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9],一是由于PPIs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pH,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特别是酸性药物的吸收过程;二是PPIs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可能对其他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10]。

3.3 建议

我院骨科围术期PPIs的使用存在无指征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现象。SU的预防非常重要,但不应常规使用PPIs,应根据风险因素来确定是否使用PPIs。对有SU风险而需要使用PPIs的患者,可在术前1~2 d口服PPIs,口服疗法不适用时,才选用静脉滴注。对于术后已恢复饮食或肠内营养的患者,应及时停用PPIs,以防止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也可使用其他措施,如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组织氧饱和度,使用肠内营养和扩张血管等措施来预防SU的发生[11]。鉴于我院骨科围术期PPIs的使用存在合理之处,建议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PPIs的合理使用,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PPIs骨科围术期使用标准和规范,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改善,避免PPIs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指征围术骨科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我院2012年剖宫产临床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