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炮的故事

2019-01-09中部战区育翔幼儿园刘璐

学前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火炮坦克积木

□ 中部战区育翔幼儿园 刘璐

兴趣作为幼儿游戏、学习的原动力,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意图和行为,但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将兴趣保持下去,并能不断深入探索,获得深度学习与发展,教师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延伸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海森高主动学习项目在我园实施之后,我们持续地对幼儿进行观察,积极实践各项支持幼儿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君君和他的“火炮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君君小朋友是一个“小军迷”,他的爸爸是军人,从君君小时候起,就给他讲了很多关于火炮的知识。这个兴趣,也反映到了他每天的区域游戏中。

案例一

计划时间

老师:“君君,你今天想要做什么?”

君君:“我今天想去那儿玩。”(用手指着玩具区的乐高桌)

老师:“你想去拼乐高,想要用乐高积木做什么呀?”

君君:“我要做火炮。”

老师:“你想要用乐高做火炮,你想做个什么样的火炮呢?”

君君:“有炮筒。”

老师:“噢,有炮筒的火炮,还有别的吗?”

君君:“没有了。”

分析: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君君对“火炮”游戏很感兴趣,对游戏要使用的材料也很明确(用乐高拼火炮)。但从表达中可以看出,他做计划时说不出材料的名称,游戏意图较简单,游戏水平和能力属于初级向中级发展的阶段。

教师支持策略:为了丰富君君的游戏意图,老师决定由材料入手,投放能激发火炮游戏意图的材料——一些真实火炮的卡片。班级还创设了“新品推荐”角落,专门摆放新材料。老师鼓励幼儿利用餐后、计划时间前和生活过渡环节去每个区角“转一转”“看一看”,帮助幼儿更好地熟悉材料。同时,在计划时间,老师通过追问,鼓励君君大胆表达自己的游戏意图,对君君的计划进一步细化。

案例二

计划时间

计划时间,老师了解到君君的计划仍然是要用乐高做火炮,但今天的火炮有雷达、天线和炮筒。当老师询问君君计划“自己一个人玩还是和朋友玩”时,君君肯定地说要“自己玩”。

分析:案例二中,我们可以看到君君的游戏意图丰富许多,并且能在老师的鼓励下通过语言将计划清晰地表达出来。熟悉了老师投放的新的意图材料后,君君的乐高作品也更复杂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他大部分时间依旧是在玩具区拼乐高、做火炮,缺少与同伴的交流,独自游戏的时间多。

教师支持策略:君君的火炮游戏虽然越来越丰富,但使用的材料仍比较局限,我们将继续丰富材料,激发他探索新材料的兴趣。同时,针对君君总是独自游戏的现状,老师计划在幼儿游戏时间,有意识地观察君君与周围同伴的互动状况,寻找合适的契机为君君开展“同伴交往”“合作游戏”牵线搭桥。另外,教师在与君君妈妈的沟通中发现,君君在家也很喜欢拼搭各种火炮,于是给君君妈妈介绍了他在区域游戏中的情况,建议妈妈在家可以多根据孩子的兴趣,丰富他关于火炮的认知经验。

案例三

游戏时间

今天君君计划用乐高积木搭一辆坦克,坦克上有火炮,有很多个炮筒,每个炮筒能发射炮弹,并想邀请同组的纪涵一起玩,但是纪涵拒绝了君君。游戏时间君君独自用乐高实施了自己的计划。

回顾时间

老师:“君君你今天都做了什么?”

君君:“我做了坦克。”

老师:“哦,你做坦克啦!你的坦克上有什么呢?”

君君:“有火炮、天线、雷达、塔吊、炮筒还有人上去的地方。”

老师:“坦克上有火炮、天线、雷达、塔吊、炮筒,还有人上去的地方。那你在玩儿的时候有遇到困难吗?”

君君:“我的两个玩具拔不出来了。”

老师:“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君君:“我找了好几个小朋友帮忙,最后那个松了,我自己拔出来了。”

老师:“开始你用了请小朋友帮忙的方法,没有成功,后来你反复尝试终于拔出来了,自己解决了问题。”

分析:今天君君的游戏意图来源于班级新投放的坦克玩具模型,坦克上的火炮吸引了君君的注意。他知道了坦克上有火炮,火炮上有炮筒,炮筒里能发射炮弹,游戏意图更加丰富,搭建的作品更具整体性。同时,也看到了君君努力克服困难,并试图通过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支持策略:老师继续关注君君的火炮游戏,在积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火炮图片和照片;丰富其它搭建材料,在游戏区多投放了一套大积木;在“新品推荐”角落,投放了幼儿带来的战斗机、多管火箭炮等模型;持续关注他的同伴交往状况;继续支持家园共育工作,通过沟通教师了解到,妈妈为君君购买了一些关于军事武器的图书和模型,还带君君参观了军事博物馆。

案例四

计划时间

李君彧的计划是和珏玮一起搭建坦克,坦克上有很多个火炮,里边还有座位和甜甜圈,君君计划要用玩具区的拼插玩具来完成甜甜圈。

游戏时间

君君和珏玮一起去用大积木搭坦克,君君走过来对我说:“刘老师,我还差一块三角形积木就搭完了,可是那儿没有了。”我蹲下来对他说:“你还差一块三角形积木就搭完啦!可是积木没有了,怎么办呢?那你去转一转、看一看,有什么材料可以帮到你吧!”

走到积木区的一个角落,君君用手指着一块三角形积木对我说:“刘老师,你看那儿有一块没人用,我就用那块吧!”说完,君君就抱起积木走了,很快就把坦克的“身体”搭完了,接着君君去玩具区拿拼插玩具做了一些甜甜圈递给了珏玮,两个人一起商量甜甜圈的摆放位置。

分析: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君君在用乐高做火炮游戏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延伸和发展。他对新增加的大积木展开了探索,开始尝试使用其他区域的材料来实现自己的游戏意图。游戏时,遇到三角形积木不够用的问题,君君先找到老师求助,在老师“转一转、看一看”的支持策略下,君君自己找到了积木,解决了问题。综合使用材料,游戏的丰富程度和难度都提高了,并且开始了同伴合作,君君的游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教师支持策略:在回顾环节,帮助君君回忆游戏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用“重述”幼儿话的方法来支持幼儿主动解决问题。教师继续丰富材料,在艺术区投放更多开放性材料,如纸盘、小木棍、火柴棍、吸管、泡沫球等;在玩具区继续投放不同职业人偶、小型交通标记;在家庭区投放了迷彩服、迷彩帽、望远镜;在积木区投放仿真花、塑料管道,大一些的交通标记;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军事方面的书籍等。继续和君君妈妈分享君君近期的游戏情况,君君妈妈给我们带来了周末带君君去航空博物馆的照片和一些军事武器杂志。

案例五

计划时间

老师:“君君,今天你想做什么事情啊?”

君君:“我今天要和思言、朋正和雯馨一起搭飞机和坦克。”

老师:“今天你们要去搭飞机和坦克。”

雯馨:“思言和君君搭战斗机,我和朋正搭坦克。”

老师:“你们有分工呀,要搭什么样子的飞机呢?”

君君:“机头是三角形的。”

思言:“我搭飞机的身体和机翼。”

老师:“飞机的身体和机翼,你要用什么材料来做呢?”

思言:“用方形积木和大三角形积木。”

老师:“你们要用方形积木和大三角形积木来做机身和机翼啊,还有吗?”

君君:“我搭飞机的航炮。”

老师:“那航炮要用什么材料来做呢?”

君君:“用塑料管道和长条积木当航炮,用毛球当炮弹。”

老师:“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呢?”

雯馨:“坦克上有座位和方向盘。”

君君:“坦克上也有火炮。”

朋正:“还有轱辘。”

老师:“坦克上还有轱辘。我很好奇坦克要用什么材料来做呢?”

雯馨:“纸盘和积木,纸盘做车轱辘。”

老师:“战斗机和坦克是要做什么用的呢?”

君君:“我们是蓝军,焯森和卓闻他们搭多管火箭炮是红军,我们要赢了他们。我们得赶紧去做了,不能让他们超过我们。”

分析:从今天君君的游戏情况来看,君君和同伴游戏时分工明确,并且在游戏时语言交流增多,能与同伴协商合作,共同游戏,并在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军迷”君君从最开始的独自在玩具区用乐高积木制作火炮游戏,慢慢地发展到主动探索各个区域的材料,游戏意图在不断延伸,游戏情节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君君的这些变化与老师们的支持和家园的共同协作分不开。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还将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撑。

钱洪来

海森高教育资深导师

海森高国家级课题专家组专家

美籍幼教培训专家

积累了大量的培训经验后我发现,许多教师总担心“如果我不去指导孩子的游戏,他们的游戏水平就无法提升”,这是老师们心里一道过不去的坎。因此,我特别欣喜能看到育翔蓝天幼儿园的这个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使用“转一转、看一看”“材料激发意图”等支持策略,让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海森高主动学习强调让材料作为幼儿的“老师”,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成长,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与坚持。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变成了一名合格的“道具师”,跟随孩子的游戏剧情投放支持情节深入发展的材料。也正是由于老师们的相信和坚持,最终等到了“花开的一刻”。■

猜你喜欢

火炮坦克积木
第一辆现代坦克的“前世今生”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T-90 坦克
星钻积木
火炮也减肥
超级坦克大乱斗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坦克新杀手
对《火炮》一文不妥之处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