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乡 规 划
2019-01-09
【区域规划】落实《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确立“紧凑城镇、开敞区域”的空间发展战略,以“大疏大密”的空间结构支撑城乡发展和经济建设。衔接省委、省政府“1+3”重点功能区战略,开展《沿海城镇体系规划》《沿江两岸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深化研究》《宁镇扬一体化空间协调规划》《苏北苏中水乡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沿江风景路规划》等区域规划编制和研究,促进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宁镇扬等区域协调发展。《徐州都市圈规划》提出苏皖鲁豫4省8市交界地区在区域发展协调联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空间共同构建方面的联动事项,4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同建立联动协商机制,进一步推动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开展《江苏临沪地区跨界衔接规划研究》,促进江苏临沪地区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对接,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城市总体规划】重视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指导有关城市推进规划期至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由国务院批准的9个城市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规划期至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省政府批准城市总体规划的25个城市中18个已编制完成规划期至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江苏省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2个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省份之一,南京、苏州、南通被列入全国15个试点城市,淮安、宜兴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
(申一蕾)
【城乡空间特色规划】落实特色发展要求,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和省城市发展研究所联合编制的《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完成。《规划》深入分析省域空间特色资源,构建全省空间特色结构体系,明确省域特色风貌塑造的整体要求和重点管控的特色空间体系,提出城市特色塑造、镇村特色发展以及联动塑造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的行动指引。
《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打造8大特色风貌区。《规划》综合考虑江苏7个自然地理分区、5个亚文化分区以及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不同要求,兼顾传统文化根基和未来发展,将江苏城乡空间特色按照8个不同的风貌分区进行塑造引导。其中以“开敞区域”为特征的4个风貌区是:以太湖为代表性景观的江南水乡田园特色风貌区,以宜溧金丘陵山区为代表性景观的江南丘陵田园特色风貌区,以里下河水乡湿地为代表性景观的里下河水乡田园特色风貌区,以洪泽湖和黄淮平原为代表性景观的黄淮平原田园特色风貌区。以“紧凑城镇”为特征的4个风貌区是:丘陵地形、大江风貌和现代都市景观交织的沿江丘陵都市特色风貌区,长江下游沿江平原和现代都市景观交织的沿江平原都市特色风貌区,滨海滩涂湿地和现代城市景观交织的滨海生态城市特色风貌区,以及沿欧亚大陆桥低山丘陵和城镇景观交织的徐海丘陵城市特色风貌区。《规划》从塑造大地景观、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彰显历史人文特色的角度,对城乡格局、空间特色和建筑风格提出了具体引导,通过更加精细的分区引导塑造,使江苏空间特色的表达更加精准、丰富、立体。
构建“8廊12片”重要特色空间体系。《规划》根据省域内重要城乡聚落、自然地景、人文活动和传统产业等特色资源分布格局,结合对江苏最典型特色的公众认知,提出构建“8廊12片”的省域重要特色空间体系,12个重点特色风貌片为环太湖、江南丘陵、长江丘陵、江海交汇、里下河、高邮湖、洪泽湖、黄淮生态、沿海滩涂、山海、骆马湖、微山湖片区。8个特色景观廊道为大运河、沿江、古黄河—淮河、沿海、宁杭、通榆运河、新通扬运河、新大陆桥廊道。12个重点特色风貌片构成了江苏重要的生态网络基底,是人们心目中江苏文化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美丽城乡建设需要精心营造的关键地区。8条特色景观廊道通过绿岛风景路和文化旅游线路等将12个重点特色风貌片串联成有机整体,既是人们认知江苏特色的重要景观廊道,也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和动物自由迁徙的走廊。通过构建重要特色空间体系、强化保护管控,确保最具江苏特色价值意义的地区实现永续发展。
加强重点特色空间的管控引导。《规划》对重点特色风貌片在生态环境保育、景观风貌塑造、文化特色彰显、公共服务配置和特色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管控引导要求。对重点特色景观廊道在联系特色空间、构建贯通绿道、彰显多元文化、完善配套服务、带动绿色产业等5个方面提出了管控引导要求。《规划》强化管控要求与法定规划衔接,要求将其纳入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等法定规划,作为规划审查的重要内容。
培育48处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为推动城乡空间特色的当代塑造,《规划》分别在对城市特色塑造和镇村特色发展提出针对性要求的基础上,以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景观资源联动发展为切入点,打破城乡边界,在城乡空间优选空间完整度、资源集中度、要素复合度高以及景观可塑性强的48处地区,整合山水、地景、田园、文化、产业、建筑、人居等综合要素,引导塑造成为展现诗情画意人居环境的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建设百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10月24~27日,第53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年度国际大会在美国波特兰市举行,会上《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获2017年度“规划卓越奖”,是全球获奖的5个项目之一。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评委会认为:“该项目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特色地方化努力,规划从大尺度空间发展战略的视角提出了解决特色景观趋同的规划愿景和具体建设举措;并以空间特色为切入口,运用物质空间规划手法来撬动包容性发展、区域融合、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等整体发展目标实现,为全球其他区域发展作出了‘大开眼界’的范式,值得向世界推广”。
年内,在13个设区市完成特色空间规划、制定城市空间和地域建筑特色规划设计指引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江苏省城市空间特色和建筑风貌塑造指引》。南京、苏州、徐州、南通、镇江、宿迁6市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南京、徐州、苏州、南通、镇江、扬州6市被列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申一蕾 苏 鉴)
【镇村布局规划】2017年,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试点示范、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237个村庄完成村庄规划设计,专家队伍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审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技术指导。65县(市、区)结合镇村布局规划、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等规划,以县为单位编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系统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适宜建设模式,全省涉农县(市、区)已基本实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全覆盖。
(王 畅)
【历史文化保护】推进江苏省第八批和全国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和评选工作, 确定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昆山市巴城镇、东台市时堰镇、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高邮市临泽镇、高邮市界首镇为江苏省第八批历史文化名镇;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溧阳市昆仑街道沙涨村、镇江市镇江新区丁岗镇葛村、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儒里村为江苏省第八批历史文化名村。至2017年末,全省保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座、历史文化名镇39个、历史文化名村18个、历史文化街区100多处,所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均已完成保护规划。推进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公布历史建筑808处,其中新确定的历史建筑156处。开展《江苏省地域建筑特色传承研究》,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建筑修缮试点工作,苏州、扬州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促进保护规划与修缮实施工作的衔接。
【城乡规划管理与服务】2017年,全省办理各类开发区、旅游度假区设立的规划审核事项46件,核发交通、电力等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选址意见书21件。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安全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加强规划编制中各类安全敏感设施的防护控制要求,强化涉及安全问题的规划实施管理,完善规划安全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持续推进省级城乡规划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建设, 51个市、县(市、区)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入库工作。推进全省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有50个市、县(市、区)开通用户并按季填报“一书两证”信息。
【城市规划行业发展】2017年,全省有规划编制单位121家,其中甲级22家、乙级38家、丙级58家、外资3家,规划设计人员约1.2万人,注册规划师1247人。开展省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城市规划项目专业评选,共评出96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54项。通过评优发挥优秀项目的引导示范作用,鼓励全省规划编制技术创新,推动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提升。开展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培训,共培训3批次约600人。
(申一蕾)
【风景名胜区规划】下发《关于开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规划期到2020年届满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和修编工作。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完成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石湖景区的详规论证。开展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九龙山、濠河、云龙湖、茅山、第一山、雨花台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以及花果山、云龙湖、狼山等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赵秀玲)
延伸阅读:《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冈阜、古城墙与护城河水系为基础,以历代古城遗址、瘦西湖湖上园林为特色,具有风景游赏、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生态体验等功能的城市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8.37km2。其中陆域面 积 6.85km2, 水 域 面 积 1.52km2。 地 理坐标东经 119°23′23″~ 119°26′06″,北纬32°23′58″~ 36°26′28″。核心景区总面积3.03k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 36.2%。风景名胜资源共有2大类、8中类、29小类,共128个景观单元,其中人文景观单元91个,自然景观单元37个。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
资源分级保护:
按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三个层次实施分级控制保护,并对一、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一级保护区为核心景区,规划面积3.03km2;二级保护区为介于核心景区和三级保护区之间的风景名胜区范围,包括二、三级景观单元周边范围以及具有典型性景观的地区,规划面积3.71km2;三级保护区范围是风景名胜区内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是主要的设施建设区,规划面积1.63km2。
景区规划:
1. 瘦西湖景区
面积1.68km2,规划包括56个景点。以“湖上园林、山水画卷”为游赏主题,突出风景游赏、文化传承功能,重点保护山水与景观格局,禁止破坏土阜、岛屿、水体形态和瘦西湖景观天际线,结合景区水系特征,完善水文化展示设施,逐步恢复蜀冈朝旭等历史景点,再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景。
2. 蜀冈景区
面积1.10km2,规划包括19个景点。以“焚香清斋、三峰叠翠”为游赏主题,具风景游赏和佛教活动等功能。突出名人文化与佛教文化,改造提升平山堂、大明寺环境,完善宗教场所功能;连接中西峰,修复蜀冈生态景观,彰显蜀冈三峰山峦态势;恢复“双峰云栈”等历史景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贯通景区游线。
3. 唐子城景区
面积3.96km2,规划包括26个景点。以隋、唐、宋古城遗址为特色,以“城外芳尘、十里栽花”为游赏主题,具有遗址考古、生态修复、风景游赏(以隋唐文化为主题)等功能。严格保护唐子城、宋堡城城池格局。疏浚护城河,整修城墙,进行保护和展示。逐步疏解遗址上的居民点和工厂企业,保留部分现有建筑并进行风貌改造与功能置换,有依据的恢复部分历史建筑,安排文物展示、生态体验、花卉种植、文化休闲及配套服务等设施,再现千年古城风貌。
4. 宋夹城景区
面积1.36km2,规划包括10个景点。以“古宋遗风、芳草湿地”为游赏主题,依托宋代夹城遗址、城墙遗迹、城河湿地等景源及地热资源,提供体育休闲、民俗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等功能,开展多样化的生态游览活动,建设少量室内与室外互补的运动设施,完善游览及配套服务设施。
5. 绿杨村景区
面积0.27km2,规划包括14个景点。以“绿杨城郭、画舫轻游”为游赏主题,依托明清护城河、天宁寺、重宁寺等景源,开展风景游赏、休闲体验等活动。整治改造红园花鸟市场,恢复城闉清梵等历史景点的意境,完善水陆游览配套服务设施。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苏 鉴)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资源类型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