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政策研究
2019-01-09
【调查研究】围绕省政府主要领导关心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快推进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开创新时期“三农”工作新局面、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增创江苏开放发展新优势、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形成专项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组成督查组,深入基层开展“大走访、大落实”督查调研,摸清省情、督办实事、力求实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密切跟踪全省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典型调研,在总结创新经验方面,完成推进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制造业服务创新和江北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等调研;在研究富民典型方面,组织开展富民典型案例征文活动,相关优秀成果《富裕农民新实践典型案例》已汇编出版;在总结改革经验方面,形成提升江苏政府治理能力、政务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改革、省直管县改革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调研;在研究补“短板”问题方面,完成苏北财政收入增长、苏北精准脱贫、实体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去库存”等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配合国家高端智库,组织开展江苏民生问题入户调查,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委托,完成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街道)、40个村(社区)共1200户家庭样本调查,形成高质量的《江苏民生发展报告(2017)》。
(章燕璐)
延伸阅读:江苏民生发展问卷调查分析
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在江苏抽取了1200名年龄在18~69岁之间的常住居民,采用入户面对面访问的调查方式,共收回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199份,有效率达99.92%。如表1所示,在被访对象中,30岁及以下占 10.2%,31~ 60岁占 62.9%,60岁以上占 26.9%;未婚占 5.2%,已婚占 94.8%;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占33%,初中、高中、中专或技校占56.9%,大专及以上占10.1%;农业就业占30.5%,行政企事业单位就业占 34.1%。
问卷内容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设计,主要包括受访者的工作与就业、基本民生问题、收入和消费、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生活环境、食品安全和政府服务等10个方面。此外,附加了一道为江苏民生工作评分的题目。
(一)工作与就业
1.居民就业类型更加多元化
表2数据显示,受访居民就业呈现多元化分布,除专业或兼业务农外,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雇主及雇员)和非固定单位临时务工三者比例达48%,成为居民重要就业渠道。从城乡来看,城镇居民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雇主及雇员),两者占比分别为24.9%和28.3%;农村居民专业、兼业务农占比为52.3%,15.2%的受访农村居民在私营/民营企业就业,11.3%的农村居民从事个体工商业(雇主及雇员)。
2.劳动收入变化不大
数据显示,2017年受访居民月均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经营收入)为3419元,较2016年提高429元。当询问“与2016年同期相比,月均收入有什么变化”时,74.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变化”,回答“大幅增加”或“小幅增加”的受访者仅为15%,10.9%的受访居民表示自己的月均收入较上年“大幅减少”或“小幅减少”。
(二)基本民生问题
1.城市居民对目前家庭生活状况满意度较高
总体来看(见表3),大多数居民对目前的家庭生活表示满意,选择“很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占比达58.3%,与2016年58.5%的比例基本相当;而对目前家庭生活状况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受访居民仅为14.3%。从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的比例达61.8%,高于农村居民8.7个百分点,而2016年的调查结果则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3.3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了4.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下降了7.1个百分点,这表明城市居民对生活满意度不仅超过了农村居民,而且提升幅度较大。
2. 收入水平依然是居民不满意的民生问题
从居民对家庭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收入、工作、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的评价来看,38.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不满意的”,较2016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而对家庭生活最不满意方面选择来看,与2015年、2016年调查结果一样,排在最不满意事项前三位的,仍然是收入水平、医疗和住房,占比分别为 24.8%、11.5%、7.8%。
从城乡来看,对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评价,农村居民选择“没有不满意的”比城市居民高8.1个百分点,但农村居民对医疗的最不满意比例高于城市居民3.8个百分点。
3 . 环境污染是社会环境方面最不满意的事项
当询问“在社会环境方面,你最不满意事项的是什么”,选择“没有不满意的”比例达 59.1%, 2016 年这一比例仅为45.7%,提高了13.4个百分点,说明居民对当前社会环境状况改善表示充分认可。但也要看到,仍有近40%的居民对社会环境表示不满意,其中,环境污染、交通出行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不满意的事项前三位。与2016年调查相比,环境污染问题仍位居第一位,交通出行问题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
从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对于社会环境状况的不满意比例高于农村居民。具体而言,在环境污染方面,城乡居民不满意的比例相差不大;在食品安全方面,城市居民不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高5.2个百分点;在交通出行方面,农村居民的不满意比例高于城市居民4.4个百分点;在社区服务方面,城市居民的不满意比例高于农村居民3.7个百分点。
(三)收入和消费
1.七成居民家庭年收入在3万~15万之间
无论是从总体看,还是从城乡看,居民家庭总收入状况基本符合常态分布。数据显示,家庭年收入5万~10万元水平的占比最高,达34.45%,其中3万~15万的比例高达72.4%,也就是说超过七成家庭的年收入在3万~15万元之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农村家庭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比例达19%,是城市的2.17倍,说明农村地区仍有不少低收入家庭需要关注。
2.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变化状况好于农村居民家庭
在收入变化方面,当询问2017年家庭收入与上年相比变化情况时,56.3%的居民认为家庭总收入“和上年差不多”。在选择家庭收入有变化的受访者中, 20.9%的居民认为和上年相比“有些增长”或“显著增长”,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调查时,仅为14.4%。不过,居民家庭收入减少也应当引起重视,18.4%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和上年相比“有些减少”或“明显减少”。从城乡来看,53.8%的城市居民和60.1%的农村居民认为家庭收入与上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两者相差6.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认为家庭收入增加的比例,比农村居民高10.7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认为家庭收入降低的比例,比城市居民高6个百分点。可见,在家庭收入变化方面,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变化状况要好于农村居民家庭。
表2 受访居民目前就业类型单位 :%
表3 受访居民对生活状况总体满意度情况单位 :%
3 .农村居民家庭人情消费压力不断攀升
对于家庭消费支出压力,受访居民认为支出压力较大的前三项是医疗、子女教育和食品,分别占21.3%、21%和21%,其中医疗的支出压力最大。与2016年相比,医疗和子女教育依然是位居前两位,变化明显的是食品占比,从上一年的8.9%上升到21.0%,增加了12.1个百分点,成为和教育并列的居民支出压力第二大项。从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家庭消费支出压力略有差异。城市居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压力最大,选择该项的有22.6%;农村居民的医疗压力最大,选择该项的有23.9%。需要关注的是,17.3%的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压力来自于人情送礼,位列农民家庭消费压力的第四位,这一比例较2016年的11.6%提高了5.4个百分点,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四)子女教育
本次调查共有613名受访者家中有正在就读的子女,学生数量811名,其中,处于学前教育阶段190名,占23.4%;义务教育和中学阶段502名,占61.9%;职业教育阶段35名,占4.3%;本科及以上阶段69名,占8.5%。对家中有孩子准备上或者正在上幼儿园的190户家庭,询问“在学前教育方面,您最不满意的一项是?”,23.3%的受访者认为“入园贵”是最不满意的一项,其次是“入园难”,有5.8%的受访居民选择该项。这一调查结果,与前两年调查完全相同,入园贵、入园难依旧是家长最为担忧的事项。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方面,10.1%的被访者认为存在“教学质量差”的问题,9.6%的被访者认为存在“很多内容课上不教、不得不上补习班或请家教”的情况。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课外补习现象变得愈演愈烈,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老百姓对基础教育的评价,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方面,18.9% 的居民表示“高等教育学费贵”,5.8%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五)医疗卫生
1 . 居民看病就医更加理性务实
受访居民在生病或感觉身体不舒服时大都会选择先去区县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分别占比21.9%、21.6%。从城乡来看,大部分城市居民就医首选区县医院,占23.1%;农村居民则更倾向于去身边的村卫生室或村诊所,占36.7%。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首诊选择的医疗机构大多选择区县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两者比例均超过60%,而首诊直接选择去区域内最好的大医院的比例都在15%以下,这说明居民就诊意识更加理性务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分级诊疗的效果逐步显现。
2. 农村居民对未来看病问题更加担心
在受访居民中,有150户家庭2016年以来曾经因为家里人看病而找亲戚朋友借款或变卖资产、抵押贷款。在被问“是否担心您和您家人未来生病后没钱看病”时,65%的受访者表示担心(“非常担心”“比较担心”或“有点担心”)。从城乡来看,70.2%的农村居民担心未来没钱看病,比城市居民61.7%的比例高8.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更加担心未来没钱看病,这主要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有直接关系。
(六)养老保障
1.超半数居民对未来养老的经济来源表示担心
63.9%的受访居民对未来年老时养老经济来源表示“非常担心”、“比较担心”或“有点担心”,对养老经济来源“一点也不担心”的居民仅占9.3%,说明养老已成为民众十分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从城乡来看,农村居民表示担心的占67.8%,高于城市居民近7个百分点。
2.养老金水平低和不公平是当前养老保障最大问题
当询问受访居民对当前我国养老保障(养老保险)满意度情况时,有45%的居民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仅占6%;24%的受访居民对当前的养老保障(养老保险)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当继续询问“我国当前养老保障(养老保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42%的居民认为是“养老金水平太低”,27%的居民认为是“不同人之间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这提示我们,在当前已经实现养老保险广覆盖的基础上,下一步要着重解决养老保障水平过低以及不同群体间保障水平差异过大的问题。
(七)住房保障
1.城乡间家庭住房状况差异较大
从总体看,受访居民目前居住的住房性质大多以自建住房为主,达63.6%比例,其次是市场租赁房、自购商品住房,比例分别为12.6%、10.3%。从城乡来看,农村地区自建住房比例达9成,是农村居民解决住房的最主要渠道,城市居民这一比例仅为46.1%。城市居民除了通过自建住房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外,市场租赁房、自购商品房、拆迁安置房也是重要渠道,三者占比近5成(46.6%),而农村居民这三者比例仅为9%,可见城市居民在解决住房方面更加多样化。
从住房建筑面积看(见表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为42.56 m2,而城镇居民约为38.28 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较城市居民多 4.28 m2。
表4 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较单位 :m2
2.房价高、面积小是影响住房不满意的主要因素
总体上看,45.7%的居民表示在住房方面“没有不满意的”,超过一半的受访居民对住房状况表示“不满意”,住房不满意事项主要表现在:“房价太高、无法改善住房条件”,“住房面积太小”,“建筑年代久远、小区设施落后”等三个方面,三者占比达42.4%。从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对住房不满意的比例,比农村居民高1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对住房不满意事项,主要表出现在房价高、住房面积小、小区环境和物业差、小区设施落后等四个方面,四者占比达52.4%。农村居民对住房不满意事项主要表现为房价高和住房面积小,分别占22%和9.4%,但低于城市的 24.4% 和 16.1%。
(八)生活环境
1.居民对居住地周边生态环境总体满意度较高
从表5可以看出,当询问“对目前所居住的社区(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否满意”,68.6%的受访居民对居住总体环境状况持正面评价(“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仅有7.2%的受访居民表示“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从各分项来看,居民对空气质量、生活用水质量、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噪声问题、绿化情况都持有正面评价,满意比例都在60%以上,其中对生活用水表示满意的比例达70%。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对居住地“周边河流、湖泊、池塘、水泡子、井水等水体质量”满意度不高,持满意态度的比例仅为40.3%,而对此不满意的比例达29.8%。
2. 居民将垃圾分类难题主要归结为客观原因所致
当询问居民“平常扔(生活)垃圾,是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时,24.5%的居民表示会对垃圾进行分类,75.5%的居民表示不会对垃圾分类。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追问“阻碍日常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时,31%的受访者表示“社区没有分类垃圾桶”,26%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需要分类”,18%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怎样分类”,另有17%、8%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进行分类”、“垃圾分类费时费力,懒得分类”。数据表明,没有安置分类垃圾桶以及对垃圾如何分类宣传不够,客观上限制了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认为垃圾分类无必要、费时费力,也是导致垃圾分类难题的关键所在。
(九)食品安全
1.城市居民对“舌尖上的安全”满意度较低
民以食为天。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往年相比,2017年调查问卷新增了食品安全一项,了解“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安全状况评价上,55.4%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认为食品安全“一般”、“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39.3%(见表6),可见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对日常食品安全并不放心。其中,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评价比例为47.5%,比农村居民低19.8个百分点;21.7%的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比农村居民高13.1 个百分点。
表6 受访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情况单位 :%
表5 受访居民对居住地周边环境满意度情况单位 :%
2. 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是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表7所示,对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29.6%的居民认为是“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18.7%的居民担心“农药兽药、抗生素、重金属等高残留问题”,12.5%的居民担心“食品加工不卫生问题”,三者占比达到60.8%。从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其中城市居民对“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问题”“食品加工不卫生问题”表示担心的比例,分别比农村居民高6.9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而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都不担心”的比例,农村居民则比城市居民高16.8 个百分点。
当追问如何保障家庭食品安全时,城市居民多选择到正规超市“购买有机、绿色、质量认证的食品”(见表8),而农村居民选择自产自给的比例达49.9%,高出城市居民31.5个百分点。这主要跟城乡生活方式和资源禀赋不同有很大关系,在城市居民没有土地种植蔬菜,而超市、农贸市场的可及性又比农村地区高很多。
3.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工作有待加强
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见表9),认为政府监管“很到位”和“比较到位”的比例为47.1%,认为“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不好”以及“做了一点工作还远远不足”的比例为29%,另有19.1%居民表示“说不清楚或不知道”,这说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亟需加大执法、监督以及宣传的力度。城市居民认为政府监管很到位和比较到位的比例,比农村地区低4.6个百分点;认为“政府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不好”和“政府做了一点工作,还远远不足”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10.3个百分点。总体来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城市居民的满意度相对更低,对改善的期待要求更高。
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如表10所示, 34.0%的居民认为“要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和检查执法力度”,27.7%的居民认为“要对查处的假冒伪劣食品生产者进行严厉处罚”,17.9%的居民认为“要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11.7%的居民认为“要及时向公众通报不合格的食品”。
表7 受访居民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状况单位 :%
表8 受访居民保障家庭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单位 :%
表9 受访居民对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工作评价比较单位 :%
表10 受访居民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单位 :%
表11 受访居民对未来三年内食品安全改善状况评价单位 :%
表11中,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居民对未来三年内食品安全状况改善有信心,比例高达82.2%(“一定会有效改善”“相信会逐步改善”和“可能会有一些改善”),但也有12.2%的居民表示信心不足。可见,解决好“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将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抓手。
(摘自省政府研究室 《江苏省民生发展报告(2017)》)
【决策咨询】紧贴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决策咨询的前瞻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精心组织2017年省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研究,通过委托研究、专家评审等严格程序,最终形成关于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制造业发展、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苏北发展“短板”问题、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智能制造、智慧政府建设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等8篇报告,研究成果《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2017年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成果汇编》已出版。及时收集整理报送省政府主要领导关注的重要信息,先后形成《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评估》《苏北财政金融分析》《江苏投资情况分析》《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综述》《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综述》《苏浙鲁粤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比较》等综合参考材料。贯彻省政府领导指示要求,推进评估规范化建设,先后完成国家长江经济带政策、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同时组织起草《江苏省人民政府重大政策举措第三方评估规范》。推进智库建设,筹建由12个省级综合部门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江苏政府智库联盟,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首期全省政府研究系统高级智库研讨班,不断提升系统研究能力。
(章燕璐)
2017年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目录(共8个)
1.江苏 数字经济发展和思路对策研究
2.江苏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3.江苏推进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研究
4.苏北发展“补短板”研究
5.江苏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
6.江苏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
7.江苏智慧政府建设研究
8.江 苏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实践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