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开发初探

2019-01-0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医药双创大赛

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选择之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为响应国家双创政策,各大高校逐步设置了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3],但是目前,尚未有学校以傣医学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设置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4]。为了完善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傣医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实践载体,展开了开发适合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双创指导课程的探索工作。

1 课程设置背景

本校的傣医学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为了将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从2017年开始,本校民族医药学院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实践载体,进行有特色的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开发。期望通过本课程,激发傣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与众不同的的创造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傣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质量的提高。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教育部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全国性赛事,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5]。2015年开赛至今,我校围绕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组建了多个参赛团队,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因此,本课程将指导傣医学专业大学生组建团队参与该项比赛,在比赛实践中完成课程的学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推动课程设置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的完善。采用全新的模式设置的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双创指导课程,将有助于构建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傣医药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符合社会需求的傣医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2 课程理念和设置

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本校对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双创与人才教育的创新实践,侧重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课程以大赛项目为实践载体,采用理论和实践课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我校傣医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双创指导,强调实战中学习,突出傣医学特色,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大纲。本课程为公共任选课,总学分2分,共设置24个学时,其中6个理论学时,18个实践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①指导学生组建多个6-8人的创业小组,选拔项目负责人,明确各项目成员分工。②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和本质。③指导学生实地调研,完成前期调研报告,发现并创建融合傣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④指导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校级初赛和云南赛区比赛。⑤在比赛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从创业技能、企业初创准备、创业计划书、创业路演等各方面给予学生专业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完成创业计划书和路演展示。

3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①让傣医学专业大学生较为完整的体验创新创业的初始阶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激发学生的和创新创业激情,让学生主动的掌握创新创业活动必需的专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品质和能力。②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将傣医药专业知识运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提高双创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③学会辨证的认识和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等,能够创建原创的、与傣医药相关的创业项目,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思维。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认识和发掘自身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为创业和职业发展储备必要的素养。⑤帮助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避免初起创业瓶颈,提高傣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⑥完善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傣医药创新创业型人才。

4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4.1 创业团队对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双创大赛的理解需要提升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参赛项目能够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6]。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互联网+”和双创大赛的认识和理解不够不充分。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认为参赛项目一定要和互联网直接相关,常常将创建的参赛项目局限在电子商务,餐饮,商品销售等较为狭窄的范围,缺乏创新。

针对这一点,课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前期准备,帮助其了解和认识“互联网+”和双创大赛。首先带领学生学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流程和要求,然后梳理2015年至今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决赛项目,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和创新点。完成这些前期准备后,学生对“互联网+”和双创大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解,能够提出自己基于互联网的,原创的融合傣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参赛项目。在项目内容和方向上有了较大程度的丰富,涉及到与民族医药相关的文化传播、公益宣传,产品开发,平台搭建,公司运营等多个方面。

4.2 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 傣医药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善,其独特的诊疗技术和广泛的医疗实践为傣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融合傣医药为内容的创新创业项目具有较好的优势。但是,傣医药和其它民族医药一样深植于民间,仅仅依靠课堂讲授的傣医药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只有深入民间才有可能发现并创建有傣医药特色的参赛项目。然而,学生实际并未获得机会和时间做充分的调研工作,创建的参赛项目名字虽与傣医药相关,其内容却未能将傣医药与创新创业真正融合,缺乏特色和可行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课程在创建参数项目前增加了实地调研环节,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民间探访傣族聚居地,参观传统药市,拜访傣族民间医生了解傣族特色诊疗技术及其应用等,完成并提交调研报告。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增加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该赛道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对接乡村,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本课程学生团队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调研民族地区时发现,云南某少数民族贫困县有种植和食用百合的传统,并且当地民族民间医生对百合的药理药性有独到的认识。结合调研结果,在充分理解比赛要求的基础上,团队构思创建了精准助力丙中洛地区扶贫的参赛项目。该项目以傣医药为理论基础,依托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综合开发丙中洛百合资源,树立丙中洛百合品牌,拓宽当地百合销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该项目体现了大学生创业团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获得了云南省赛区银奖的好成绩。

4.3 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但是仍然要求课程指导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以提高傣医学大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首先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团队的个性化辅导,为团队定制“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为每位学生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档案,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情况做客观记录并进行量化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指导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本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其他民族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平台的资源,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小试和初创准备等工作,避免项目浮于策划而无实质,增强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此外,指导教师要关注参赛团队的后续发展,帮助有潜力的团队寻找可以合作的初创型创新型企业,通过该方法获得创业实用经验,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4.4 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本课程与其它双创指导课程相比具有特殊性,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备傣医药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好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加强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傣医药专业课教师中发掘培养。建立培训制度为有潜力的指导教师提供双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鼓励傣医药专业课教师突破专业局限,创新方式培养更多理论和实战兼备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可以聘请初创型创新型企业的负责人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创业实际的,更专业的双创指导。

5 小结

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实践载体,开发和完善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特色鲜明,实践性和导向性强,能够为民族医药专业大学生双创指导课程的开发提供新思路。课程指导教师会将课程成果、经验以及问题反馈至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持续完善教学模式和策略,进一步提升傣医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医药双创大赛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