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基于养老照护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社会性视角

2019-01-09肖建英姜土生青秋蓉原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护理员养老职业

肖建英 姜土生 青秋蓉 原新

(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3南开大学)

当前,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社会养老(包括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养老护理员作为为社会养老的老人提供照护的主力军,一直肩负着老人的生活料理、健康照护、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护理需求,这些看似平常的照护内容,其“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服务性”等专业特性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备受专家学者肯定和社会公认,他们认为照护“失能、失智”老人是非常专业的领域〔1〕。如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养老护理员一直属于高收入群体,养老照护工作也是人们向往的职业。而在我国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护理员以“学历较低、待遇较低、年龄较大、流动性较大”为主要特征,其职业认同感低、社会地位低且人才严重紧缺。着力建设这一队伍,提高护理员们的职业能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已成为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中之重的关键举措〔2〕。

1 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1.1养老护理员严重紧缺 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到2020年预计老龄人口达到2.55亿,约占总人口的17.8%〔1〕,到2025年将突破3亿,民政部预计到2050年将新增2.64亿老人,老龄化水平达到35%左右,相当于每天有近3万人加入养老队伍〔2〕。在如此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中,我国又是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随之日益庞大的社会养老队伍对养老护理员基本需求量,按国际公认的1名护理员照护3名失能老人计算约需1 000万名,但目前全国从事养老照护工作的在岗人员只有近10%(约100万人)。人少事情繁多,部分养老机构即使是针对失能或失智的老人都只能是一名护理员照护一层楼的老人(差不多一对十),人员如此紧缺其护理水平、职业能力不言而喻。

1.2护理员“一高三低、一长两短”的职业现状 对目前在岗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现状可以用“一高三低、一长两短” 8个字概括。 “一高”是指护理员年龄偏大,目前从业者中70.9%是“4050”就业困难的人员,6.5%的从业者年龄在18~29岁,其余的22.6%在30~40岁左右。“三低”指的是“学历低、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低”,有大专学历者仅6.8%,36.2%有中专学历,57.0%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多数人认为照护老人是体力活,又脏又累,对其专业性不认可、不重视,地位低下;福利待遇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参考标准,月工资一般为1 800~3 000元,在一线城市一些高端的养老机构月薪最高的能够拿到5 000元左右,这与工作性质相近的月嫂收入基本过万相比确实差距太大。“一长两短”中“一长”是指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平均每天工作多在10 h以上,有的甚至更长。“二短”一是指专业的系统培训时间短,二是缺少对护理员职业生涯长期发展规划,自然让护理员感觉没有盼头。“一高三低、一长两短”势必造成我国的养老护理队伍流动大、不稳定,其职业能力难以提高可想而知。

1.3养老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且持证率低 目前,在各级政府积极主导下,我国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配置现状:①有就业需求的下岗工人或者家庭妇女(以农村妇女居多),年龄多在40~50岁,这一群体少部分参加过职业资格证培训〔3〕;②近年来全国近100所高职院校培养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但是对口就业率较低,而且招生也冷淡,例如,民政部与省市人民政府共建的3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历年来都不能完成招生计划,主要原因正是如今的90后、00后认为服务性工作太辛苦、工资又低,所以不愿意学、不愿意干;③少数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虽然最近两年一些中职也开始积极申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生源远远没有护生火爆,就业意愿也不强烈,虽然他们也大都持有职业资格证。因此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与持证现状是:有证的不一定在岗,在岗的大多无证,目前在岗的近100万护理员从业者中持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的只有约6万人。

1.4服务质量体系不健全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虽然经历了从试点、全面推进到现在的规范发展阶段,但目前仍然是优先保障低收入的高龄、失能、失智和独居等相对困难老人们的照护需求。因此由于服务供给方式的不确定性、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与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性等特点,致使服务内容不一致、不规范,服务质量体系不健全。

2 养老护理员职业特点剖析

2.1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1年修订版明示:本职业共设初级、中级、高级、技师4个等级。本标准对4个等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总体要求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普通的养老护理员不仅应具备本职业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实际操作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2.2养老护理员职业特性 现实工作中普通民众、部分管理者(包括政府机关和养老行业的)及一些护理对象大都认为照护老人的工作接近生活常态、难度不大、专业性不强,需要更多的主要是耐心、爱心、细心等职业素养。2015年7月29日颁布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把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等列为商业、服务业人员,都归属于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无可非议。但是近年来随着养老服务质量的需求,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呼吁该职业低迷是缘于公众对其专业特性的误解,其特性除了大家公认的“服务性、社会性”外,和我们的临床护理一样具有“科学性、技术性”。老年照护工作的科学性是指他需要我们护理员具有较广泛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一些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技术性是指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材要求初级、中级、高级共有技能性实操 200多项,每一项操作在实际照护工作中除了要求规范外,还要求“以人为本,以老人的舒适、安康为中心”,充分体现照护工作的人文关怀。归根结底养老照护工作专业性强,其“科学性、技术性”不容忽视,特别是针对失能老人、失智老人的照护。

3 护理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3.1统一对养老照护工作专业特性的认识 对一项服务于广大民众的职业,如果他的难度、强度、专业特性不被认可,势必造成各级领导对其重视不够、对其管理不到位。现阶段,我国随着管理为主的方式向建设服务型的方式过渡,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对于养老照护工作专业特性而言,加大专家学者的呼声引起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统一对其专业特性的认识则是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关键之举〔4〕。

3.2提高护理员职业认同感 目前,我国受工资待遇、劳动强度、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养老护理员对其工作认同度比较低,诸多学者调查分析发现护理员对目前工作状态选择“满意”的只有5%左右,40%左右的选择“一般”,55%左右的选择“不满意”。这一重要因素不仅会直接导致就业群体人力资源受限、流动性大,而且会导致护理员的负面情绪增加,从而影响护理职业能力。提高护理员职业认同感应挖掘护理员自身的职业需求,从持证上岗到提高工资待遇、提供福利政策的保障和一些法律保障,再到得到各个层面(如政府、社会、机构等)的认可,以此为提高护理员职业能力的前提。

3.2.1持证上岗 老年照护这一份看似普通的工作,由其“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和社会性”决定这一队伍应该也必须持证上岗。虽然在养老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是比较苍白的一个缺口,但也是亟待逐步解决的问题。持证上岗是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自信的最基本的先决条件,也是规范管理、科学管理,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近几年我国月子护理中心因无证执业、职业水平有限等原因,如婴儿呛奶意外身亡后发生的多起民事诉讼案就是警示,况且如果老人发生噎食一旦紧急处理不当等也是猝死的常见原因。目前,媒体屡有关于养老机构(关键是护理员无资格证)因护理员技术不过关、照护不当引发事故的报道。

3.2.2提高工资待遇 目前,“4050”人员能够吃苦的抱着比待在家里耍要好得多的心态相对比较稳定,但他们的职业能力提升有限,而且时间久了他们也可能会选择从事家庭保姆等职业期待收入多一点。其余的群体(中职、高职相关专业的学生)横向、纵向比较后会快速跳槽,如同样是专科学历在养老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月工资比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的从事护理服务的同学大都高出1 500~2 000元,而且治疗上随着职称的提升工资还会增加〔5〕。因此,如果在适当提高月工资的同时,工作待遇按职业资格证等级定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标准,让护理员们感觉职业生涯有良好的后续发展,队伍肯定会相对稳定,这样无疑也有利于护理员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3.2.3提供福利政策与法律保障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养老”硬件设施明显改善,而对一线护理员的工资、福利等政府层面支持力度并不大。为了提升护理员职业能力应在规范职业资格证、努力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提供一些福利政策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包括休假制度、奖励计划(如鼓励养老护理员争取特别贡献奖和突出贡献奖等)。另外,一些护理员由于没有参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也是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养老服务事业的原因之一,逐渐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其职业认同感肯定会大大改观。

3.3不断拓宽培养途径 民发〔2011〕209号《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努力推进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举措中提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工程是力争到2020年,培养具备老年学、护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养老护理员600万人”。达此目标应以不断拓宽培养途径为基础,加大养老服务护理人员队伍新生力量,丰富各类人才,加强团队建设等有利于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能力。

3.3.1加大中职、高职学生培养力度 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应在中职(最好是中等卫生学校)和高职加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护理专业的培养力度。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养老护理员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程度为初中毕业,现在随着国内重点高中的招生要求,一部分初中因为偏科等原因的学生考重高难度相当大,而学技能对于他们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而且培养中高职学生可以产生“隔代亲”效应,“隔代亲”不但能解除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独,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爱老、敬老、助老”氛围,同时也有利于这一年轻群体护理职业能力提升。

3.3.2规划培养“培训教师” 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除了应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包括本职业或相关专业的),还应具备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我们在养老行业中大力推广以下具体培训方案:由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培训中级养老护理员,遵照这一标准规划培养“培训教师”,形成“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不断提高各级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能力。

3.3.3引进老年护理高级人才 2016年10月由民政部、财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的抽样调查显示,“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 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8.3%;老龄服务发展不平衡,供求矛盾依然严峻”〔6〕。 同年 3 月 4 日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 CLASS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 87.46%老人 ADL 六项指标完全自理,10.54%的老人是 ADL 处于轻度失能和中度失能,2.00%的老人为重度失能”〔7〕。这些刚需老人都离不开老年护理专业性人才的护理。目前随着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但专业性人才特别是高级养老护理人才可谓紧缺。近年一些省市已经加快了引进老年护理高级人才的步伐,如继常州、无锡陆续实施养老护理员“入职奖励”之后,2017 年南京也推行了入职补贴奖励,最高奖励 5 万元,试图缓解养老院的“补血”难题〔8〕。如果各大省市都能够如此重视高级护理人才的引进,养老护理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就会快速得以提升。

3.4优化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能够在拓宽培养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培训模式,更有利于提升护理员职业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 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9〕。优化培训模式就需要这一决策真正落地:一方面各级政府应促进养老护理服务与下岗再就业的融合,鼓励更多的有一定文化基础(如初中以上文化)的下岗职工和经济收入相对困难的家庭妇女积极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拿到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进社区或者机构负责日常照护老人的工作(如从事自理区的照护工作)。另一方面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 “国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鼓励临床护理人员加入养老志愿服务队伍〔10〕。结合这一指导思想,紧紧抓住“医养结合”契机,让“医养结合”先从技术上融合,因为不是每个社区、每一家养老机构都能同时建立“院中院”的形式走医养结合的路,如果我们能够整合资源,鼓励临床护理中级、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社会养老群体中护理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如卫计委在职称晋升中制定优先推荐“送知识下机构、下社区”的医护人员的制度,促使临床中级、高级护理人才与养老一线护理员对接,以此通过“医养技术融合”促进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得以提升。

3.5健全管理制度 随着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养老越来越成熟,健全其管理制度,促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也正是护理质量与护理员职业能力提高的保障。

3.5.1让制度落地生根、逐步完善 《民政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通知》民发〔2013〕29号指出“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建立老年人入院、养老服务需求等评估制度;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应大力推行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养老机构院长资质培训制度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11〕。如果各地能够在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让制度落地生根、让抓落实成为常态,进一步健全其监管机制为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职业能力打好攻坚战。

3.5.2规范服务标准、加强绩效评价 2014年1月26日,民政部等5部门以民发〔2014〕17号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强调: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研究;抓好养老服务标准的贯彻实施;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管理标准化〔12〕。近年来各地养老服务机构已经逐步规范服务标准,为了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必须统一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同时加强养老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如侧重受益对象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此达到不断提升护理员职业能力〔13〕。

3.5.3建立人才聘用与激励机制 今后在养老服务业发展路径中应强调“重基础”,特别是针对养老服务行业特殊性需要,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政府有关部门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养老照护人才应建立使用和激励机制,由政府出资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提供特岗津贴,对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机构设置公益岗位,对养老护理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同时也应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府有了“重基础”理念,逐步建立人才聘用与激励机制,方能有力助推目前规范发展阶段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14〕。

综上,养老护理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只要认识到位、行动到位、制度到位,多管齐下狠抓服务质量,护理员的职业能力得以提升指日可待〔15〕。

猜你喜欢

护理员养老职业
养老生活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职业写作
养老更无忧了
我爱的职业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