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专业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研究与构想

2019-01-09马宝琳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民族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声乐钢琴音乐

■马宝琳(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声乐艺术指导(VocalCoach)是负责对歌唱演员、学生的歌唱语言、音乐、作品风格、表演心理等所有非“声音”元素进行指导、处理与把握的专业人员,其教学成绩与效果往往以为声乐演唱进行钢琴伴奏的形式为最终体现。可以说,声乐艺术指导是为声乐教学、声乐演唱应运而生的专业,对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专业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科学的培养体系。而在我国,只有个别专业音乐学院开设了声乐艺术指导专业,而非音乐学院出于师资欠缺、学科建设不完善等原因,在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建设上还停留在“有心无力”的状态。因此,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开设在非音乐学院的专业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

■针对钢琴表演专业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非音乐学院目前招收专业主要以音乐学(教师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为主,而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声乐表演、钢琴表演人数较多,而管弦、民乐等器乐表演专业的生源占比较少。因此,开设器乐艺术指导课的条件尚且不成熟,但针对钢琴表演专业先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从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

目前,钢琴表演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开设比例相对较高,但是与专业音乐学院相比,非音乐学院的钢琴表演专业在学生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以及培养侧重点上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如果一味追求培养学生的钢琴独奏能力,可能会造成钢琴表演专业的大量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后果。学校应该要充分考虑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应面向不同的市场群体和就业岗位,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复合型“全”才的培养上。均衡钢琴独奏与其他钢琴演奏形式之间的综合能力,而声乐伴奏能力是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之一。通过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学习,能让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到声乐伴奏的技能、与声乐合作的技巧、演唱方面的知识等,助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功能”人才。

(二)从声乐教学和专业需求的角度

艺术指导对声乐表演专业来说,具有提升学生专业技巧和有效实践能力的作用,有着极为必要和不可替代的意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非音乐学院的声乐表演专业还不具备配备艺术指导教师和开设声乐伴奏课程的条件,学生的伴奏问题需要自己解决或采用伴奏碟的形式。只有少数学校会为声乐表演专业开设艺术指导课程或在声乐专业课上配备钢琴伴奏教师,但由于师资和课时量的原因,通常课时分配较少,而且课外很难再有合伴奏的机会。而钢琴表演专业的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开设会为声乐表演的学生提供更多合乐时间和声乐表演训练的机会,势必会提高整个学校的声乐教学质量和声乐演唱水平。

(三)从学校艺术指导师资的角度

目前大部分非专业音乐学院的专职艺术指导教师较少,很多声乐伴奏工作多由钢琴专业教师担任,致使钢琴教师除了要承担自身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负责校内外音乐会、比赛等伴奏演出任务。由于工作繁重,精力有限,钢琴教师仅能勉强完成声乐伴奏的任务,因此很难及时、细致地兼顾对声乐学生在演唱语言、表演、作品处理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四)从社会市场需求的角度

现代社会市场对于音乐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多元,就业分工也越来越走向精细化、专业化,但目前开设艺术指导专业的学校还非常少。作为钢琴表演专业衍生出来新生职业,艺术指导这个年轻的职业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针对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更有助于规划他们专业发展道路,帮学生拓宽就业面,为艺术指导专业培养后备人才,应对社会市场需求。

■钢琴表演专业的声乐艺术指导课教学现状

目前,声乐艺术指导学科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非专业音乐学院也针对钢琴表演专业相继开设了与钢琴伴奏相关的课程,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诸多不足:

首先,思想观念偏差,教学理念陈旧。声乐艺术指导不仅要为演唱者弹好声乐伴奏,还要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之上帮助演唱者对于语言、作品风格的把握、音乐脉络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纠正与再加工来提高演唱者的演唱质量和水平。但在我国,受传统音乐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院系领导对声乐艺术指导这个专业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人认为:声乐艺术指导只要钢琴演奏技术好,没有弹错音,能跟着演唱者的情绪“走”,合上伴奏就够了,至于音乐处理、语言的规范性等是演唱者自己的事。由于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偏差,使声乐艺术指导教学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都还处于较为陈旧和滞后的局面,忽略了声乐艺术指导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理念更新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发展规律,无形当中将声乐艺术指导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声乐艺术指导教学原本应有和特有的价值及意义,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形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声乐艺术指导课开课的学期因学校情况的不同,开设学期大致为一至两个学期。出于师资紧张和课时量受限的原因,在有限的授课学期内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浅显的声乐艺术指导相关理论知识、声乐伴奏谱弹奏实践为主。在授课方式上,大多数学校采用班级集体课的传统授课方式进行(声乐专业的学生不参与艺术指导的课堂教学),这种授课形式导致了师生比例相差悬殊,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及时、深入地指导,只能针对学生在伴奏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在体现学生的演奏个性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很难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另外,为解决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考试伴奏的难题,声乐艺术指导教学在教材、作品选曲上过于依附于声乐表演专业课,通常会在本院校声乐表演考试大纲范围内选曲,使教学内容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盲从性,使声乐艺术指导课“变相”为声乐表演专业课的附属课程,这势必有碍声乐艺术指导系统、正规的课程规划。而声乐考试作品选择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作业曲目单一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作品量的积累和扩展。

再次,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教学评价不客观。大多数声乐艺术指导课程考核采用平日成绩和期末成绩来综合得出最终成绩。平日成绩通常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打分。期末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采取钢琴、声乐学生“一对一”合作的现场考察方式(合作对象由教师临时指定或学生自行组合),从声乐考试大纲中选择考试作品,最后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现场表现情况打分。虽然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日常学习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因平日里缺少与声乐学生的配合,声乐艺术指导平时作业都变成了“独奏”练习,这种评价方式并没有体现出学生实际的声乐伴奏能力以及对声乐作品的分析能力,无法全面反映出学生声乐艺术指导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一些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平时在课下疏于学习,考前为了“好看”的分数突击练习,疲于应付,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滋生倦怠感和消极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声乐伴奏能力的提高,而且除考试外,缺少与声乐学生合作实践的机会和锻炼。

■非专业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建设构想

(一)转变思想观念,倡导理念创新

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是本科钢琴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首先学校应摆正“声乐艺术指导”的位置,意识到该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看到声乐艺术指导在社会供求失衡大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将声乐艺术指导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放在等同位置,鼓励、推动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的正常发展。

其次,目前声乐艺术指导学科的发展在我国还仍处于萌芽阶段,多数学校的教学理念仍相对滞后,一些学校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同时,绝不能脱离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需要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理念为支撑,除了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指导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适当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的享受感和愉悦感外,还要符合非音乐学院的专业建设现状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的本质,将更加有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

1.合理规划课程结构

声乐艺术指导是一门集钢琴、声乐、音乐史、语言等不同专业领域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涉及的知识范畴较广,不可能只通过一门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就掌握所有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声乐艺术指导课前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积累,还要对一些相关领域知识进行初步的学习和了解。鉴于此,笔者建议将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开设在三年级,安排至少一年的学时。原因如下:首先利用一、二年级的时间进行钢琴专业课、中外音乐史和艺术概论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正式开始声乐艺术指导的学习,同时进行即兴伴奏、和声曲式课程的学习,并建议钢琴表演的学生必须选修意大利语、德语等语言类课程,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演奏技术,还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语言文化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深入、系统展开声乐艺术指导的学习,真正体现这一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2.加强融合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采用合作实践的教学环节,对中外歌剧、艺术歌曲、民歌等各时期、风格、类型的声乐作品进行阶段性的专门学习。在着重对声乐作品进行浏览与积累的同时,选择凸显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联系性较强的教材和曲目,提高学生对作品风格把握的能力。此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搞清楚钢琴、演唱、语言、音乐风格等在作品中的衔接关系,将课程内容真正的“消化”并融会贯通,让学生日后与声乐演唱者合作时,懂得如何着手艺术指导的工作,更好地提升整个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一,拓宽教学组织形式。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高质、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步骤:预留作业—课堂回课—教师纠错,这种传统方式难以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艺术指导课程相较传统理论、技术演奏类的音乐课程,更侧重于合作实践的课程环节。声乐艺术指导的教学需要根据其学科性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方法及大学生学习习惯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这需要通过除课堂教学外的多样化教学形式来完成。如除了班级、小组授课形式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听艺术指导方面的讲座、观看音视频资料、观摩声乐考试、组织课堂讨论等。这些活动形式是对声乐艺术指导课程非常必要的辅助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也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其二,开展信息化教育。随着校园数据化网络的普及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化的推进,网课教学为声乐艺术指导在授课模式上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对于声乐艺术指导课因师资、课时量受限而导致相关知识缺失的问题,就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微视频和远程教学的形式展开,比如:声乐发展史、声乐作品赏析、语言类课程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为学生建立在线答疑和学习心得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这种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增加更多课堂实践的时间,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又能缓解学校当下的教育资源危机,对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的发展起到了辅助、补充作用,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三,与声乐表演专业建立合作实践关系。艺术指导课程较传统理论、技术演奏类的音乐课程,更加侧重于合作实践环节,声乐艺术指导任课教师应与声乐专业教师联手,将这些受过训练的“声乐艺术指导人才”推荐到声乐专业课堂、考试、比赛中,鼓励学生寻找长期“合作伙伴”,课内外互助、互利,并给予表现优秀的钢琴表演学生相应的艺术实践学分。这种互助、互利的关系不但为钢琴表演学生提供真正的“实战”机会,也能弥补声乐表演专业的钢琴伴奏稀缺的短板,在提高声乐演唱质量的同时,又有助于声乐艺术指导教学水平的进步,实现两个专业的“双赢”。

(三)鼓励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制定合理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

校内外各级别的文艺活动和比赛演出也是艺术指导合作实践的重要途径,音乐院系应尽可能地建立“声乐艺术指导”与校其他部门、社团间的紧密关系,缓解各类文艺活动中钢琴伴奏紧张的难题,也为学生提供更多便捷的合作实践机会。这些形式多样的合作实践活动不仅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及校园文化生活的活跃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学校声乐艺术指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拓展。

教学考核与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是验证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标程度,对教学有着诊断、反馈、调节、激励的作用。为了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声乐伴奏能力、合作能力、实践与知识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考核成绩应分三个部分:40%的平日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和平日表现情况评定;40%的期末考核成绩采取与声乐学生合作考试的方式,除了现场展现钢琴伴奏情况外,还需要对声乐作品进行包括语言、音乐、作品风格等方面的现场概述;另有20%的成绩,是学生参加各类声乐演唱活动的合作实践分数(包括声乐专业考试、比赛、校内外的演出等)。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鼓励的作用,又能够客观反馈出声乐艺术指导真实的教学效果。

■结 语

声乐艺术指导作为音乐专业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对钢琴表演专业乃至非音乐学院的音乐专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计划的设计、相关课程间的衔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问题也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总之,非音乐学院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研究是一项必要并具有实验性的研究课题,需要所有从事艺术指导教育工作的教师不断的探索和长期努力。最后,希望笔者的思考和建议能对同行及学者们有所帮助和启发,对声乐艺术指导学科的发展有些许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声乐钢琴音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纸钢琴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