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稀蜂农的甜蜜事业

2019-01-09潘春华朱婕

中国蜂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养蜂人养蜂镇江

潘春华 朱婕│文

江苏镇江市京口区下河头30号2幢507室,212003

4月油菜花、桃花、樱花,5月洋槐花、海棠花,此时地处江南镇江的花期已过。这对于已不外出赶花期的养蜂人廖小明来说,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过去了。不过,这位70多岁老人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因此放慢,凌晨4点起床,带上防护帽和手套,一天从“查蜂”开始……。笔者走进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官塘桥街道秀山村郁氏养蜂场,感受古稀老翁的“甜蜜事业”。而老人却说,养蜂是生活。廖小明50岁时才与蜜蜂打交道,今年已是25个年头了,当时花了1万多元买了10箱意大利蜂,走上了养蜂创业路。

老廖说,这条创业路走得有些孤独。“蜜蜂蜇人疼,给钱也没人肯来干这活。”于是,他和老伴郁九英夫妻搭档上阵,一个研究养蜂技术,一个负责蜂蜜销售,也因此两人练就了不怕蜂蜇的本事。“一般人被蜜蜂蜇一下会红肿,我们现在就起个小疙瘩,不会肿。”如今,郁氏养蜂场已经发展到100箱蜂,一排排整齐地码放在小院旁的空地上,每天被蜜蜂叮几口,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花期时,两天能摇蜜150多公斤。”老廖说,他顺手打开一只箱盖开始摇蜜,原本安静的空地顿时热闹起来,几十只蜜蜂扑腾着,围上他。密密麻麻的蜂巢和蠕动的蜜蜂,则让笔者心里一震。

摇晃之下,晶莹的蜜汁已滴入下层的托板。老廖介绍,初摇下来的蜂蜜60%是水分,要等水分蒸发了,才是纯正的蜜。不经意间,一阵刺痛在笔者的右臂迅速蔓延,随之而来的是红肿和压痛,“蜇了你,蜜蜂也活不了了。”原来,蜜蜂是用腹部末端的刺针蜇人,刺人的那个“刺”是工蜂发育未完全的产卵器,由于钩住了皮肤,刺针连同蜜蜂的一部分内脏也会在拔刺时一起脱落,这样蜜蜂就会死亡。

老廖见状,随即用肥皂水为我涂抹了患处。老廖说,蜂群是支纪律部队,天热了留守的蜜蜂会排成一排,用翅膀为采蜜归来的工蜂扇风,蜂王也要经历“新老交替”……,说起这些蜜蜂的趣事,老人神色飞扬,“养蜂是我的生活。”

10年前,廖小明也和《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养蜂人一样要赶花期,一赶就是半年、大半个中国,“养蜂是一项综合知识很强的职业,不仅需要掌握养蜂的各种技术,还要熟悉各地花源、天气、环境等。租个车子到处跑,晚上就用篷布搭棚子对付对付。”说起彼时的奔波,老人并不觉辛苦,只是掰着指头算了算,“成本太高,不划算。”所以,近年来老人基本不外出赶花期了,就在镇江一带放蜂。镇江地处江南,丘陵多,山林多,野桃花、野桂花、野菊花、金银花等野生植物花蜜资源丰富,蜜蜂采集的花蜜品质好,含有中草药成分,保健养生。

这几年,老人的视力衰退,也更加害怕梅雨季节了,必须瞪大了眼睛、提着小心。“因为,进入梅雨季节,蜜蜂容易生蜂螨,不及时治,翅膀会残缺,蜜蜂就没用了。”刚养蜂不久,他就经历了一次蜂螨,新羽化出房的幼蜂残翅,到处乱爬,再无能力采花蜜了,损失了将近两万块钱。“我现在眼睛不行,看不清蜂螨等害虫,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为了生产原生态、无药物残留的蜂蜜,廖小明坚决不用抗生素药。没有花可采时,就用蜂蜜饲养。

如今,廖小明的儿子郁美林也加入了养蜂场。“他刚开始也有些害怕被蜂蜇,不过,干干就习惯了,有人接棒就好!”目前,郁美林不仅认真学习先进的养蜂技术,而且在互联网上开了一家网店,专卖蜂蜜,生意不错,年销售蜂蜜近一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老廖正在和儿子商量,下一步打算扩大到150箱蜂,科学养殖,增加产量,并带领村里二、三户贫困户养蜂,使“甜蜜事业”不断拓展,让贫困户也能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养蜂人养蜂镇江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养蜂人的故事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人和他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