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撒随笔之二:有限无限
2019-01-09朱以撒
文︱朱以撒
活到八十九岁的乾隆可谓用功至勤之人,不仅所作书法作品众多,又是古代文人中写诗数量最多者。在后人欣赏的古人绘画作品中,同时也会欣赏到他的题跋书法。古纸温润平和,让人一时兴起,也就于其空白处起笔驰骋,一幅幅写去。此中挥毫别有一番古意,与古人对话,浇自己块垒,屡试不爽。一个人当了皇帝,江山是自己的,更不消说任意下笔在古画中留名,谁敢吱声。这样的人问道求学的条件远远过于他人,比一般官僚优越,平民百姓更无从相比。
真要说他的诗,说他的书法,审美价值都很有限。终其一生为文为艺,谁也不能言说他的诗、书格高境远。
原因可以有很多。
孔子曾说过大意如此的话:飞鸟是可以选择树的,而树不可能选择飞鸟。孔子的认识廓清了主动和被动的疆界——人是被动的,无缘选择自己生存的空间,而自己生存的空间如何,则是可以感受的。有人生于乱世,有人生于盛世,世道对于人来说,其文化背景、政策、风气、指向都不相同,可以支持一个艺术人生,也可以销蚀一个艺术人生。杜甫曾在《忆昔》中谈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世道如此繁荣,使人心安,可以安放一张书桌。当然,乱世也可以出人才,像魏之刘徽,南朝之祖冲之,金元之李冶,也都在数学研究上做出重大成就。陈省身的见解是:“只要有了人,有研究的精神,在哪里都能做事情。”世道成全艺术,艺术家也须应和世道,否则,生于乱世、盛世都无所作为。
以一个人的一生来面对书法艺术,只能尽人力探究一二。如果像毛泽东所说,“自信人生二百年”,那么积累功夫之深,研究面深广,体验因年龄长久而丰富深刻。在同一个时代,有时同辈的人都故去了,还有人存在,达期颐之寿。明代的文徵明年岁如此之长,王雅宜又如此之短,都是命数已定,奈何奈何。苏轼在《石鼓歌》就有如此感叹:“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即便才华过人的艺术家,同样受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永无止歇地从事个人的艺术活动,体力不允许,精力不允许,到了一定的岁数就停滞下来,再无递进状态。时光如此漫长,人生只是很短的一节,是不足以让个人的艺术追求完美无缺的,只能尽人事以待天。曾国藩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但仍认为:“人生事无巨细,何一不由运气哉。”人生不满百却有万岁心,也意在能延长其作为之过程,祈望有生之年的探求有新的收获。但人的愿望和天理相异,人生有限,天不假年,天道超出了人所能理解的尺度。
个人才华在艺术探索过程中也显示了局限性。书体繁多、书理复杂。专一家已难,何况全面掌握,融为一体自成风规。才华过人者,勇猛精进若乘奔御风,后来成为一代宗师。但观其造诣,仍有才华未能深入之处而留下缺憾。而才华一般者就更见差距了。缺乏力度进入,缺乏温度化解,更缺乏敏感度感知古人的艺术精神,也就所得无多。一个人,此时有才华,彼时就才华不继,有如江淹,才华过尽,千呼万唤也回不了。生活中有不少因素在阻碍才华的施展,以至于呵壁问天惘惘不甘。一个人的才华不是独自生成的,与他生存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问学条件都关联。人的才华在艺术面前,流露出不足,总是有绠短难以汲深之叹。
学艺之人重物感,称心之物助于推进艺术美感。唐人孙过庭曾论过“纸墨不称”是创作之一乖悖。一个人也许要为一支好笔、一张好纸而寻求。笔墨精良人生快事——前人如此说是从精神上展开的,物之精美而抵达精神之奋发。人固然不能为物所驭,亦不能无视物的作用。如传王羲之以鼠须笔写《兰亭序》,倘工具更为精良,是否可以更上一层?
道无终极,艺无止境。如此才值得艺人追求,以个人之有限追求无限,试图逐渐地接近无限。托寄既远,兴象弥深,虽不能如观音色相俱足以造其极,却也不枉人生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