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产业选择与成长*

2019-01-09张碧星周晓丽

农业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张碧星 周晓丽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站在国家全局发展战略角度提出的重要举措,对于指导当前乃至今后的社会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下,首先是产业振兴,重塑乡村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吸引力。产业兴旺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内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后续要求的前提,乡村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产业成长就成为今后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乡村传统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带动性差的区域,将乡村振兴的先导产业指向乡村旅游,但旅游产业发展是它有自身的的发展规律和地区选择,如果不加区分、盲目进行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与发展,将可能违背发展的初衷,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对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有关学者进行了多方面探讨,蒋和平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意义等提出乡村振兴中可借鉴的旅游模式;朱建江以上海为例分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九方面策略;宋越以乌海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与农村振兴的问题;王佳宁在分析梁家河资源基础上提出构筑“全域旅游”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带融合发展。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谈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时,对于自身条件分析及探讨乡村旅游成长路径的探讨较少。

一、乡村旅游产业成长为乡村支柱产业的动力机制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乡村旅游的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在具有潜力的区域完全有能力成长为乡村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国家意志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成长提供了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一个产业的发展和成长必须要有特定的成长外部环境,尤其在受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为明显的地区,政策性导向更具现实意义。它为产业后续涉及到投资、开发、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支撑和指导。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中,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提供了导向性政策、行业建设性政策和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政策。

(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为乡村旅游产业成长提供了资金保障和物质基础。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依赖性强和弹性高的旅游产业,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更进一步刺激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资金向旅游产业流动。我国大量乡村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民俗独特,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旺盛需求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成长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基础和客源支撑。

(三)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化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成长提供了市场保障。国内旅游市场尤其是国民休闲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指向的变化与回归,节假日增多、短途旅游和自驾旅游需求的增长,它们为乡村旅游产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保障。

(四)乡村居民的发展态度为乡村旅游产业成长提供内在因素。如果说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的政府、游客、外来资金等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外因,那么乡村居民则可以认为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乡村居民在乡村风貌维护、乡村生态环境塑造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主体作用,这些恰恰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条件基础。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居民的态度及其发展意愿,就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地域选择

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成长为支柱产业的可能,但并不能认为其具有普适性,它是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一种选择的路径。在选择培育乡村旅游产业成长为支柱性产业还需要进行以下考虑。

(一)第一产业基础具有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第一产业的支撑,它所创造的农业景观、乡村风貌等关联产物都是乡村旅游产业成长的重要基础。特色鲜明的第一产业发展有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在新生期的稳定快速成长。特色化在旅游开发中与差异化是具有等同意义,第一产业发展过程如果存在或能形成特色,这不仅可以触发乡村旅游产业的成长,更为后续分工专业化提供基础。特色化可以将其快速打造成为旅游吸引物,为乡村旅游的产业起步奠定基础。

(二)具有稀缺型乡村风貌。传统的乡村风貌作为旅游吸引物之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与第一产业特色的可培育性、可成长性而言,它的是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在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乡村风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生着变化,失去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这样不仅不能促发乡村旅游的发展,更不可能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稀缺的乡村风貌就像其他稀缺资源一样,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重要要素,更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良好乡村生态环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宜居”要求,可以认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重要的乡村居民黏着力,不仅有效改善乡村居民的生存环境问题,从旅游的角度来讲可以被认为是城市居民在乡村构建“第二居所”的无形力量,为乡村旅游特别是乡村观光度假旅游提供基础。乡村旅游观光度假者的停留产生的旅游需要必然推动产业连延伸和分工的出现,成为产业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

(四)要具备一定发展腹地。腹地作为与核心区域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和制约着核心区域的发展。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腹地涉及两部分,一部分是规模范围较小但与发展核心区在空间上紧密结合的地区。这部分地区不但给予乡村旅游核心区空间保障,而且是影响核心区的社会形象,在发展过程中务必给予这部分重视;另一部是范围较大的主要客源的区域,但其需求具有明显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这对乡村旅游地发展是一个挑战。

三、乡村旅游的产业的成长

产业成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的市场分工理论,第一次将劳动分工作为产业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认为具有比较优势对专业生产有利,这个观点也成为产业成长的重要条件。一个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或复兴,在这些阶段中导入期是起点,成长期则是整个产业及其重要的阶段,它决定着产业后续是否能发展至成熟,成长一个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产业。

(一)乡村旅游产业成长的一般认识。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发展的“S”型曲线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步入导入期或形成期,乡村旅游产业投入在持续增加,部分地区呈现出成长期特征,但多数乡村旅游地产品品质较低,市场潜在需求没有完全释放为现实需求。乡村旅游产业的成长一方面表现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数量和相关企业的的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加,消费水平提升。当乡村旅游产业进入成熟期后,乡村旅游各要素规模达到最大,生产技术、产业组织等基本达到成熟,生产扩张缓慢;市场需求基本饱和,旅游重复消费增加,进入相对平稳发展。

(二)乡村旅游产业成长的起步。乡村旅游发展的起步是产业成长的基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起步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条件下,其发展起步的推动因素也不尽相同。一是环境与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旅游起步。乡村优美的环境、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等吸引物,成为城市居民追逐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对于拥有这一优势的乡村地区,在区域发展产业选择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有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持及对其依赖程度较高的乡村旅游产业。二是区位及市场优势推动乡村旅游起步。对于区域和市场优势明显的地区,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发展针对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可以在乡村地区创造新的发展机会,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政府推动乡村旅游起步。在旅游开发中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有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等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在具有重要意义的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保护涉及公共利益的项目。

(三)乡村旅游产业成长的模式。根据产业成长划分的强制型、自组织型和引导型三种模式来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是可以采取不同发展模式来促进或规范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看,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从自组织开始成长,这是吻合旅游市场早期需求实际的。但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完全由市场主导的自组织发展模式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市场秩序混乱,甚至延缓市场发展的一些不足问题凸显,这时需要行政手段的强制介入促进产业的迅速发展或采取产业政策的方式引导市场发展。在实践中这三种模式是可混合交叉使用,强制型模式使乡村旅游产业得到发展,使用自组织模式均衡成长,通过引导型模式在乡村旅游产业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向自组织型转化。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