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并重导向下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9-01-09何蒲明狄书非
◎何蒲明 狄书非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然而受资源压力和增产空间的影响,现有三大主粮在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其产量很难有大的飞跃,长期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仍然艰巨。由于马铃薯的生产具有对资源需求低,土地产出率高,适应性广,营养均衡、全面等特点,2015年初,国家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其成为与稻谷、小麦和玉米并列的第四大主粮。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于破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瓶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铃薯主粮化对粮食安全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加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未来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口和资源压力非常之大,而受资源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谷物,特别是小麦和水稻这两大口粮进一步增产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继续依靠三大主粮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可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丘陵山区、西北和西南高原冷凉山区,南方冬闲田等因地制宜扩种马铃薯,与三大主粮构建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与小麦、玉米和稻谷相比,马铃薯全粉储存的时间更长,小麦的储存期一般为3年,玉米储存期为1-2年,稻谷的储存期为2-3年,超过储存期,就成为了陈化粮,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只能转为工业用粮或饲料用粮。目前我国粮食储备规模庞大,每年因超期储备所造成的损失巨大。而马铃薯全粉在常温下可以储存15年,非常适合做储备粮食,在一些国家,他们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可以适当增加马铃薯的储备,减少三大主粮的储备,不仅可以减少储备成本和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有意义。
2.有利于提高居民主食的营养,保障居民健康水平。主粮的营养性和有益于健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马铃薯营养价值高,有益健康,既契合粮食安全的内涵,同时也高度契合了我国小康社会主食文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小康社会,不仅要收入水平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实现小康。这意味着主食消费不仅要吃得好,而且要吃得健康,主食消费要向品质化、绿色化和个性化发展,要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几乎包含了粮食、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所有营养成分,优质蛋白质含量高,在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还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和其他微量元素等成分。不仅如此,马铃薯还是一种非常有益健康的主食,其脂肪含量几乎为零,用马铃薯作为主食,具有减肥效果,有利于控制体重,能较好地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
3.有利于缓解三大主粮的增产压力。我国三大主粮增产空间较小,而马铃薯的增产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三大主粮的平均产量较高,虽然与少数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受到资源的约束,今后进一步增产的空间很小,必须要寻找增产空间大的粮食作物。而马铃薯目前播种面积较小(近几年平均播种面积只有3.3-3.4%),马铃薯的单产水平各地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但总体而言,单产水平偏低,马铃薯的单产水平比其他粮食作物大约低2000 公斤/公顷,我国马铃薯具有巨大的增产空间,马铃薯主粮化将有利于缓解三大主粮的增产压力。
4.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食物获取能力的保障也是粮食安全重要内涵,对于农民而言,保障粮食安全则需要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增幅不断减缓,从2013年的11.23%逐年下降到2017年的7.3%,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着压力。而在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下,小麦和水稻的最低收购价逐步调低,农民种粮收益将会受到影响,这将可能进一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相对三种主粮,马铃薯的种植收益较高,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显示,无论是成本利润率,还是现金收益,马铃薯的种植收益都始终高于三种主粮。特别是近三年(2014-2016),马铃薯与三种主粮成本利润率和现金收益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引导更多农民种植马铃薯,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二、马铃薯主粮化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从对资源环境的要求特性来看,种植马铃薯有利于绿色发展。首先,马铃薯耐旱、耐寒、耐瘠薄,因而适应范围广;其次,马铃薯用水用肥较少,而且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有利于节约水土资源。因此,马铃薯主粮化是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有益探索,是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1.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过去,为了提高三大主粮的产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使得农药不仅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污染源,也较低了粮食的质量。相对三大主粮而言,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是由地下块茎膨大形成的,且生长发育期较短,发生病害和虫害的机率相对较少,在整个生长期,使用农药的数量相对较少。《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到2016年,相同规模的地块,虽然农药费用的支出都有增加的趋势,但马铃薯所支出的农药费始终比三种主粮的要少。
2.有利于减少化肥的使用。我国粮食增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化肥的投入,而且在施肥过程中,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此外,国产化肥以氮肥为主,导致土壤中氮素含量偏高,造成土壤酸化板结,降低地力和增产潜力。相对三种主粮,马铃薯的氮肥使用量相对较少。《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到2016年,相同规模的地块,虽然马铃薯所使用的氮肥有增加趋势,三种主粮所使用的氮肥有减少的趋势,但总体上来看,马铃薯所使用的氮肥始终比三种主粮的要少。
3.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而且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生产每公斤粮食耗水是发达国家的2-3 倍,其中最耗水的是水稻,小麦耗水系数也高,仅次于水稻,玉米植株高大,叶片茂盛,除了生长发育期需要消耗较多的水资源外,由于其生长期也多高温,蒸发量也比较大。一般而言,玉米、小麦每亩耗水约500 吨,水稻约800 吨。而马铃薯适合旱作,生长期需水较少,适宜旱作雨养,每亩耗水仅仅只是玉米和小麦的1/2,还不到水稻的1/3,在年降水量300-400 毫米的地区很适合,而小麦、玉米和水稻就很难适应。
4.有利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马铃薯属于喜冷凉的作物,特别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季种植,但是在每年冬季,南方地区除了部分耕地种植了油菜、小麦和豌豆等作物外,还有很多耕地真正处于“冬闲”状态,优越的农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南方地区,利用冬闲的稻田,实施马铃薯与水稻轮作倒茬,推广种植马铃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南方冬季的光热资源,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和光热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前提下,通过轮作倒茬,改善土壤耕作条件,提升地力,对于保障粮食的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马铃薯消费与生产的现状分析
1.我国居民马铃薯消费现状分析。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消费者能够接受马铃薯并将其作为主食。而这需要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在主食消费中增加马铃薯的消费量。但从目前我国居民的马铃薯消费情况来看,并不理想。《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无论是全国居民,还是分城乡居民来看,马铃薯的消费量都很小。全国居民消费量大约在2.5 公斤/年,城镇居民消费量大约在2 公斤/年,农村居民消费量大约在3 公斤/年,农村居民的消费量相对高一点,但与欧洲人均稳定在50-60 公斤/年的消费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过,城乡居民对马铃薯的消费有增加趋势。
2.我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2015年初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到2016年初发布了《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已经实施两年多,但是从实施情况来看,无论是种植面积和播种面积占比,还是生产量,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马铃薯生产非常稳定,从2011年到201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始终在8900 千公顷左右徘徊,马铃薯产量始终不超过2000 万吨左右,播种面积占比也稳定在3.3%到3.4%。产量占比也稳定在3.1%到3.2%,就是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近两年来,生产者响应并不积极。
四、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路径分析
1.强化马铃薯主粮化的消费宣传引导。目前,马铃薯主粮化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但我国居民对马铃薯主粮化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居民的主粮消费习惯。消费者的需求是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关键性因素,而要改变居民主粮消费习惯,需要加强马铃薯作为主粮的营养价值和战略地位的宣传。首先,要大力宣传普及马铃薯的营养知识,用科学的道理改变消费者对马铃薯的认识,构建合理的膳食结构;二是介绍马铃薯在国外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情况,从而引导国内消费,打消消费顾虑;三是宣传马铃薯主粮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四是宣传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
2.加大研发力度,满足和培育公众的消费需求。在引导消费者主粮消费习惯改变的同时,要运用一定的技术丰富马铃薯加工品,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增加新品种,以适应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马铃薯加工品,除了对马铃薯进行加工外,我们还需要迎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的消费方式。虽然通过在其他食品中添加马铃薯粉是主粮化的方向之一,但要真正实现马铃薯主粮化,应该是能够开发出纯马铃薯食品,或马铃薯占绝对比重的食品。同时,要进一步开发和培育优质薯种,我国现有薯种主要是作为蔬菜食用的品种,与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需求有很大差距,而马铃薯加工需要特定的加工品种,我国专用马铃薯比例很低,而且我国优质脱毒马铃薯种植比重很小,产量也难以提高。因此,应加大马铃薯研发力度,发展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实现品种专用化、多样化,助推主粮化战略实施,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和破解马铃薯主粮化。
3.加大对马铃薯主食加工产品的补贴力度。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消费马铃薯及其加工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优质健康的马铃薯加工品生产成本较高,其市场价格自然也会偏高,从而会制约消费者的选择。为引导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必须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而实施低价策略的同时,又要保证利润,鼓励加工企业研发新的产品,就必须对马铃薯加工企业进行生产补贴。通过补贴的激励和传导作用,既能调动加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间接地补贴了消费者,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目前国家对加工销售1 公斤产品统一补助2.0 元,鼓励各地对马铃薯加工企业实行用地、电、水、气等价格优惠。这种补贴力度偏小,加工销售1 公斤补助2.0元,难以弥补生产企业成本,传导到消费者的力度就更小。此外,马铃薯主粮化是国家战略,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要地方政府进行补贴,难度较大。因此,从马铃薯主粮化的国家战略地位出发,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4.给予马铃薯特殊的主粮待遇。自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些支持政策。其中,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后,原来的补贴对象由“种粮农民”改为“种地农民”,种植马铃薯也能获得一部分补贴资金,马铃薯开始享受部分主粮待遇,但还是没有得到主粮应该享受的全部待遇。例如,马铃薯种子还没有纳入国家种子储备计划,粮食生产大县的奖补还存在问题,粮食收购价政策还没有涵盖马铃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信贷保障和保险机制缺乏等。当前,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了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并已经开始稳步推进该项战略,就应该对原来的相关补贴政策进行完善,将马铃薯纳入其中,不仅如此,还应该给予一些特殊待遇。因为,农业部发布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和2016年底发布的《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 亿亩以上,平均亩产提高到1300 公斤,总产达到1.3 亿吨左右,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现在离2020年不到3年的时间,结合目前的现状,实现这个发展目标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必须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给予马铃薯产业更加优惠的政策待遇,促进马铃薯产业从薯种、生产、储备、加工到消费等全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