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对接“精准扶贫”战略的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19-01-09向红梅

农业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人口精准

◎向红梅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稳步进入全面落实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速度进一步加快,立足乡村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力消除贫困人口,则成为了新时期农村扶贫乃至谋求长期发展的重点。依托乡村的资源、人口、成本等优势,电子商务成为农村近年来最具流行度、辐射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不仅有效开辟了农产品营销的新渠道、丰富了农民的择业和创业选择,而且也充分协助了“精准扶贫”战略的稳步推进、充分激发和释放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潜力。合理实现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机对接、深度融合,无疑能够同步实现农村产业的提档升级、有效减少贫困人口。而在电子商务行业内部竞争态势持续加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之下,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战略的融合发展,必须要科学处理政府、企业、民众乃至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切实依据目前农村社会的发展实际、逐步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经营管理机制,注重“扶智”、“扶志”策略的协同推进,继而打造高效的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电子商务对接“精准扶贫”战略是驱动农村社会长效发展的关键助力

(一)突破单一市场的发展限制,有效遏制外源性贫困因素的扩散。缺乏充足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工业体系不完整、民众谋生渠道单一等外源性致贫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乡村社会难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以及多元化的现代市场生态,严重制约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有序、充分流转,这不仅极大限制了乡村社会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释放,而且也对“精准扶贫”战略的落实、推进造成了明显阻碍。通过将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精准扶贫”战略进行合理对接,使新兴的产业运作理念、机制以及各类扶持政策得以充分衔接,形成强劲而持久的发展合力,有效打破当前乡村社会单一、闭塞的市场格局,深度挖掘、开发乡村本地的优势资源,利用互联网思维、运营模式去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渠道,打造开放、共享、创新的全新市场生态,由此去充分消除外源性贫困因素,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激活农村市场发展潜力,以“扶智”、“扶志”去消除内源性贫困。除了要充分利用政策、制度之外,如何有效地扭转、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观念与综合素质,真正消除内源性致贫因素,无疑也成为了确保“精准扶贫”战略持续推进、促进农村社会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借助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和配置乡村本地储量丰富、成本较低的各类资源,激发、释放农村市场的活力,并持续加强对贫困人口生育、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科技知识、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生存发展能力,引导其积极就业、科学创业,使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农村民众,能够转变为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新型劳动者,以此去有效破除内源性贫困。

(三)发挥市场的资源整合、配置效用,优化资源流通、交易成本。立足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态势、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改革,以深度整合、配置乡村本地优势资源去撬动乡村市场发展的内生力,打造开放、协调、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市场生态,是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助力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重中之重。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服务乃至发展体系的优化和创新,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整合、聚变的效用,不断降低各类成本投入、优化综合营收效益,并持续导入更为新颖、多样的营销理念和运营方式,打破分散经营、粗放发展的现有格局,形成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联动发展新生态,使乡村经济能够始终保持创造活力,助推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致富。

二、电子商务对接“精准扶贫”战略的待改进之处

(一)地方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需加快转型,顶层设计存在局限性、滞后性。近年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综合效益的持续显现,农村地方政府也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从宏观层面去引导这一新兴发展模式与“精准扶贫”战略的合理对接。然而由于当前农村地方政府整体上仍倾向于管制市场,侧重利用行政手段影响市场,缺乏对电子商务的及时、全面的指导和管理,认为其与扶贫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并不需要单独进行督导。而在以电子商务加快“精准扶贫”战略推进上,目前不少地方政府也尚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移植的扶贫创业模式,仍旧采用原有的、陈旧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难以让参与其中的贫困农户获取更为可观的收益,因此也削弱了电子商务对贫困人口的吸引力。

(二)电子商务管理、运营机制相对粗放,对贫困人口的政策落实力度不足。面对数量庞大的待脱贫人口,单纯依靠政府进行帮扶、救济,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不仅会大大加重地方财政负担与治理压力,而且也很难真正借助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精准扶贫”战略所提供的利好政策和机遇,去加快当前农村经济体制的优化和创新。这就容易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运作只能遵循单一、固定的操作流程,难以形成高效的经营准入审核、网络物流管理、人才培训考核等机制。而在对“精准扶贫”战略的政策落实上,目前仍有不少地区存在执行不规范、不严密、操作不透明等问题,难以通过充分的惠民让利、对乡村贫困人口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最终也严重削弱了“精准扶贫”战略的影响力与引导力。

(三)电子商务市场受困于同质化与无序竞争,难以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发展。较低的前期投入成本和经营管理难度,为电子商务在农村的群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而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态势的快速升级,不少经营者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先机,都倾向于采取直接模仿、移植时下最为流行的运营模式,通过打造一些所谓的绿色、环保、无公害产品等的市场概念,去集中投放本地特色并不鲜明、同时又缺乏选择性的单一农产品。这种缺乏创新性、忽视差异化需求的发展模式,极大消耗、浪费了“精准扶贫”战略的政策资源,并未让贫困人口获取切实、充足的经济收益,反而令农村电子商务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淖之中,尽管短期内刺激了市场需求,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利于整个农村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战略的长效推进。

三、电子商务对接“精准扶贫”战略的融合发展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对接发展机制。应推动农村地方政府从管制型到服务型的转变,结合当前乡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态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借助“精准扶贫”战略所提供的政策支持和难得机遇,围绕电子商务的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多元化发展,分别从规划理念、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等环节进行突破,细化和完善招商引资、审批督导、政策推广、驻村指导、政务公示、利益联结机制等操作流程,拓展出跨境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链条,逐步建立起产、供、销为一体的电商地域化运营体系,充分实现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战略的全方位对接、深层次融合。

(二)推动电子商务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基于规避同质化竞争、强化地域化运营的发展目标,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机结合,应当切实依据乡村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实际,逐步推进差异化、特色化以及品牌化发展。围绕乡村本地的各类特色资源,把握当前消费者更为多元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深度的商业化包装,充分借助“精准扶贫”战略给予的税收减免、专项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辩识度、特色性、新颖性的精品农产品系列,顺势推广观光旅游、餐饮、娱乐等相关联产业,以品牌化运营去进提升乡村电子商务的知名度、影响力。

(三)完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训、引入制度,提升贫困人口的整体发展能力。以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为主导、加强与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要进一步改进、创新现有的电商人才培育和引入机制。依据“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要求,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考核,适度给予政策优惠,加强对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合作社、村级信息员以及贫困村驻村干部等的培训和锻炼,吸引高素质的电商人才扎根农村,充分提高电商扶贫的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建立规范、专业的培训制度,鼓励农村本地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其中、学习计算机与互联网知识,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运营理论和技能,增强这一群体就业、创业的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力。

(四)打造基于电子商务的多方参与发展机制,引导贫困人口有序就业、创业。“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应将充分贯彻落实专项政策、发挥地方政府职能以及打造共享共赢发展新格局作为中心任务和核心目标。通过强化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建立、号召新型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发展浪潮之中,继续完善、创新现有的经营与管理机制,加强市场监督、引导,为贫困人口提供选择更为多样的电子商务就业岗位,并借助推广电子商务返乡创业园模式、不断导入更为高效的创业方式,引导贫困人口进行充分就业、合理创业,继而实现有效脱贫、真正致富。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贫困人口精准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精准扶贫二首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