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国”,7年后她说出了这句话
2019-01-08冯雪珺
本报赴葡萄牙特派记者 冯雪珺
“您这是工作结束了吗?可以占用您一点时间吗?”前不久,《环球时报》记者在葡萄牙电力公司(简称葡电)采访完毕,正埋头整理设备时,一名葡电老员工走上前来。她看起来有些紧张:“我叫安娜。不好意思,我的心情有点激动。我很喜欢中国人,我想向你们表达感谢。”
记者有些诧异,但很快通过安娜的话了解到事情原委。原来,葡电是葡萄牙最大企业之一,但在2010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加上欧债危机的连锁反应,这家明星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当时,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等在内的多家国际大型能源企业提出合作要求,但往往夹杂着短期财务投资的目的,希望对该公司拆分、重组,甚至有可能令葡电直接退出本地市场。葡方曾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对人到中年的安娜而言,她那时惶惶不可终日——在当时葡萄牙经济整个受挫的大环境下,如果失去现有工作,她将很难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
“当时,只有中国人带来没有‘附加条款的投资。中国企业没有因为有钱而欺负我们,中国也没有因为强大而横行霸道。中国人和葡萄牙人一样,勤劳、踏实、善良。”安娜说,她很庆幸葡电在7年前做出正确决定,与中国企业成为长期战略伙伴。
也是从2011年以来,中国企业逐渐进入葡萄牙,对葡投资从无到有,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过90亿欧元的规模,年均投资额在对欧投资中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葡萄牙经济不断好转。根据葡萄牙统计局的数据,该国2019年经济增速预计达到2.2%,将继续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正因为如此,葡萄牙前经济部长曼努埃尔·卡布拉尔曾在采访中表示,葡萄牙政府对中国企业在危机期间所表现出的对葡经济的信心以及给葡带来的巨大资源深表感谢。
安娜告诉记者,自那以后,她一直关注中国企业乃至有关中国的各类新闻报道。但她觉得中文太难了,于是自学了英语,尽量在英文报道里找到更多有关中国的内容,结果读着读着,就喜欢上了中国。鉴于葡萄牙与中国有长达500年的交流、贸易历史,她经常去博物馆参观各类有关中国的展览。“中国的文化、风俗尽管有很大不同,但我并不觉得陌生,中国就像一个在远方的朋友。”她说。
上个月,由于中国国家主席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记者在葡萄牙出差采访了将近一个月,期间遇到很多类似的美好“插曲”。无论是希望更多中国人到来的出租车司机,还是期待用汉语必修课为当地小朋友“播下葡中友谊种子”的市长,或者即将去中国南极长城站科考的海洋生物学家……葡萄牙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积极看法让记者颇感意外,也引人深思。“国之亲在于民相交”,很多人对这句话并不陌生,但体会到其真切含义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