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唱响“深呼吸”共建三部曲
2019-01-08长白县宣传部
文/长白县宣传部
邓丽君的一首《小城故事》传遍大街小巷,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长白县用“和谐共建”谱写边陲“深呼吸”小城故事。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50个“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县、中国最美休闲自驾游目的地,并连续两度荣登 “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如此多的 “国字号”殊荣,让边城居民深感自豪。
长白全景丁连国摄
近年来,吉林省长白县充分发挥“百佳深呼吸小城”的品牌效应,以念好“绿”字真经为主线,重点围绕背依名山、怀抱秀水、叩古访边、民俗风情、乡村田园、生态宜居等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回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共建”二字。
政企共建强基础
“生态优势得到发挥,资源潜力充分释放”是长白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产业布局更加优化,规模效益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硅藻土、旅游主导产业地位凸显,“互联网+”成为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实现向新兴工业县、重点旅游县转变,将长白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边境生态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让“深呼吸”永驻长白,长白县委、县政府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努力打造沿江沿路经济带和民俗旅游园区、健康食品加工园区、对朝经济合作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等“一带多园”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县域经济多点崛起。想发展,资金是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长白县积极与大型企业沟通协作,最终与国内500强企业上海中运富通控股集团达成百亿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协议,成功解决旅游产业融资难题。与此同时,鑫德集团投资30亿元生态小镇项目成功签约,108房车营地项目已投入使用,多个营地、民宿项目进入规划实施阶段。率先建成200公里鸭绿江旅游风光带,实现全县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牌全覆盖,公路两侧全景化绿化、美化。
商农共建抓融合
“深呼吸小城”作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纽带和桥梁,是绿色发展的象征,已经成为推广长白县全域旅游的响亮名片。想发展旅游,就得让游客有的玩,吃的好,住的下,实行旅游产业融合,既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又优化开发旅游资源。围绕文化创业抓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整理唐渤海国历史文化、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朝鲜族特色的旅游产业项目。谋划建设渤海文化风情街,借塔山公园提档升级,高水平规划设计开发,努力将灵光塔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抓好 《灵秀长白》旅游演艺项目的包装与营销,将其打造成为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旅游演艺项目,并配套开发系列民俗表演类旅游产品,推动朝鲜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农民转型抓农旅融合。结合脱贫攻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有山水依托、乡土气息、地域特色的旅游名村,形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发展格局,使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各乡镇立足资源深挖潜力,开发各种特色的旅游产品,建设一批雪村雪屯雪上人家,打造东北冬季特色旅游项目;围绕产品转化抓商旅融合。推进具有长白特色的旅游商品研发,赋予长白人参、长白石、蓝莓、木耳等特产资源更多的文化创意,加快补齐旅游商品这块短板。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电子科技旅游产品、旅游网游、立体影院等,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吸引力。
城乡共建育文明
在打造“深呼吸小城”亮丽名片上,生态立县始终是长白县的首要发展战略,按照“深呼吸”的标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留住绿水青山,更可以促进绿色经济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长白县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绝对优先地位,依托长白山和鸭绿江生态功能区的优越自然条件,充分保护、合理利用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保持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大气、水体、土壤、生态修复等问题,守好山青、天蓝、水绿、地净四条生态底线。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发展。
鸭绿江畔金达莱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让百姓生活的更好,是长白县共建工作的初衷,让长白的明天更好,是百姓在享受共建成果后得出的体会。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来到长白,走进长白,并爱上这座“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平安、幸福”的小城。